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辉,罗藏尖措,王晓琳,魏有文,米宝玉,马英
(1.青海省果洛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所,大武 814099; 2.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西宁 810021)
2021年5月22日凌晨2时4分,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东经98°34′,北纬34°59′)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 km,地震造成多人受伤,部分房屋及畜棚受损。这是继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中国发生的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中国国家地震台网官方数据)。地震发生后,考虑到玛多县是鼠疫疫区,重大自然灾害可能会导致该地区鼠疫宿主动物喜马拉雅旱獭栖息活动的异常,增大鼠疫发生的可能性,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玛多地震灾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迅速了解玛多灾情,清点充实物资和设备,第一时间培训消毒人员,并全面部署宣传教育、动物监测、医务人员培训及重点地区保护性灭獭等鼠疫防控综合措施,保障了大灾之后无鼠疫疫情发生,避免当地牧民群众人员、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1.1 地理景观概述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地处青海省南部,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的下辖县,位于北纬33°50'~35°40',东经96°50'~99°20',北与海西州都兰县接壤,东与海南州兴海县和果洛州玛沁县相邻,南与果洛州达日县和四川省石渠县接壤,西靠玉树州曲麻莱县。总面积25 253 km2,人口约1.2万,海拔大多在4 500~5 000 m之间,年平均气温-4.1 ℃,全年无绝对无霜期。具有低温严寒、光辐射强、日温差大的特点,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
1.2 鼠疫疫源地主要特征
1977年玛多县扎陵湖乡发生剥食藏系绵羊感染人间鼠疫疫情,1978年8月从自毙旱獭体内分离出一株鼠疫菌,首次判定了该县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存在。截至目前,玛多县已发现喜马拉雅旱獭、犬、藏系绵羊和沙狐4种染疫动物。其中喜马拉雅旱獭分布较广,为本地区优势种群,带状分布于高山草甸草原和高山半荒漠草原。染疫媒介有2种,分别为斧形盖蚤和谢氏山蚤[1]。
1.3 人间鼠疫流行病学
1.3.1流行特点 每年的8~9月为人间鼠疫流行高峰,尤以8月份为最高,10月份也有个别病例发生。1950-1983年,玛多县共发生人间鼠疫6起(剥食旱獭引发3起,接触病死绵羊2起,蚤叮咬1起),发病20人,死亡11人,死亡率为55%。其中男性11人(占55%),女性9人(占45%);10~60岁年龄组均有发病,20~29岁组发病人数最多(6人),占总发病人数的30%;当地牧民发病人数最多,为16人(占80%),其余4人为捕獭民工(占20%)。此后1984-2020年的37年间该县再未发生过人间鼠疫[2](表1)。
表1 1977-2020年果洛藏族自治州人间鼠疫流行统计表
玛多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环境恶劣、医疗条件较差,患者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所以首发病例大多为肺鼠疫。加之该地区是以藏族群众为主的牧业区,当地从事生产生活的主体直接或间接接触染疫动物和在疫源地内活动造就了人间鼠疫病例呈现明显的性别、年龄、职业以及民族特征。
1.3.2传染途径 根据多年鼠疫发生的统计表明,玛多县人间鼠疫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通过狩猎剥食病死旱獭时由创口感染,临床表型大多为腺鼠疫继发肺鼠疫或鼠疫败血症。其次,藏系绵羊是玛多人间鼠疫的又一重要传染源。1977—1983年发生的6起人间鼠疫中,有2起为剥食死绵羊所致,占总数的33.3%。说明在旱獭鼠疫流行过程中,藏系绵羊成为受害者或波及者,从而成为人类鼠疫的传染源,这种独特的人间鼠疫特点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3]。另外,疫源地内许多牧民喜欢饲养牧犬和猫,这些犬、猫经常到野外活动,叼食病、死旱獭,很容易将疫蚤带入帐房叮咬人群,致使人染疫。如1983年玛多县黑海乡鼠疫首发病例,流调发现是家养牧犬叼食旱獭而将疫獭、疫蚤带入帐房,经跳蚤叮咬而患腺鼠疫,后继发肺鼠疫而死亡,从而引发了一起11人感染,5人死亡的肺鼠疫暴发流行[4]。
1.4 动物鼠疫流行病学
动物鼠疫是自喜马拉雅旱獭出蛰后不久(4月)开始流行,至冬眠前(10月)方可终息。根据1978—1992年动物鼠疫监测工作,玛多先后证实疫点24处,表明该地区动物鼠疫流行活跃,新疫点持续增加,疫源地面积呈扩大趋势。
玛多县是以喜马拉雅旱獭为主要贮存宿主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多年的鼠疫监测中发现,非贮存宿主也携带鼠疫F1抗体,如1990年该县从野生动物沙狐血清中检测出鼠疫F1抗体[5]。流行过程中食肉类与有蹄类以及鸟类受到波及,这也成为当地动物鼠疫流行的一个特点。
1984年至今,玛多县虽已多年未检出鼠疫菌,但根据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特点,伴随着青海省旅游业快速发展,阿尼玛卿雪山等高原热点景区热度持续升温,鼠疫远距离传播的危险性随之增加[6],加之当地的牧犬经常将捕食的病死动物带入牧民账房或居民区,也增加了人间鼠疫发生与流行的危险性[7]。
1.5 周边疫源地鼠疫流行态势
玛多县周边毗邻地区均为鼠疫疫源地,2005—2007年在557名居民中查出6人鼠疫抗体阳性,且抗体滴度较高(1∶640)[8]。甘德县、达日县、班玛县有疑似鼠疫流行史,旱獭数量多、分布广,且旱獭体表寄生蚤及生存环境等与已知的疫源地基本相同,不排除动物鼠疫存在的可能。此外,2020年海西州都兰县发生多起动物间疫情,海南州同德县检测到低滴度的旱獭阳性血清,提示周边地区的动物间疫情随时可波及到玛多县境内。
2.1 做好鼠疫监测、狠抓宣传教育
根据《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和《青海省地方病防治条例》,果洛州卫健局组建玛多地区州县联合鼠防工作队,监测灾区旱獭数量和分布范围、主要媒介指数和季节消长情况,开展鼠疫细菌学、血清学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置动物鼠疫疫情,并以历史疫点和旱獭密度较高地区为重点区域开展保护性灭獭工作,以降低旱獭密度,减少动物鼠疫发生和流行,从而降低动物鼠疫波及人间的可能。
加强对牧民群众以及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大力宣传教育,不擅自接触自毙动物,不私自捕猎、剥食旱獭等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制品,主动报告疑似鼠疫病人、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如发现自毙动物应及时上报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等“三不”、“三报”为主要内容的鼠疫防控知识,教育引导群众做好自我防护。
2.2 严防严控,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按照《鼠疫应急处置预案》,快速恢复震后鼠疫防治应急机制和组织管理,组建玛多疫情应急处置小组。实行疫情监测、报告责任制,做好疫情预测预警预报工作,开展24 h疫情电话值班及疫情“日报、零报”制度;成立县应急处置办公室,储备疫区处置物品、器械、防护装备以及治疗和消毒药物。开展了玛多县传染病疫情应急演练,提高处理突发疫情的能力。
2.3 多措并举,规范防控工作
灾后国家和省级疾控中心专家多次深入调查和研讨,结合灾区实际,先后制定了《灾区传染病防控方案》《灾区传染病症状监测和报告工作方案》《灾区健康教育工作方案》《灾区集中安置点卫生设施建设及管理相关要求》等技术方案,设立传染病病房及隔离病房,推广使用传染病临床症状监测系统,并通过玛多县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向受灾群众、救援人员循环播放,切实提升灾区人群健康意识和技能。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在玛多县镇及周边的灾民优先安置点、灾民临时安置点、支援人员居住地、重要的交通要道进行拉网式消毒工作。全面消除风险隐患,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地震灾区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保护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组织全员开展鼠疫防治知识培训,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提高鼠疫防控水平。认真落实鼠疫病人首诊医生负责制,提升对鼠疫病人的诊断能力,降低鼠疫误诊和漏诊率,最大限度减少鼠疫带来的危害,有效预防人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
2.4 控制源头,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依法开展鼠疫交通检疫,切实抓好检验检疫工作,及时发现鼠疫传播隐患并有效处置。对来自疫源地的交通工具及其乘运人员和物资实施严格的卫生检疫,如发现可疑病人一律就地隔离、留验。发现旱獺等染疫动物及其制品立即报告相关部门,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置,携带者全部隔离、留验,严防鼠疫通过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
3.1 加强政府领导,强化科学防疫
强化政府在灾后防疫工作的领导职责,把灾后防疫工作与灾区重建同等重视、同等要求,同等布置、同等落实,力求做到科学判断,科学防疫,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3.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鼠疫诊治水平
通过媒体、宣传单(画)、村干部会、面对面、融媒体、微信等多种方式,开展鼠疫宣传教育,加强对灾区群众、外地务工人员及救援人员卫生防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力度,提高疫区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县、乡医护人员首诊医师培训,提高医护人员鼠疫观念和诊治效率,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置人间疫情。
3.3完善疫情报告网络,做好灾后卫生学风险评估
完善鼠疫疫情报告网络,及时上报疫情信息和处置鼠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级疾控部门应认真自查应急物资,更换过期用品,储备一定数量的防护、消杀、救治药品和器械。根据震后救灾情况和主动监测发现的动物鼠疫疫情情况,持续开展地震灾后鼠疫发生的风险评估。
3.4 补充专业人才,全面完成鼠疫监测任务
玛多县鼠防专业人员匮乏,专业队伍力量薄弱。在灾后防疫取得初步成效后,应加强鼠疫防治队伍建设,增加专职鼠疫防控岗位编制,充实鼠疫防治专业人员,切实改善工作环境;保证鼠疫应急物资储备、个人应急装备和交通工具配备等鼠疫防控工作经费;增强疫情监测、应急检测、实验设备和检测手段等方面的建设,全面提升基层鼠疫防治水平。
3.5 加强人员管理,做好鼠疫联防联控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大量缺乏鼠防知识的旅游人员进入疫区,随意接触染疫动物,甚至逗玩旱獭,加大了鼠疫流行和传播的风险。
非法猎捕、剥食旱獭的情况依然存在,偷猎者将旱獭运往外地,方式越来越隐秘,一方面增加了鼠疫交通卫生检疫难度,另一方面鼠疫向内地省份传播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必须依据灾区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严禁在现疫动物鼠疫流行区域猎捕旱獭。加强与周边地区和省份的联防联控,互通信息,学习和借鉴其防治工作中的好方法、好经验和好措施,提高鼠疫防控能力。我们相信,只要积极做好综合性防治工作,人间鼠疫的发生只能是局限性的,而且一旦发生即可扑灭,防止疫情扩大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