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明
被授予“时代楷模”的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是一支肩负着新使命的转型“生力军”,也是一支集合在新时代的海空“梦之队”。平均年龄30多岁的他们矢志投身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事业,以战领训、为战育人,探索出一条具有我军特色的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新路。群体中6人荣立一等功、数十人次荣立二等功,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军备战标兵个人等先进典型。
挑战未知才能挑战未来
2012年11月23日,“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戴明盟驾驶歼-15战机在辽宁舰上首次成功着舰,以一道完美的弧线,实现了我国固定翼飞机由“岸基”向“舰基”的突破,将中国海军拉进了航母战斗机时代。
培养一支过硬的舰载机飞行员队伍,是航母战斗力建设的关键和核心环节之一。训练团组建之初,缺教材、缺标准规范、缺组训经验,飞行教官们“先做学生,再当先生”,白天训练,晚上研究,周末编教材,“吵架”较真抠字眼。先后编印了《歼-15飞行训练大纲》《教练机飞行手册》等多种教学资料,规范组训流程,建立起飞行训练计划协商和空地勤交流制度機制。一个训练方案初步确定后,他们是最先的体验者,担当舰上试飞任务,为全面掌握战机操纵性能积累宝贵经验,这正是舰载机飞行员“对未知的热爱,对应知的执着”。
“战鹰引路为人梯,守卫蓝天托天梯。”一代代飞行教官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以开路者、探索者的姿态,一次次滑跃领飞,不断刷新纪录,突破关键技术。他们勇于开拓、不畏艰险、大胆探索,实现了舰载机飞行员培养由部队改装带教,向专业化、规模化、体系化的院校培养转轨的重大突破。他们敢为天下先、敢立海潮头、敢啃硬骨头,从成功着舰到常态起落、从探索上舰到常态上舰……在未知风险和挑战中书写出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的“中国答案”。
为战育人才能为国砺剑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40多岁到20多岁,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的一次次突破,饱含着飞行教官们的心血和汗水。他们针对生长模式培养的学员飞行时间短、空中经验少的实际,倒排训练内容,细化质量标准,边组训边探索,顺利完成航母资质认证,并实现单批认证人数最多、平均年龄最小、培养周期最短的历史性突破。
由于舰载机着舰难度大、危险系数高,“精准、守纪、零容忍”是训练团“舰载文化”的核心,也成为每一名飞行员心头的舰载飞行铁律。战术训练中,一名学员因逆风影响晚2分钟到达点位,受到教官罗胡立丹的严厉批评:“贻误战机1秒钟,都可能遭到毁灭性打击。”一名学员模拟着舰因高度保持上误差了1米,被教官王勇打出低分:“标准300米就是300米,绝对不能是301米或299米。”
“为战育人,领舞刀尖。”跑道之内,他们勇当“拓荒牛”,闯出一条舰载机飞行员培养之路,无愧是牢记强军目标、聚力备战打仗的时代标杆。航母之上,他们愿当“老黄牛”,将实战思维牢牢树在每名飞行员心间,始终是忠诚使命担当、矢志为战育人的突出代表。海天之间,他们甘当“孺子牛”,用使命和担当划亮人民海军驶向深蓝的伟大航迹,成长为勇于攻坚克难、奋力转型突破的优秀榜样。
向险而行才能向海图强
舰载机飞行是世界上公认风险最高的职业之一,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4.5英亩”。舰载战斗机飞行教官群体,正是为培养更多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而存在,“教会舞者在刀尖上跳舞”。
舰载机的每一次试验都在挑战生理极限,每一次起飞都冒着生命危险。教官杨勇夜间训练进行战术机动时,屏显系统突发故障无法显示,既看不见航母,也看不见海面,杨勇凭着过人胆识和过硬本领在“黑区”精准触地;教官曹先建驾机训练期间,飞控系统突发异常,他紧急处置试图保住战机,直至最后2秒才被迫跳伞逃生,导致胸椎、腰椎、尾椎等多处爆裂性骨折;张超驾驶歼-15战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时,飞机突发电传故障,壮烈牺牲……
“壮志凌云,决胜海天。”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逐梦海天、奋斗强军,从“1”到“N”的量变积累,从“飞”到“战”的质变跃升,用青春和热血打造出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的“中国样本”。他们展翼云霄、围猎九天,从陆基到舰基,从单机到编队,从近海到远海,用梦想的翅膀飞翔在舰载飞行的海阔天空。他们为战翱翔、领舞刀尖,在冒险试验中实现由“单员试飞”向“批量培养”的重大突破,在刀尖起舞中实现由“单机飞行”向“体系融合”的重大跃升,在向险而行中实现由“近海训练”向“远洋机动”的重大跨越。
(编辑:曹宪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