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有”课堂建设推动“双减”落实

2022-07-15 02:41马志太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三有备课组教研组

马志太

“双减”是对现行教育的调整和优化,最终要在减中实现增质,让教育回归本真,形成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基石、社会教育为补充的一个良性循环和互动的大教育环境,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学校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双减”强化了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与学校的“三有”幸福课堂理念是一致的。“三有”,即有趣、有参与、有成就,这是幸福课堂的标准。建设“三有”幸福课堂和“双减”的目的要求一致,旨在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大小教研联动,精研“三有”课堂标准

学校是集团校,集团的大教研活动是指集团层面各个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小教研活动是指集团层面各个年级备课组的教研活动。

1.加强大教研活动的研究与指导,提升大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为了更好地提升集团整体教学质量,使“三有”课堂标准真正发挥作用,集团开展了大教研活动,精研“三有”课堂的内涵、实施途径和效果。

大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长充分发挥学科委员会的引领作用,在充分调研、分析教师需求的基础上,依据教研组发展现状以及学科特点,确定每学期10次大教研主题活动内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教研活动。活动前后,教研组宣传本组教研活动并积累活动资料;学期末,总结大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并汇总相关资料,不断推进大教研活动的深化与实效性的提升。

大教研活动加强了对教研组长的培训与指导,提升了教研的实效性;大教研活动关注不同发展阶段教师需求的差异性,更关注教师的深度参与和实际获得,有效地促进了教研组的建设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2.加强小教研活动的指导与交流,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教研活动是大教研活动的延伸与落实。小教研活动将近期的教学内容和策略与大教研活动研究的问题相结合,教研活动成效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小教研活动中,加强对各年级学情的研究,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构建快乐、高效的“三有”课堂。

每周一次的小教研活动注重与大教研活动主题的结合,增强了“研究”的味道;注重对“三有”课堂教学理念的研究与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每学期,备课组要配合教研组推出至少一节“三有”课堂展示课。

每学期末,学校进行大教研活动和小教研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评价,以促进大小教研活动实效性的提升。

制定评价标准,提升“三有”课堂质量

依据校情、学情和“三有”课堂的内涵,构建各学科“三有”课堂实施及評价标准,将“三有”课堂标准和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是解决和改进教学实践问题的切入口。每个教研组在构建本学科“三有”课堂实施及评价标准的过程中,促进教师对“三有”课堂视野下学科本质的思考,最终指导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1.制定“三有”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学校“三有”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构建原则是重视参与性、强调科学性、探索适切性。“三有”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维度包括教学要素、“三有”理念、学科特色。

教师自用的标准是,理解(明确缘由和结构)—备课(按指标准备与设计)—实施(按设计、重生成)—反思。教研组用的标准是,实施者的反思:展示预设、回顾实施、思考优化;参与者的深度交流:平等交流与专家引领共存、倾听发现与建构表达共生、各抒己见与达成共识共体现。

到目前为止,学校13个学科中9个大学科都结合学科特色制定了本学科的“三有”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并在使用过程中进行调整和修改。

2.实施“三有”课堂教学评价

以“三有”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依据,制定和使用“课堂观察量表”,进行“三有”课堂教学理念的实践,促进听评课活动向专业化发展,真正发挥听评课对教师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各教研组(备课组)根据课程标准以及中高考改革要求,结合本组研究课题,解析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寻找存在的问题,确定课堂观察量表主题。其次,教研组(备课组)共同研讨、确定课堂评价要素及指标,设计课堂观察量表。再次,在“三有”课堂展示课活动中使用和修正量表。最后,教研组评课,对课堂观察量表进行修订,做课教师写教学反思,其他教师写听课收获及反思。

3.开展学科教师评价

对照“三有”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更客观、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师评价,促进教师对于个人教学行为的反思与改进,促进学校教学管理体系的完善与管理工作的改进提升。

4.大小教研活动促“三有”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落实

大小教研活动是备课组与教研组开展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保障,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小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固化和传承已取得的成果,学校依据各学科“三有”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定期收集过程性材料、汇报交流活动组织情况,帮助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和改进问题,使大小教研活动更扎实有效地开展。

开展微项目行动研究,解决“三有”课堂实施难点

学校从2011年开始进行微项目行动研究,利用微项目时间短、难度小、见效快、易推广的特点,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微项目行动研究机制是我们在备课组层面,面向课堂、面向实践、面向课改的教研方法。以落实“三有”幸福课堂标准和新课程改革精神为根本目标,依据教研组学年和学期计划,结合备课组的共同困惑,依托数据分析梳理出短时间内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将其设立为当前学期备课组团队的微项目。以微项目引领教研活动,组织开展相应的主题式教研活动;以微项目为主题,以工作任务为驱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微项目行动研究的出发点、落脚点、可操作点、实施途径、实施方法、预设目标都要围绕“三有”幸福课堂标准进行考虑,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实现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提升课堂质量的目的。

备课组微项目行动研究针对本备课组存在的问题点,确立研究内容,行动研究路径是发现问题—聚焦问题—立项教研—教研研讨—课堂教学—反思提升—总结改进—课堂教学。仅以2019-2020学年备课组微项目研究为例,各备课组都有微项目研究内容(见右图)。

总之,“三有”课堂的教学实践、总结、提升,提高了常态课的教学质量,实现了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对学校“双减”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猜你喜欢
三有备课组教研组
备课组长的定位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从“三有”课堂到幸福学校
主题党日活动中的“三有”机制探索
“三有”模式:服务汽修专业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打造“三有”宣传特色营造浓厚科技氛围研究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关于备课组建设的思考
新课程下,关于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