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广西民办高校非通用语种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

2022-07-14 17:43梁陈倬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民办高校一带一路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广西民办高校培养非通用语种国际化人才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模式落后、课程結构体系陈旧、国际化办学水平不高、师资力量薄弱、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对外合作与交流明显不足等,从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对外交流等角度提出具体培养路径,以探索可持续稳步发展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从而探讨适合广西民办高校非通用语种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民办高校 非通用语种 国际化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5-0107-05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他在对中亚以及东南亚国家进行访问时,提出要与周边国家共同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关于国家间合作与发展的倡议与构想,依托中外现有的双边、多边机制,以国家区域合作为平台,以“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标记,在和平发展的旗号下,主动与“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周边国家进行经济商业贸易合作,一起组建政治互信、文化共通、经济融合、开放包容的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这一倡议的提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周边国家也纷纷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给各行业、各领域创造了更多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也给民办高校非通用语种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民办高校应紧跟时代对新型人才的需要,与自身学校特色相结合,探索适应新时代国际化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推动民办高校发展。

一、“一带一路”为广西民办高校培养非通用语种国际化人才提供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繁荣进步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2016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国际化人才教育行动的文件——《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该文件明确提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为推动区域教育合作、交流、融合发展提供了契机。目前外语院校对人才培养的关键应该放在应用能力上,应该着重关注培养课程与岗位需求的匹配程度,应该强化研究与分析,努力推动外语国际化培养。

(一)外语复合型人才需求日趋增加

“一带一路”跨亚、非、欧三大洲,沿途包括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这些国家的国情、发展程度、风俗文化、宗教信仰等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中国要与东南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不仅需要熟知国际规则和当地的风土人情,而且需协调好两地的政策关系,实现互利共赢。这就需要一批懂外语、懂专业、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共同推进各领域的合作。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扩大对外开放的需求,我们应培育具备国际视野、胜任国际事务和通晓国际规则的一大批国际化人才。详细地说,国际化人才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第一,熟练掌握多种外语,以此作为对外交流的基础,减少交流障碍,让交流更简单、顺畅;第二,熟悉各国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如贸易、教育、法律等;第三,了解外国文化、礼节、禁忌等,避免误会;第四,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参与国际事务时,要有理性判断和应对的能力。只有具备了以上基本素质,才能提高在国际形势中的适应性,在国际竞争中更加游刃有余。广西南宁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广西民办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发挥学术优势,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的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外语+X”“非通用语+英语+技能”等复合型的外语人才将是外语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

(二)跨国教育合作不断加强

“一带一路”国家大都是发展中国家,处于发展上升期。“一带一路”以经济合作为主轴与基础,把人文交流作为关键支撑,致力于形成国际上高度开放的经济合作网络。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印发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该文件明确提出,加强新兴产业合作发展,遵循优势互补与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促使周边国家和我国在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领域加强合作,深入探索推动构建创新创业投资合作机制。同时扩大与周边国家留学生交换规模,进行合作办学,我国每年向周边国家提供10 000个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名额。在建设“一带一路”过程中,我国与周边国家进行深入合作,可以将不同国家间的技术资源和互惠政策进行优势互补,从而使资源得以最大程度利用。随着国家不断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外院校的跨国交流与合作将会枝繁叶茂、开花结果,推动办学规模、教学质量等更上一层楼。

(三)国家教育政策扶持

教育部在《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628号(教育类254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明确指出:自2014年12月全国留学工作会议召开后,教育部积极行动,会同相关部委联合出台了《2015—2017年留学工作行动计划》,对加快培养“一带一路”建设亟须的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国际组织人才、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拔尖创新人才以及来华青年杰出人才等五类国家战略紧急需求的人才进行了相应部署。2015年下半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提到,拟采用加快国家急需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等措施,与建交国家实现官方语言全覆盖,智库构建和人才培养取得明显进展,能够基本达到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2016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将“加快留学事业发展,提高留学教育质量”作为首项任务来抓,该项任务再次明确了培养“五类人才”的目标。从上述一系列文件可以看出,由于“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政府部门也出台了配套的教育政策,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外交部积极配合有关主管部门做好“一带一路”建设相关人才培养工作,如大力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利用中国外交培训学院平台,培养更多“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外交外事人才;配合教育部进一步做好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工作,充实高校非通用语种的师资力量;推动外交部所属外交学院开设非通用语种新专业,建立健全“通用语种+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机制。与此同时,因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迅速发展。这些都在推动全球高校迈入一个高科技、信息化的新教育时代,而包括广西外国语学院在内的广西民办高校升级转型条件也日趋成熟。

二、广西民办高校非通用语种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体系陳旧落后

多数高校响应国家号召,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重点方向。不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课程设置方面,以区内民办高校A大学泰语本科专业为例(表1,下页),其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与普通本科并无本质区别,难以形成差异化发展,学科竞争缺乏优势。部分学校借鉴国际高校办学经验,对课程设置进行重构与创新,加入国际优秀办学经验,对专业核心课程采用全外文授课模式。但由于教师和学生语言能力有限,这种模式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大困难,且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二)国际化办学水平不高,师资力量薄弱

学校只注重强调外语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多数学校存在专业课设置过窄、教学内容老旧、人文知识匮乏、教学模式死板等问题。从国际化角度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能够将各国文化和社会民生等知识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中。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外语视听说课堂时间设置十分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比如在课堂进行听力训练时,大多时间是教师在讲解,师生之间难以有效沟通,致使课堂教学死板,学生的思维缺乏创造性和灵活性。

为适应“国际化”标准,部分学校在进行国际化教学项目引进时,忽视教育阶段的发展规律,只用交换生项目和留学生数量等指标作为其衡量国际化水平的依据。同时,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资质也需要提高。目前,拥有坚实专业基础、能够熟练运用双语教学的教师较为匮乏。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质量难免会受到影响。另外,民办高校教师大多有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且欠缺国际化教学经验,导致他们开展双语教学的热情不高,难以达到教学效果。

(三)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现阶段关于外籍教师和双语教学的制度管理层面,大部分高校出台了相应的管理规定,不过依旧存在明显的不足,例如关于在专业课程上聘用外籍教师标准不明确,双语教学评估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导致引入外来人才和原有师资参与度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另外,由于客观因素导致外籍教师的引进和留任难度增大,并且广西外籍师资大部分是以英语教学为主,国际课程教学的外籍师资匮乏,很难保证教学课程的连贯性。同时,由于文化背景和学校管理制度的差异性,外籍教师很难适应我国的教学管理模式,这对引进外籍教师和促使其继续留任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四)对外合作与交流明显不足

学校在国际合作项目上存在不够丰富的问题,致使学生能够选择交换的海外高校也相对不足。即便广西许多民办高校跟诸多海外高校达成合作关系,联合进行学生培养,但现阶段依旧存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资源引入不足、共同开发课程相对较少、双方合作深度和广度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另外学生校外实践明显不足,多数以学术讲座、企业参访为主,这样会使学生疲倦,打消其参与积极性,即使参与也是敷衍了事。学校就业部门与社会用人单位合作处于较低层面,未能使学生培养和企业用人需求良好接轨,致使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社会平台。民办高校关于外语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较少与企业进行深入交流,从而出现外语专业毕业生输出过剩,而部分急需人才又严重匮乏的情况。

三、非通用语种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为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需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培养目标,让学生在精通外语专业课的基础上,辅修一门其他专业课程,如财务、金融、法律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一带一路”建设驱动了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单一的专业型技能人才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人才需求。所以在对国际化人才进行培养时,可采用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或“1+X”技能证书等制度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适应新兴产业技术和复杂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要求。

其次,增加非通用语种专业人才数量,对高端外语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尤其是重视非通用语种人才的培养,从而满足校企对高端外语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满足对校企共同体、涉外企业、国际化办学的多方面需求,能够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培养方案,构建新课程体系。这就要求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让学校培养方案满足时代需求,适当将行业国际标准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再次,非通用语种的学习应结合国别来进行研究。因为“一带一路”周边非通用语种国家绝大多数都是历史悠久、宗教信仰复杂、文化多样,所以为了培养此类语种人才,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语言技能,而且需要重视对目标国家历史文化的学习和研究。

最后,以应用为主,注重实践教学,积极构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强调实践教学是目前非通用语种专业化人才培养的重点。现阶段外语实践主要是走进社会、锻炼语言交流能力。学校应依据学生专业和兴趣,努力联系实习岗位,使学生有机会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这些实习岗位多数由教学实践基地提供。所以广西很多民办高校努力整合政府、学校和企业间的教学资源,加强校企深入合作育人,完善政府、学校和企业合作课程培养体系,构建有效运行的长期机制,满足学生多层次需求,实现资源共享教学,建设无缝衔接的国际化培养教学实践基地群,提高学校非通用语种专业的教学质量,从而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

(二)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

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是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强化现有教师团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引进外籍教师,打造一支具备国际视野、专业知识丰富、教学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依旧是民办院校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任务。民办院校应运用“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构建国际化师资队伍。

“引进来”是指聘用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企业培训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提供更多的国际先进文化技术、企业岗位技能的交流机会,增加师资队伍的发展活力,“引进来”的同时也会带动现有教师国际化水准的提高。同时,还可参考国外优质专业、课程和教材,引进先进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设计等内容。广西部分民办高校在引进国外原版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双语、小班化教学及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以区内民办高校A大学泰语本科专业为例,该专业在教学中为每一名外籍教师配备了一名中方教师,共同用外语授课,学生能同时获得中外案例,广泛利用各种资源和信息,拓宽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外籍教师的引进有赖于健全的聘用与管理制度,校方要对外教的授课状态和效果进行跟踪监管。也可以依托互联网的便利条件,结合学校国际教育资源,采用共享教学方式,与海外专家达成合作关系。中外教师还可联合申请研究项目,通过项目合作和研究,互相学习借鉴,促进中外双方科研水平的提高。

“走出去”以培养学校教师为基础,与教师发展规划相结合,中外合作院校双方共同商讨教师能力培养内容,构建多层次、国际化的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机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海外硕士学历提升、海外会议、境外访学、国际学术论坛、国际合作办学等活动,使教师了解和学习最前沿的国际教学理念和方法,加强教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走出去”,教师与世界接轨,开阔眼界,强化语言能力,有利于吸收国内外优质教育养分。

此外,对语言能力薄弱的教师,可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联合教学,采用“以传带帮”的结对组合模式,在共同学习中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教学能力。还可以借助国家级、区级、市级等各层次的涉外培训,每年选拔部分非通用语种类教师参加海外相关课程和能力提升培训。

(三)拓宽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

首先,民办高校应主动加强与国际高校的合作交流,以学校现有海外合作高校为基础,探究深入合作办学可行性。与更多的海外优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互派外语教师体验当地风俗文化和外语语用规则,学习新的办学理念,优化管理制度,开展高水准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

其次,民办高校应通过政府平台,积极申请中外高校国际化合作交流项目。政府努力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利于本土文化发展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专项政策,通过各渠道落实政策的实施,引领社会各界对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国际化人才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目前,广西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只分布在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钦州市,其他的地级市具备本科高校资格的高校尚未开展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近年来,国家制定了很多关于广西国际化发展的政策,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博览会、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都给广西区内的高校与海外院校合作带来了机遇。目前开展本科合作办学项目的学校集中在公办院校中,民办高校更应借这股东风,把握机遇,加入中外合作办学的行列,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令合作办学多元化。

最后,打破教育和产业发展壁垒,推动校企两个主体资源共享,以此进行实践育人,让产业与专业教育充分接轨,引进海外产业发展资源,使国际化产教融合能够有效落地。外语人才的实践基地不同于其他学科,别的学科可以在实验室、工厂等进行教学实践,但外语学科的学生只能通过走入社会,担任不同的工作职务,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因此,深入进行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适应国内、国际企业对人才需求现状,以学校现有资源为依托,为企业推荐其需求的高质量人才,一方面为企业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另一方面为学生进行国际化实践拓宽了渠道。

自从我国提出与周边国家共建“一带一路”以来,该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其对我国和世界目前和未来发展势必造成重大影响,所以“一带一路”建设实际上已成为高校培养人才方向的新风向标。广西民办高校应针对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教学模式落后、课程体系陈旧、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结合“一带一路”大背景,注重培养非通用语种的国际化人才,创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依托现有教育资源,拓宽跨国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渠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21-08-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

[2]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EB/OL].(2016-07-13)[2021-08-05]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181096.htm.

[3]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2015-03-28)[2021-08-05]http://www.gov.cn/xinwen/2015-03/28/content_2839723.htm.

[4]教育部.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628号(教育类254号)提案答复的函[EB/OL].(2016-09-23)[2021-08-05]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gjs/201611/t20161103_287551.html.

[5]陈东升.“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教育交流与合作研究:基于国际服务贸易的视角[J].东南亚纵横,2017(3).

[6]吴建军.“双高计划”背景下广西高职教育国际化合作发展策略[J].高教论坛,2020(4).

[7]刘鎏.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因素及途径[J].黑河学院学报,2017(4).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一带一路’倡议下广西民办高校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研究”(FIB17050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梁陈倬(1989— ),广西柳州人,文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泰语教学、泰语课程改革。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国际化人才民办高校一带一路
我国国际商务人才供求失衡问题研究
“一带一路”新形势下高职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如何培养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
基于微课翻转课堂的职业院校远程教育创新模式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