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尼菲篮状菌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升高1例

2022-07-14 08:41江鸿雅邝美华陈意珊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年13期
关键词:涂片红细胞计数

江鸿雅,邝美华,陈 星,陈意珊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检验科,广东广州 510000

血小板计数是临床实验室血液学常用的检测指标,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血细胞分析仪是目前检测血小板的主要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重复性好、准确性高等优点,但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1]。本科室在常规检验工作中发现1例马尔尼菲篮状菌致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升高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30岁,因“咳嗽、咳痰半月,皮疹1周,发热1 d”,于2021年3月20日入住本院。入院查体:体温38.2 ℃,皮肤黏膜苍白,头面部散在脐凹样皮疹,双下肢散在瘀点、瘀斑,左手背可见3.0 cm×3.0 cm皮下血肿,左颈部可触及一枚1.5 cm×1.5 cm肿大淋巴结,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左下肺为甚,双下肢中度水肿。

1.2 实验室检查 入院当天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WBC)5.56×109/L,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5.07×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LYM)0.34×109/L,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0.07×109/L,红细胞计数(RBC)2.46×1012/L,血红蛋白(Hb)70.00 g/L,血小板计数(PLT)49×109/L,有核红细胞(NRBC)3.48×109/L,血涂片镜检复核见可疑马尔尼菲篮状菌。马尔尼菲篮状菌抗原检查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初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入院第3天查血常规显示,WBC 3.45×109/L,NEU 1.61×109/L,LYM 1.61×109/L,RBC 2.56×1012/L,Hb 75.00 g/L,PLT 285×109/L,NRBC 8.22×109/L。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显示,白细胞数量减少,可见10%幼稚粒细胞,部分粒细胞细胞质颗粒增多增粗,部分细胞吞噬疑似马尔尼菲篮状菌,可见大量散在分布的疑似马尔尼菲篮状菌;有核红细胞376个/100个白细胞,成熟红细胞轻度大小不一,部分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血小板少见,散在分布,偶见大血小板。外周血真菌培养检测出马尔尼菲篮状菌。HIV核酸检测阳性。

分析入院第3天血常规和血细胞形态结果发现,血小板仪器计数结果与镜下结果不相符,回顾入院当天血小板检测方法是电阻抗法(PLT-I)与光学法(PLT-O),2个通道血小板检测结果基本一致,PLT直方图右下曲线呈轻度锯齿状,PLT-O散点图左下区域散点过于分散,仪器出现“RET散点图异常,红细胞碎片?血小板聚集?”报警信息。

为探明原因,重新用入院当天的血常规标本上机检测和镜检复查,此血常规标本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血,外观无异常,无可见凝块。血细胞分析仪型号为Sysmex XN-1000,仪器检测状态正常,室内质控均在控,分别采用PLT-I、PLT-O、荧光法(PLT-F)进行检测,PLT结果依次是277×109/L、297×109/L、42×109/L,三者PLT直方图右下曲线均呈轻度锯齿状,PLT-O散点图左下区域散点过于分散,仪器出现“RET散点图异常,红细胞碎片?血小板聚集?”报警信息,与入院第3天检测出现的报警信息一致。PLT-F散点图左下区域散点分为两群,且出现“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散点图异常”报警信息。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2]进行血涂片镜检和手工血小板计数,采用瑞氏-吉姆萨染色试剂染色,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血涂片体尾交界处红细胞分布且细胞间无重叠区域,估算血小板数量[3]。血涂片镜检结果显示,血小板少见,均匀散在分布,无异常聚集,偶见大血小板,PLT估算值为45×109/L;可见大量游离于细胞外的马尔尼菲篮状菌,约10个/油镜,另有部分马尔尼菲篮状菌被中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吞噬(图1)。红细胞大小形态大致正常,未见小红细胞和红细胞碎片,部分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有核红细胞382个/100个白细胞。手工PLT 50×109/L。

图1 血涂片中散在的马尔尼菲篮状菌(瑞氏-吉姆萨染色,×1 000)

由以上结果可知,PLT-F测得的PLT结果与血涂片镜检估算结果、手工PLT结果更相近,入院第3天所测的PLT结果假性升高。

2 讨 论

由于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仪器、试剂质量、抗凝剂、标本溶血与否、红细胞和白细胞碎片、小红细胞及血小板体积等[4-5],当出现报警信息时,应结合镜检结果分析。本例患者由于感染严重,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外周血存在越来越多游离于细胞外的马尔尼菲篮状菌,并且因检测血小板时选用方法的问题,在血涂片镜检复查时未评估血小板数量,从而导致PLT结果假性升高。

马尔尼菲篮状菌曾被命名为马尔尼菲青霉菌[6],属细胞内寄生真菌。在东南亚地区和我国南方,马尔尼菲篮状菌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病原菌之一[7]。目前,临床上公认的诊断金标准是真菌培养,根据其具有双相性,可通过菌落形态、真菌-酵母转换相及显微镜下形态进行菌株鉴别[8]。瑞氏-吉姆萨染色菌体形态为类圆形、长圆形或腊肠形,大小不一,2~8 μm,细胞膜不甚清楚,有1~2个紫红色小核,浆淡蓝色[9]。

Sysmex XN-10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有3种方法,分别是PLT-I、PLT-O和PLT-F,其原理和检测所用通道各不相同。PLT-I是以非导电颗粒的大小作为主要参数,间接区分红细胞和血小板。当血液中存在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或大血小板时,PLT会出现偏差。PLT-O则是利用荧光染料对细胞内核酸进行染色,用前向散色光强度反映细胞大小,荧光强度反映细胞内核酸物质水平,能准确区分含有少量核酸的血小板和不含核酸的成熟红细胞及红细胞碎片,也能识别大血小板。PLT-F是利用血小板特异荧光染料针对核糖体RNA和线粒体DNA进行染色,根据荧光强度和前向散射光强度不同准确计算血小板,能正确区分非血小板物质[10-12]。由于马尔尼菲篮状菌大小为2~8 μm,与血小板大小相近,同时菌体内也含有核酸物质,由此推测PLT-I和PLT-O不能正确区分二者,误把马尔尼菲篮状菌当作血小板而计数。而PLT-F只针对血小板核酸染色,对马尔尼菲篮状菌核酸难以染色,因而此法能正确区分二者。PLT-F散点图左下区域散点分为两群,触发仪器报警,所得PLT结果比PLT-I和PLT-O更准确。

因此,当发现外周血存在大量游离于细胞外的马尔尼菲篮状菌时,对血小板的检测应进行血涂片镜检估算和手工PLT,有条件者可采用PLT-F检测,以获得准确的PLT结果。

猜你喜欢
涂片红细胞计数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A卷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经常镜下血尿是怎么回事
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对肾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意义
痰标本涂片与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结果比较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不同采样时间,不同性状痰标本抗酸染色阳性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