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蔚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育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五育并举”作为指导性政策方针从“是什么”和“为什么”两个层面指明了学校办学过程中加强德智体美劳五育的相互并列、并提和并重的急迫性和重要性,更指明了社会主义办学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五育融合”作为“五育并举”概念的延伸,更多是从 “怎么做”层面上来讲的,探索如何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落实到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日常实践活动中来,如何通过学校、课堂、教师、家长及社区等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变革,走出“五育失衡”和“五唯顽疾”的困境,进而探索建立一个充满自主发展活力、能持续提升学校综合育人效能的学校治理生态体系。近三年,张槎中学致力于落实“五育并举 融合育人”,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德育品牌、精品社团。在课堂教学和课堂实践中实现五育融合发展,课程是载体,课堂是主渠道,关键靠教师。张槎中学坚持“课程、教学、教师”三位一体,促进五育融合视野下的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的变革。
架构“五善”课程文化,为五育融合提供合适的载体
张槎中学位于佛山禅城区。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 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域,有粤剧、陶瓷、剪纸、龙狮、武术等传统文化。佛山,意为“佛家之山”,简称“禅”。佛和禅均是向上向善,因此学校把“善”作为重要意象渗透在学校文化中。善·馨(德育)、善·睿(智育)、善·跃(体育)、善·艺(美育)、善·动(劳育)。
“四为”并举,改善德育生态。一是立德为先,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校抓住“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以思政课为切入点,在各学科全面铺开思政一体化建设,创立思政课程体系。
在进行“3.12植树节”和“垃圾分类”主题教育活动时,通过思政教师播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功或失败的相关视频,为学生营造体验式教学环境和氛围。同时,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学习佛山市禅城区张槎村、莲塘村生态文明建设成功典型案例。给学生强烈的感知体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并付诸行动。
二是活动为重,搭好全面发展的台子。充分发挥团学少组织的作用,利用團队日活动,如少先队“童心向党”系列爱国主题教育活动、团组织“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系列爱国主题教育活动,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聚焦红色基因教育、开展榜样教育。如我校戏剧社团《绣红旗》获得佛山市三等奖。
三是生活为源,建好五育并重的场子。通过“重走长征路”研学活动、“礼赞百年荣光,奋进筑梦征程”主题辩论赛等系列活动,大力开展红色革命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等,引导广大青少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四是以人为本,用好多元评价的尺子。完善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应该是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评价。张槎中学利用信息网络平台的优势,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情况进行记录,出具学生综合素质报告。这既是学生的成长轨迹记录,同时也能用科学的数据反映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情况,促进学校将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融合育人。
打造特色课程,培育时代新人。培养自律、奋斗、创新的“三有”时代新人,是槎中人质朴的育人目标,更是张槎中学向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在双减背景下,学校着力开发“花开四点”校本课程,孕育丰富多元的校园文化。目前已形成“格物致知、体育特色、美育特色、人文素养、国学素养、文化意识、逻辑思维、生命科学”八大类校本课程,超过36门校本课每周常态开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素质课程,让每一个槎中学子都能具备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最终成为有责任、有教养、有家国情怀、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校本课程为校园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为我校特色教学增添多元色彩,更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夯实基础,助力槎中学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落实“体艺2+1项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张槎中学全面实施学生在校掌握2项体育技能和1项艺术专长,保障学生接受良好的体育、艺术和健康教育,努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如龙狮武术特色项目,全校学生均能掌握龙狮的基础动作,形成学校大课间龙狮特色操,“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获得区特等奖。课堂器乐有长笛、葫芦丝、口风琴等乐器,学生在音乐课中就能掌握一项乐器的基础演奏技能。学校秉承着“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舞台的中央”这一理念,让孩子们的体艺特长在一年一度的学校艺术节表演舞台上展现。
创新劳动教育课程,发挥劳育独特功能。张槎中学是初级中学,约有初中学生1800人,大多数属于进城务工子女,有农村和城市两种生活环境熏陶,认知能力较强,感知社会劳动的体验感较好,父母及监护人对于学生的劳动知识、技能有一定的培养,为学校后续开设新课标下的劳动课程打下了基础。学校在已有课程的基础上,创新劳动教育课程,精心设计了劳动体验和劳动技能等劳动分类课程,如分区负责种植蔬菜瓜果、水电维修课程等。同时,学校还构建了家校社会协同进行劳动教育的格局。如寒暑假,家长要给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平时,学校要坚持每周清洁大运动和每天保洁值日制度;周末,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同时,结合生物和地理学科相关内容,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将爱绿、植绿、护绿与科学实验、劳动教育相结合,在树立劳动观念的同时培育绿色环保和低碳生活意识。
构建“导学互助 高阶引领”课堂,为五育融合注入生命活力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亟须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而核心素养的提出及新课标的修订为改革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落地及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使促进学科高阶思维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显得尤其紧迫和必要。
张槎中学参与了东北师范大学解月光教授带领的国家课题《创新人才战略下高阶思维发展的评价与一体化设计研究》,成功申报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专项科研项目2021年度课题《促进学科高阶思维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通过研究探索将各学科高阶思维表征融入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索,致力于打造德智体美劳并存和融合的高阶思维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八项思维行为能力(创造性思维、推理与决策能力、元认知与反思性评价、问题解决能力、同伴情感支持、自我效能感、批判性思维、自我调节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导学互助 高阶引领”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打破五育边界,运用五育内在融合解决真实问题,为五育融合注入生命活力。
创新素养导向的教研机制,为五育融合提供师资保障
张槎中学通过创新教研训一体的实战研修机制,制订教师成长的战略目标,完善教师成长路径,致力于促进教师发展,为五育融合提供师资保障。通过分层进阶——“班级分层、学科分层、教师分层”等方式,分类联动——“青蓝带教、读书分享、主题研讨、课型展示”等途径,靶向管理——“青芽、青苗、青芒、青藤”的战略目标,构建目标导向的校本研修机制,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和教师梯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