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对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

2022-07-12 13:36:18戴丽娜袁世洁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质量经济模型

戴丽娜 袁世洁

(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拉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然而,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质量问题逐渐出现。一方面,廉价劳动力和政策优势带来的红利锐减,亟待新的改革带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粗放型发展方式带来诸多资源、环境问题,经济转型迫在眉睫。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形态高级化的必然路径[1]。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历史论断。发展阶段发生变换,发展理念也要随之变化。新发展理念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提出来的,是牵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河南省坚持积极贯彻执行和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支撑知识创造和科技进步的基础源泉,研发投入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众多学者剖析了研发投入与经济之间的关系。Robert将人力资本看作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内生变量,揭示了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2]。Romer提出了知识溢出效应,知识溢出效应通过提高社会生产率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3]。知识溢出模型和人力资本模型强调研发活动催生的知识创造和技术进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新增长理论的研发模型表明,研发活动一方面通过水平创新增加产品种类,另一方面通过垂直创新改进产品质量[4]。研发投入成为科技进步的驱动因素,增加研发投入可以促进技术创新、提升质量和降低成本,通过提高边际产出进而促进经济增长[5]。张智优利用平滑转换回归模型检验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财政科技研发投入强度小于0.8%时,财政科技投入不能带动经济增长[6]。赵立雨和师萍运用协整分析验证了政府财政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政府研发投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7]。王立成和牛勇平对区域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做了灰色关联度分析,探究了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8]。郑钦月和王铮等验证了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相对于私人研发投入,公共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5]。傅亚平和彭政钦探究了绿色金融、研发投入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发展绿色金融和增加研发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9]。本文借鉴以往学者的理论研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和特征提出新的理解,探析研发投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通过实证,分析研发投入对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概述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

1.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经济发展是发展经济学中包含经济数量增长和质量改善的多维度概念。经济发展质量是经济发展水平的规范性价值判断和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兼顾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绿色效益的生产方式为社会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

与一般经济发展相比,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多视角的深层含义。经济高质量发展追求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可持续与协调发展,体现量质互补,以质取胜的多领域增长,经济高质量发展摒弃了追求经济增长而牺牲资源环境的旧理念,坚持新发展理念[10]。由一般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路径,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紧紧围绕新发展理念,系统性创造自身发展优势,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特色道路,以绿色效益的生产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产品和服务需求[11]。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最高级和最优状态,是要素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的质量型发展水平[12]。从西方经济学角度看,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总量的提升,更有深层次的质效变革。微观层面上,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求经济效率的提高,而且注重经济质效的提升,研发创新驱动个体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要素最优组合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中观层面上,国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区域结构等深度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合理,推动经济结构的协调、顺畅发展。宏观层面上,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要处理好城乡、沿海和内地关系,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简而言之,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包含以下四点:一是国民经济系统内部结构不断优化,重点关注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和经济结构的均衡升级。二是创新研发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从以往依赖劳动资本等要素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依靠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的高质量发展方式,深刻改变经济发展动力。三是经济发展平稳推进,经济运行整体上保持相对稳定,经济状态健康,抗风险能力强,避免大起大落。四是投入产出率高,大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2.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出稳定性、创新性、绿色性、协调性、共享性的本质特征。稳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特性。稳定性是指国民经济运行速度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波动,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且得到充分利用[12]。长远看,经济平稳增长,抗风险能力强,这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发展中,依赖资源和劳动拉动的经济发展方式逐渐呈现出经济规模收益递减的弊端。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经济社会技术和制度的创新改革,提升社会创新能力,利用创新成果驱动提升经济效率,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实现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促使经济增长打破依赖资源和劳动等要素的困境,进入内生增长阶段,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绿色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发展成本必须把环境资源成本计算在内,把市场和政府结合起来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12]。绿色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永续的命脉,坚持走绿色发展的高质量路线,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关系协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经济结构之间可以相互服务和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就高。持续推进经济重大关系协调,空间布局合理,从而实现质量升级。共享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全民小康,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度城市化,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二)研发投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

当今,新一轮科技革命改变了现有研发组织形态,要素投入结构和生产制造方式,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3]。由一系列科学的研发活动衍生的创新技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14]。在研发投入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经济质效提高,创新模式更新,经济结构优化,环境资源持续协调发展,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经济质效、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绿色发展、民生共享五个维度探究研发投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

长期研发投入带动社会产品生产技术和工艺的稳步提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数量。技术进步给予劳动者时间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并积累有益生产经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产品质量。研发为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供给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研发资金的注入提高了社会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影响。第一,大量研发资金的投入激发个体的市场竞争力和创造力,提高了社会整体创新能力,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二,研发能够改善企业的生产技术,升级生产设备,降低资源损耗程度,提高投入产出比,从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研发投入成为创新驱动的主要力量从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研发成果落地有助于催生新的经济结构和推动传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一方面,科技成果落地形成新的产品和服务,催生新的产业模式和业态,并不断演化成新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科技研发加速融合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10]。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研发带动生产技术变革,从而引起要素投入结构变化,促进产品市场优胜劣汰,优化产品结构,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为新产业的发展提供市场空间。新产品、新市场、新产业结构不断形成、深化和拓展,由此催生新的经济结构和推动传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研发投入通过知识外溢效应以及投入产出效应等对绿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10]。研发投入带来生产技术进步、资源损耗降低,提高投入产出比,从根本上打破传统产业过度依赖资源、环境的发展僵局,实现绿色效益发展。此外,环境科学等基础学科研发促进环保技术进步,提高污染治理水平,减轻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实现绿色发展。研发成果由全民共享,惠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研发投入成果加速融合传统产品形成新产品给生活带来便利,增强了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解决了时代矛盾,满足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综上所述,研发投入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源泉。研发投入催生科技创新,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成社会商品,实现本身价值的同时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而经济高质量发展又为研发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最终形成研发投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支持的良性循环。

三、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

(一)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多维度的复合概念,单一指标无法进行测度[15]。遵循科学性、可行性、综合性的根本原则,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本文构建了包含经济质效、结构优化、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和民生共享五个方面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

利用《河南统计年鉴》、18个省辖市(示范区)的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示范区)进行综合得分测算,得分和排名如表2所示。

表2 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和排名

由表2可得,目前河南省经济发展不平衡性问题突出,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作为河南省政治、文化中心的省会郑州市经济发展领跑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远远高于省内其他地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新中国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的洛阳市排名第二。排名第三的是依托小浪底区域资源,经济发展较好的济源市。以郑州和洛阳为双子中心的经济辐射区域带动了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焦作、新乡、许昌、三门峡等靠近郑洛经济中心的城市经济发展良好。漯河、濮阳、开封、平顶山、安阳、鹤壁、南阳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中,周口、商丘、信阳、驻马店等豫南、豫东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形成了豫北、豫西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强于豫南、豫东的经济格局。综上所述,河南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别较大。

四、研发投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

选择前文构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得到变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是研发投入强度,控制变量包括人力资本水平、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变量选取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变量选取

(二)面板回归模型构建

面板模型可以分为混合回归模型、变系数回归模型和变截距回归模型。混合回归模型和变系数回归模型都是面板回归的极端策略,混合回归模型是将截面数据进行混合回归,要求样本中每个个体都是同一个方程,截距项和斜率项都相同。变系数回归方程是指所有样本的回归方程的截距项和斜率项都不同,会忽略样本的共性。变截距回归方程中,样本个体回归方程拥有相同的斜率,但截距项不一样,体现了样本个体异质性。现实中,往往采用变截距回归模型来估计面板数据,一般可以分为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

为了分析研发投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本文构建如下变截距模型:

其中,RDit表示i地区t年研发投入强度,HCit表示i地区t年人力资本水平,BFit表示i地区t年基础设施建设,FDit表示第i地区t年金融经济发展,TIit表示第i地区t年产业结构优化。

(三)实证分析

1.静态面板分析

F检验和豪斯曼检验判断模型应该选择为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后进行异方差、序列相关以及截面相关检验。固定效应模型存在明显的异方差,利用异方差稳健标准误法对固定模型存在的异方差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模型如表5所示,分地区个体截距项如表6所示。

表4 检验结果

表5 模型修正

表6 分地区个体截距项

回归结果表明,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下,解释变量和部分控制变量是显著的。研发投入强度每增加1亿元,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平均增加0.0003。衡量人力资本水平的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数每增加1万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平均增加0.0004。衡量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人均道路面积每增加1平方米,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平均减少0.0012。分地区截距项的不同表明研发投入对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有差异。总体而言,研发投入对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显著。在2011—2020年间,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研发投入为重要驱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对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正向作用。

2.动态面板分析

鉴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强的趋势继承性,引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的一阶滞后项和研发投入强度的一阶滞后项,建立动态面板模型,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模型对比

AR(2)和sargan检验均不能拒绝原假设,表明随机干扰项不存在2阶序列相关问题,工具变量选取有效,模型设定是正确的。被解释变量滞后项的系数为正,且系数较大,说明前一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对当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有较大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一定的时间趋势性。当期研发投入强度、人力资本水平和金融经济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优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比较静态和动态回归结果,研发投入强度对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研发投入经费每增加1亿元,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增加0.0001。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金融经济发展仅在动态模型中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在静态回归中有显著负向影响,在动态回归中影响不显著。整体而言,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研发投入为重要驱动力,人力资本对其也产生了正向作用,长远看,金融发展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之一。而基础设施建设已达到高度完善,不再是制约发展的因素,过度投资建设会使边际效率递减,甚至产生负向影响。

五、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以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为研究对象,结合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背景,对比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一般发展的差异,总结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构建了包含经济质效、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绿色发展、民生共享五个方面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量化2011—2020年河南省各省辖市(示范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全省范围内建立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探究研发投入对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研究表明,从河南省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来看,目前河南省经济发展不平衡性问题突出,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从研发投入对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来看,研发投入强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发投入经费每增加1亿元,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增加0.0001。

(二)相关政策建议

研发投入会转化为科技成果,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河南省是人口资源大省,但高层次人才较为匮乏,因此必须注重河南省省内研发投入发展状况。本文根据河南省经济发展现状及上述实证分析结果,分别从研发投入力度、金融、税收、科研人员待遇等四个方面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投入费用是开展研发活动的基本要素。政府应该对科学合理的研发活动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积累。知识的外溢效应和投入产出效应会使得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增,切实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16]。

第二,推动金融支持研发。向金融机构优先推荐科研创新项目和企业,了解资本市场资金和金融服务需求,为资本市场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机构为创新活动服务,营造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有力开创河南省内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局面,助力推动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三,落实税收支持研发创新政策。对于科学研究机构、技术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等机构或者企业进口的科研仪器、科技用品等低税或者免税等,以降低科研成本,从而更好鼓励机构或者企业从事研发创新活动。对于国家级、省级颁发的科学教育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等,落实税收政策支持研发创新。

第四,提高科研人员收入。高水准、高能力的科研人员是一个地区进行研发活动的智力源泉。政府和企业要意识到科研人员的重要性,在保证本地区高质量科研人员不流失的情况下,加大对其他地区科研人员的吸引力度。同时,完善科研人员的激励保障机制,提升科研人员的归属感和创新积极性,提高研发投入费用的产出效率,切实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动力。

猜你喜欢
高质量经济模型
一半模型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2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02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10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