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丹花 米程明
摘要:自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来,信息技术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作用日益彰显,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在特需儿童个别化发展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并对我区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前特需儿童发展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 特需儿童 个别化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指出,发展农村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和公益普惠教育,缩小城乡差距,创建城乡公共教育服务均衡体系的重要措施,[ ]并提出了落实发展农村特殊教育、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等七大重要项目。《“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指出,“探索适应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成长的融合教育模式”、“创设融合教育环境”“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推动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融合”等重要任务。[ ]
一、我区特需儿童个别化发展的困境
一是特需儿童个别化发展的意识薄弱。由于我区特殊教育发展的限制,目前仅能针对听障、智障的义务教育阶段儿童,而学前阶段有视障、听障、智力残疾等特需幼儿普遍存在,因此,学前阶段普通学生与特需儿童的融合教育发展的探索基本还未正式起步,对随班就读的特需儿童个别化发展意识也还很薄弱;二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信息化教育依赖于信息技术的使用,而幼儿园存在着信息化教育所需的硬件设施缺乏、信息技术使用培训不系统、教师个人学习能力差异导致不会学、学不会等多种问题导致的应用能力不足和使用率低的问题;三是师幼信息化互动反馈不足。在普通幼儿园中的特需儿童往往分散于各幼儿园的各个班级,属于分散的小众群体,教师在使用信息技術过程中往往忽略特需儿童的特殊需求和困难,导致特需儿童与教师的信息化互动反馈不足。
在我国普通教育中,拥有着丰富的教育共享资源,但对于特需儿童来说,获取资源的途径过于单调且供需不对口,因此建立属于特需儿童的共享教育资源,让教师可以获得和更新最新的教学资源,也可以通过平台分享特需儿童个别化发展教育教学心得、交流教学方法,使特需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一)建设智慧幼儿园教育体系
各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全国、地方的特殊教育资源平台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的智慧校园,为特需儿童、教师及家长提供丰富多样的在线教育资源;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可将幼儿园主题活动资源、园本课程教育中针对特需儿童的教育过程拍下照片、视频、微课等,分类整理,总结普特融合教育规律形成教育经验,并总结提升形成教育案例,有意识地将幼儿园的教学计划、活动资料、教研评价表、学习培训文图资料等资源整合共同形成教育资源包;补充完善特普融合教学资源平台,将这些经验进行数字化传播,让优质资源共享,共同提升特普融合教育质量和教科研水平。
(二)打造特需儿童信息化教学平台
对特需儿童的个别化发展需要依托一个包括学习终端、教学资源和服务平台共通的,既能提供教学资源库、个人学习空间,又能实时监控,并进行学习成果分析等系统功能的智慧平台。让不同幼儿园的特需儿童在不同地方可以轻松获得沟通交流机会,共享信息化教学成果,也减少了优质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
(三)制定个别化学习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特需儿童个体差异和能力发展特点,将具体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式做个别化的教育计划处。由于班级的主体是普通幼儿,因此解决的也是绝大部分幼儿的问题,对于特需儿童则依据不同特需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发展状况,个别化地分析其发展水平、优势或存在的困难,有针对性地通过简化、分解、替代、减量、重整等不同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弹性调整,确定其学习基点,找到真正适合他们的个别化教育方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创设无障碍学习支持
在特需儿童学习之前,教师应对特需儿童的特殊性和所需要的支持性学习环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视障儿童采用语音识别、语音输入、语音文字双向转换等信息技术学习方式,在满足健全人使用需求的同时,也在无意之中为视障群体提供了更便捷的触媒选择;对听障儿童采用手语识别、多媒体等辅助技术为特需儿童弥补感官缺陷,从而创设无障碍的学习环境。
(五)构建家园协同育人模式
特需儿童的发展除了教育还有照护、康复、个训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如引导儿童独自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超市自主购物体验、到特殊学校联谊、到敬老院送温暖、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等,既是生活技能的学习,也是学校教育的迁移,时常需要家长的配合,某些方面甚至需要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因此,特需儿童的发展比起普通儿童更需要家长的协同参与,才能让特需儿童个别化教育取得最大成效。
(六)设计精准有效的评价体系
教师针对特需儿童的个别化教育目标,为对特需儿童制定相适应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如:对于智力障碍儿童,以动手操作的技能为发展考核,鼓励他们借助视觉化、听觉化和触觉化方式展示所学的内容,并将特需儿童的日常表现和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的阶段性成果纳入期末评价体系。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面对特需儿童也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日常教学中,用丰富的线上线下教育资源、精准的评估手段、优化的辅助技术,推动学前特需儿童的个别化发展。但在我区的特需儿童个别化发展教育的路还很长,需要继续关注、研究特需儿童的教育需求,用线上线下融合、自主协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特需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适合的教育内容,让不同障碍类型的儿童都能享受有质量的教育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郝文武.农村特殊教育研究的意义、问题及建议 [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1):71-75.
[2] 李 科 郭文斌.推动普通学校融合教育发展的思考 [J].现代特殊教育,2022,(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