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大幅震荡,导致国际大石油公司外部经营环境不确定性不断增加,需要不断调整资产结构和投资结构,以期实现业绩最优化。相比较而言,油气下游业务抗风险能力更强,更有利于稳定公司业绩,减少石油巨头对石油价格依赖。2011—2021年,油气下游业务对石油巨头整体利润贡献程度也从15%提至29.4%。此外,下游对降低油气业务整体盈亏平衡点发挥显著作用。伍德麦肯锡测算,如果没有下游业务,2021年国际大石油公司盈亏平衡点将上升6美元/桶。
2021年,国际石油巨头继续剥离非核心炼厂和低效炼油能力,5大石油巨头合计原油加工量同比下降2.91%。在缩减规模的同时,石油巨头加快将现有炼厂转型升级步伐。壳牌在剥离非核心炼厂的同时,对其所属的14个炼厂进行升级改造,计划至2030年整合成为6个高价值能源与化工品园区。道达尔将法国一炼厂改造成生物燃料厂,雪佛龙也计划成立合资企业,扩大其生物燃料生产规模。2021年,石油巨头成品油销售量随着经济复苏有所增长,同比增长3.11%,但受新一轮疫情叠加地缘冲突影响,油品需求量恢复力度有限,仍未达到疫情前水平。
国际石油巨头资产结构持续优化战略,呈现四个突出特点:一是继续剥离非核心炼厂和低效炼油能力。2021年,5大石油巨头合计原油加工量同比下降2.9%,相比2019年降幅为14.7%。二是加强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朝着更智能、更有效率的方向发展。BP在调减加工量的同时,计划在其位于华盛顿州的CherryPoint炼厂三个项目上投资2.69亿美元,旨在提高炼厂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提高其可再生柴油生产能力。壳牌正有计划剥离非核心炼厂资产,同时改造其所属14个炼厂,至2030年将使之整合成为6个高价值能源与化工品园区,这一炼厂改造计划将减少55%传统燃料油产量。三是积极进行炼厂低碳化转型。为配合能源转型战略目标,石油巨头将部分需求饱和区域的炼厂转向生产生物燃料。道达尔将法国一炼厂改造成生物燃料厂,预计2024年投产。雪佛龙和全球4大粮食出口商之一的邦吉签署谅解备忘录,将成立合资企业共同开发以大豆为原料的生物混合燃料,以扩大生物燃料产能。四是化工业务向高端特色化发展。壳牌预期化工品需求将长期保持增长,因此将加强其化工业务,并聚焦于化工中间体及特殊化学品生产研发。埃克森美孚预计全球商业运输燃料、高档润滑油基础油和成品润滑油的需求会持续增长,未来投资将主要集中在高端化工产品领域。在疫情导致消费乏力影响下,石油巨头逐渐将营销重点从供给侧转向需求侧,改变过去生产、转化、销售给消费者的模式,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反向循环转变。在BP最新10年战略里,将“便利零售和移动出行”纳入发展三大重点领域,推动北美销售终端改革,通过研究消费者习惯、推行消费者忠诚系统,提升消费终端附加值;壳牌为了提高客户使用便捷度,在英国范围内完成“加油—充电”支付系统整合,同时收购了澳大利亚电力和天然气零售商Powershop公司,扩大当地天然气终端销售。
在剥离炼油资产的同时,国际石油巨头将下游发展重点转向化工,减油增化趋势明显。以乙烯市场为例,近年来,全球乙烯市场需求旺盛,广阔的市场前景推动石油巨头加大对乙烯产能的投资。埃克森美孚不断加大化工业务投入,充分利用其炼化一体化优势和低成本原料优势发展乙烯业务。2021年,各石油巨头乙烯项目投资开始见效,息税折旧前利润(EBITDA)水平迅速提升,其中埃克森美孚和壳牌最为突出,预计2025年,两大巨头EBITDA与2021年相比分别增长133%和112%。未来,石油巨头有更多乙烯项目将投产运营,如埃克森美孚与沙特SABIC公司合资的乙烷蒸汽裂解装置项目;壳牌在宾夕法尼亚的乙烷裂解装置;道达尔与北欧化工的合资企业Bayport Polymers在美国新建的乙烷裂解项目等,均将提振公司化工业务利润。
与此同时,国内三大石油央企抓住经济增速回弹、油气市场回暖、国际油价回升的有利时机,提质增效,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经营业绩大幅改善并持续向好。2021年,石油央企油气产量稳中有增,原油加工量保持增长;销售收入、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幅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向化工业务倾斜明显。
2021年,三大石油央企经营业绩全面提升:中国石油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921.7亿元,上年同期为190.06亿元,同比增长384.95%,创下历史新高。中国石化实现营业收入2.74万亿元,同比增长30.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712.08亿元,同比增长114%,创近10年同期最好水平。中国海油实现归属于股东净利润703.20亿元,同比增长181.8%;实现营收2461.11亿元,同比增长58.4%。
近年来,三大石油央企大力推进燃料型炼厂向化工型炼厂转型,推动传统石化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一体化转型升级,积极构建符合区域发展定位、能够发挥比较优势、具有鲜明特色的石化产业结构,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在产品布局上,加快化工结构调整,积极布局新材料、高附加值、绿色低碳产品,一体化推进“大宗强基”与“高端跃升”,发力乙烯和可降解塑料。通过优化乙烯和丙烯链、芳烃链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生产聚烯烃等高附加值产品,带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积极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降解材料,推进可降解材料下游应用加工产业的发展,助力打造塑料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在绿色化工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在生产运营模式上,充分依托上下游一体化优势,打造一体化化工项目,在产业链形成完整的高质量发展闭环,为上游企业提质增效、延伸产业链提供有效路径的同时,降低了下游原料成本,缩短了工艺流程,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了产业链价值最大化。中国石油长庆、塔里木两套天然气开发、乙烷回收、乙烯化工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国家示范项目全面投产,开国内乙烷裂解制乙烯技术之先河,改变了乙烷作为燃料低利用率、低附加值的现状,同时将乙烯收率由原来裂解石脑油的30%提至80%,吨乙烯投资成本比常规技术低30%以上。数据显示,中国石油炼油化工投资占比从2016年的5.67%增至2021年的22.52%,主要用于扩建新建乙烯等大型化工项目,以及减油增化和新材料新技术等转型升级项目。中国石化2021年炼油投资同比削减23%,化工投资同比增长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