让学生在课程育人的过程中受益终生

2022-07-15 02:41王苹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育人学科资源

王苹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部思政课一体化建設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组成员,基础教育思想政治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和北京市人民教师奖。

2019年3月18日,作为北京市唯一一位中学教师代表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

深化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改革,教师需要明确基础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深知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切实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一线教师是通过课程培养人的,只有坚持课堂教学改革,坚持课程育人探索,才能让学生在课程育人的过程中受益终生。

1.领悟学科核心素养,把握课程育人的价值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本学科学习后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深刻把握学科育人价值,需要教师认真研读国家课程标准,领悟学科(课程)核心素养的要求,挖掘学科育人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潜移默化渗入学生心中。

三科统编教材意识形态属性强,是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具有特殊重要的育人作用。教师要在充分研究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挖掘语文、历史、思想政治学科育人的共性与个性特点,在实现“以文育人”“以史育人”“以德育人”的同时,达成统编教材之间的纵横贯通,整体提升三科课程的育人价值。

相较于语文、历史、思想政治学科,自然科学类学科更多是研究自然界特有的规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验探究与实践等过程,实现对学生科学态度和方法、科学精神、科技伦理认知、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引导,实现“以理育人”,使学生严谨治学、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良好思维品质和能力得以提升。

体育、艺术等学科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后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将学科特色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实现“以体育人”“以美育人”,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其人文素养,塑造其健康体格。

2.选择“适合”的课程资源,提高课程育人的实效

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规定了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什么”则需要教师具备“会教”“教好”的能力。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能够选取适合的课程资源,建立符合学科典型学习方式的能力尤为重要。教师应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广泛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把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很好结合起来,发挥优质课程资源的育人作用,提高课程的育人实效性。

选择“适合”的课程资源,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符合学科育人价值的要求,需要做到三个“适合”。首先,从育人方面角度,要考虑适合立德树人的要求,资源的选择中要优先选择具有“中国基因”、能为学生打下“中国底色”的资源;其次,从学习内容角度,要适合课程教学内容要求,适度选择符合大单元教学目标的典型性、针对性、实用性的资源,方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其在课程育人中的作用;第三,从学习主体角度,要适合学情,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未来发展需求的、鲜活的、生动的、有情趣的资源,从而让学生感知到课程内容与社会、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打通课程间的藩篱,实现课程育人的“立体化”

生活是复杂的,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复杂的,这些问题是不会单纯打上“某某学科”标签的。如何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后能够相对自如地去解决问题,能“做成事、习惯做正确的事、坚持把事做正确”,则需要课程间的融合。

同一学科不同学段的课程是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而不同学科课程间有着天然的藩篱。在保持学科课程特色的前提下,教师可借助任务和活动,打通学科课程之间的横向界限,与不同学段课程之间形成纵横贯通,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实现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做人,使学生终身学习的内驱力得以激发。教师可以通过聚焦同一项目、同一主题活动,在学习任务中融合不同课程的学习要求。比如,“调研分析学校周边地区甜品店的分布情况”的项目化学习,融合了地理、政治、数学、语文等学科;“走进生活的社区”主题实践活动,融合了政治(道德与法治)、地理、历史、劳动、语文、艺术等学科。

总之,课程育人要在做“人”上下功夫。教师需要树立课程育人的新理念,让爱国主义在学生心中扎根;让良好的品德修养渗透学生的言行;让求知的欲望、广博的见识、丰富的学识助推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让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未来生活品质;让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美德贯穿学生奋力创造幸福的人生。

编辑 _ 汤灏    张明雪(兼)

猜你喜欢
育人学科资源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学科新书导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超学科”来啦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