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班数学区域活动内容与材料的有效性,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2022-07-12 20:43陈颖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2年6期
关键词:区域游戏内容

陈颖

数学学习是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建立起来的,是思维发展的重要过程。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数学能力的提升更大程度上寄希望于让幼儿在数学区域活动中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伙伴,在一种开放、自由、自主的氛围中按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去充分地操作和体验,循序渐进地建构经验,实现深度学习。如何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笔者通过近一年的时间对大班数学区域活动内容与材料有效投放,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依托评价量表,评估数学区域活动内容与材料的有效性

有效的评估工具是调整、优化区域活动的依据。秉持客观与全面原则,设计系列评价量表,并应用于实践之中。

(一)立足区域特点,设计内容、材料评估工具

教师根据数学区域的特点,围绕区域活动内容的适宜性与材料的有效性,设计专门的评价量表。表格以环境创设、材料投放及互动效果作为评估项目,明确分级指标及各项水平达成度,从量化角度评估大班数学区域在整体设置及内容、材料投放适宜性上的水平,为区域优化提供依据。此外,教师还将数学领域经验与主题活动结合,设计了幼儿对活动内容喜爱程度的评价量表,包含主题目标、游戏名称、关键经验、游戏材料图片,还有孩子们的喜好程度,以此来作为调整区域材料的佐证。

(二)立足年龄特点,设计幼儿领域发展评估工具

在研读《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及《关键经验》系列丛书的基础上,教师梳理大班幼儿数学领域关键性经验,同时参考《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按照数数和点数、形状与空间意识、测量、模式和数据分析对幼儿具体发展水平进行说明,设计专门的幼儿发展评价量表。但在研究中发现,对大班幼儿数学领域发展的评估不能仅仅局限在数学的具象问题,还要考虑幼儿在此过程中建构的学习品质。因此,结合幼儿好奇心、坚持性、自主性、创造力、合作能力、反思能力等学习品质,教师对评价量表进行了补充。

在评估工具的运用中,幼儿园对“得分”较低的项目即时展开研讨,分析造成“低分”的原因,从而调整游戏内容、游戏材料,使得游戏内容适切性不断增强、游戏材料的有效性不断提高,让幼儿在游戏的互动中进行深度学习。

二、关注幼儿的生活和兴趣,让数学区域活动内容有趣又有效

在利用工具进行评估及日常观察中,教师在对大班数学区域活动内容来源进行梳理时发现,只有源于幼儿生活和兴趣的数学区域活动内容才能让幼儿持续地去探索和体验,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一)捕捉生活现象,生发基于经验的活动内容

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从幼儿的生活入手,选择实用性强的内容作为数学区域活动内容。如幼儿发现老师条纹衣服的颜色间隔,楼梯栏杆的排列等都是有规律的,“排序”内容自然生成;日历、图书、温度表、针筒上都有数字。幼儿在找找、玩玩、说说中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数字,“我周围的数字”就成了探究的热点。这样的内容包含了幼儿的真实兴趣,牵动了幼儿的已有經验,让区域活动能够始终满足幼儿探索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关注问题聚焦,生发基于兴趣的活动内容

对于数学区域游戏内容的选择,教师尝试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让幼儿自己提出问题。如在案例“小松鼠找松果”中,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有初步的竞争意识,于是征集幼儿建议,制订详细规则,以提高幼儿方位的辨识度。在综合这些案例后,课题组教师梳理了四个从幼儿讨论中获取区域活动内容的步骤:1.开展“我的活动我做主”游戏大讨论,启发幼儿进行思考;2.幼儿以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想玩的数学区游戏内容、所需材料;3.幼儿介绍自己最想开展的数学区域游戏;4.教师汇总全体幼儿想法。通过讨论—表征—介绍—汇总,教师能梳理出当前阶段幼儿的兴趣点,从而确立数学区域游戏的内容。

三、立足幼儿的发展特点,让数学区域活动材料所投即所需

在推进大班数学区域游戏实施过程中,儿童的年龄特点与数学领域的学科特点都对材料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立足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数学领域的学科特点,才能让投放的活动材料恰好契合幼儿的发展需要,真正保障活动材料的有效性。

(一)关注兴趣导向,投放趣味性的操作材料

围绕本学期主题目标、教学目标,教师考虑数学活动区的材料投放,创设与发展目标相一致的操作环境。当然,仅仅与目标呼应还不够,数学区域的操作材料必须富有趣味。教师在活动中充分挖掘孩子们在生活中看到的、用到的、感兴趣的因素,因为“离幼儿最近的才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操作材料”,这种操作材料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孩子对棋类游戏感兴趣,教师就将数学知识与防疫方法相结合,制作孩子最感兴趣的“防疫安全棋”。

(二)关注思维特点,创造情景性的操作材料

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刚开始萌芽,具体形象思维使他们仍喜欢有趣、美观、色彩鲜艳的材料。因此,具体可感、富有情景性的材料更容易引发他们的操作愿望。如“相邻数”中的一组材料,不同的数字、可爱动态与富有表情的青蛙,可以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复习9以内数的相邻数。小朋友们在操作中先帮青蛙妈妈把两个宝宝找出来,然后按数的顺序给青蛙宝宝排排队。幼儿随着情节与内容的不断丰富,乐此不疲地操作。

(三)关注学科特点,投放可验证的操作材料

区域活动中,幼儿存在在操作中重复错误而不自知的情况,因此投放可验证的操作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在为写有数字5的盘子选择算式卡时,幼儿不仅可以直接贴“3+2”卡片,还可以通过盘子周围的夹夹子功能来进行验证,即对应夹上3个粉夹子和2个白夹子就成功了。此时,幼儿能从实物的数量中验证“3+2”算式卡的正确性。除了操作材料本身相互验证功能,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记录的工具与表格,孩子们可以边游戏边记录,这样不仅可以将思维过程可视化,而且也有利于让幼儿看到自己“思考的过程”,便于幼儿在多次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正确的经验。

四、提升观察品质,不断优化数学区域活动内容与材料

观察能力是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观察品质的高度直接影响着区域活动内容与材料持续优化的程度。基于实践中存在的诸如缺乏观察目标与准备、观察内容比较零散、观察后的策略支持力不够等问题,教师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不断提升观察品质。

(一)以理论为指导,积累观察方法

一般来说,在理论学习后进行观察的收获会更大。在现实中,很多有经验的幼儿园教师是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这些老师非常需要理论知识的加持,需要帮助他们更深层次地弄清“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怎么观察”等问题。

(二)以预设为目的,明确观察方向

教师的观察不该是漫无目的地看,而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去看。这里的“目的”是要基于儿童发展确定的,不是教师拍脑瓜想出来的。日常观察中,教师要进行多次预设、实施,使对数学区域活动的观察目的不断趋于精准化,从而提升观察的有效性。

(三)以追踪为举措,寻找问题实质

在连续观察中,教师能更好地发现幼儿在区域操作中存在的困难及游戏内容、操作材料存在的问题,能从零散的发现中汇总出问题的实质,使问题的呈现、分析、解决从“浮于表面”变得“切中要害”。策略不再苍白,调整变得更有效,幼儿也会因区域的有效调整拥有更多深度学习的机会。

经过一年的研究,教师们不仅对数学区域活动内容与材料有效投放的适应性、探究性、层次性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将之付诸实践,为幼儿的深度学习创造了适宜的条件,营造了宽松的心理氛围,更提供了幼儿发展“关键瓶颈”的支持保障。

猜你喜欢
区域游戏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疯狂的游戏
主要内容
爆笑游戏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