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的家校协同STEAM项目

2022-07-12 18:09罗秋莲黄明燕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家校协同技术

罗秋莲 黄明燕

摘要:由于STEAM教育受国家课程课时的限制,作者所在学校开展了技术支持的以学校课堂为主体、家庭延伸为辅助的STEAM项目。本文总结了整个家校协同STEAM项目中相互作用的各要素关系,并以《厨余变盆栽》为例,分析技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总结项目开展的经验。

关键词:技术;家校协同;STEAM项目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2)13-0065-03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STEAM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具有积极的提升作用。但同时,STEAM教育也面临着课程体系不完善、跨学科师资匮乏、评价体系不配套等现实难题[1],这是各校开展STEAM项目的共同困境。

● 面临STEAM项目困境的积极求变

笔者所在学校在对STEAM课程进行开发和实践时,除了面临共性困境外,还面临课程时间难以满足项目开展的问题——学校原有的特色课程包括每天下午的兴趣班时间、每周快乐周五时间、全校音乐之旅普及时间,能留给跨学科整合的项目学习时间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所在学校项目组尝试了一种新的STEAM项目学习样态——技术支持的家校协同STEAM项目。

由于STEAM教育的开展需要持续性和周期性,因而开展以学校课堂为主体、家庭延伸为辅助的STEAM项目成为一种可探究的路径,而技术则是这条路径上不可缺少的导航。

● 技术支持家校协同STEAM项目的各要素关系

家校协同STEAM项目学习系统包括教师、家长、学生、学校、新技术及各类学习资源等要素。它以“技术”为土壤,形成了技术环境生态圈,促成“家长—教师”双导师模式形成合力,支持学生获得多维支持(如图1)。

1.技术环境生态圈

南国农先生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协同教育,不是一般的协同教育,而是指联合学校、家庭、社区的力量,三位一体合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教育,以提高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2]

新技术链接学校和家庭,利用协同机制中的依赖与互补原则,通过合理分工,使合作主体承担项目中的不同任务,高效地配置与整合学习资源,实现基于项目的教育活动协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技术给家校协同STEAM项目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的作用具体体现为:①利用在线学习环境(包含电子白板交互游戏、视频动画、可视化思维图示等资源),加快学生的知识建构;②学生的学习材料不再局限于学生手册等纸质材料,更因线上资源拓展至各种多媒体,也可以让家庭资源、社区资源、图书馆资源等形成链接;③信息技术在学生项目实践后能及时提供相应反馈,形成持续的激励和刺激;④作业接龙、视频提交、图片接龙等技术,能让学生家长及时反馈学生的项目實践动态,增进家校联系。

2.“家长—教师”双导师

由于有了技术的帮助,家长和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在整个项目中,教师作为项目发起人和组织者,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保证项目的科学性和知识性,同时利用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设计项目过程并进行教育教学组织,主要承担项目任务确定与分解、背景知识准备、技术指导与支援、组织展示与评价等工作。

家长在整个项目中除了导师的角色,还能化身学习伙伴、辅助者、协调者等。[3]家长一方面应用教师设计好的学习手册、线上资源等,与孩子一起开展探究,驱动和激励孩子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另一方面,能够通过信息沟通和交流互动等方式向教师提供学生最直接、最真实的学习反馈,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为学生制订更合适的能力发展方案。具体来说,家长一般在学习激励、推进监督、技术支援、过程反馈等方面发挥作用。

3.学生获得多维支持

因为有了技术作为多方沟通的桥梁,学生可获得教师和家长的双重支持,与此同时,还有来自技术的直接支持,同伴间的互动交流也成为学生项目实践的重要动力和支援。在家长和教师的双导师引导下,学生完整经历“项目发现与规划—探究学习与数学应用—工程设计与制作—展示与反思”的过程。

● 技术支持的家校协同STEAM项目实践

下面,笔者以“厨余变盆栽”家校协同项目为例,分析技术支持的STEAM项目实践的具体举措和经验反思。

1.项目总体设计

“厨余变盆栽”项目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需求和发展需要出发,在学生学习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后,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对废物再利用,通过改造厨房和生活中的废弃物,使其成为有用且美观的物品。在厨余华丽变身的过程中,学生利用了各学科知识,动手实践更是完整经历了“种一种”“量一量”“记一记”“写一写”“画一画”“比一比”的过程。此外,在项目一开始就和学生一起确定了评价标准:“科学之星”——厨余盆栽生长得好(数学测量、科学观察);“艺术之星”——厨余盆栽装饰得美(艺术欣赏、美术运用);“环保之星”——废物利用率高,环保,有创意。

项目的开展有在学校由教师主持的部分,也有在家开展实践时家长与学生互动的部分,具体课时如下表所示。

2.项目实践过程

在项目准备与开启阶段,除了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还需要设计相应的学习手册,并附上视频链接二维码,便于家长在家引导时快速扫码找到相应资源。同时,教师的前期准备工作还包括收集在线学习课程资源、制作入项课的互动课件、收集过程资源的接龙程序设置等。在项目实践阶段,学生是实践的主体,家长作为主要协助者,协助学生在家完成项目探究,发挥导师身份,给予支持、学习监督、过程反馈等。在项目汇报总结阶段,通过视频回顾实现全局反思,学生通过“导学单”的比一比,以及现场盆栽的“科学之星”“艺术之星”“环保之星”的评比,完成项目的展示和评价(如图2)。

在本过程中,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夯实项目背景的探究学习

在项目开启时,教师借助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厨余垃圾已有的处理方法,及可以为减少垃圾做什么,引出“厨余变盆栽”的项目主体,同时通过互动白板游戏,拓宽处理厨余垃圾方式的思路。

而后,在在線平台中上传项目所需的背景知识材料,并分“项目引入”“项目背景知识”“项目实践”“项目总结与展示”环节在平台上构建在线课程。在课堂上,可以选取部分内容与学生共同探究,同时也支持学生带着纸质版学习手册回家,在家长扫码后,与家长共同完成项目背景知识等的探究学习。

(2)运用接龙工具,协助项目实践过程的跟进反馈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项目实践情况,以便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家长进行针对性的沟通,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手册中放置过程图片收集的二维码,家长可以通过对项目实践过程拍照、扫码上传的方式直接实现家校协同。这同时也为最后的项目展示积累了过程资料,为回顾项目实践过程留下可视化的资源。

(3)运用技术,实现回顾展示与多方评价反思

接龙工具收集的过程图片和家长上传的回顾视频,为回顾展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对完整的项目实践有了更深刻的感知。

借助在线平台,教师可以看到学生的在线学习数据,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伴的作品并进行点评,实现生生互评、家长点评。

● 总结与思考

本项目能够成功实践,一方面得益于在线学习平台的资源,学生有足够的支架进行知识建构和项目探究;另一方面得益于家长和教师形成合力,共同协助学生完成跨学科项目实践。技术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成为一种有机的环境,为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除此之外,教师对学习过程的整理和编辑,使学生不再凭借回忆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而是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及时回顾学习的完整过程,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习惯、学习模式、风格以及可改进之处也有了更为直接的反思抓手,为进一步发现不足、行为改进精准定位。

参考文献:

[1]董宏建,胡贤钰.我国STEAM教育的研究分析及未来展望[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09):114-120.

[2]南国农.成功协同教育的四大支柱[J].开放教育研究,2006(05):9-10.

[3]马宁,杜蕾,张燕玲.基于互联网的家校协同项目式学习[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05):29-32.

本文为2020年广东省教育研究院STEM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小学学科教学与STEM理念的融合路径研究”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家校协同技术
论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及方法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利用博客平台 强化班级管理
家校协同PK“蒙式教育”
信息化环境下家校协同发展教学策略的探究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