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国强
江西省樟树市被誉为“中国药都”,拥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更有悠久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历史。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当今时代背景之下,我们理应传承、弘扬并对其进行创新性发展。基于此,江西省樟树市药都小学结合当地所特有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努力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道德与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打造了青少年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系列校本教材,有效地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深入贯彻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有机结合,为中国当代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健全提供了实践范本。
中国是著名的历史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绵延发展五千余年而文明从未中断,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无论历史如何演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能凭借其强大生命力而不断发展、逐步壮大。所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传承与发展的优秀文化,其对人们的生存与发展亦有重要的思想启迪作用。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于几千年的历史实践中对自然规律的总结与利用。然而,当代中医药学经历了现代医学的猛烈冲击,中医药文化同其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样,都面临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实困难。面对此种困境,我们需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离不开“人”这一主体,而人对文化的自觉接受离不开学校教育。因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需要学校教育的充分介入。“学校教育由于其自身不可替代的规范性、稳定性和完整性等特点,越来越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而课程则是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主动发展的指南。”[1]基于此,江西省樟树市药都小学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的地域文化资源,精心打造青少年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系列校本教材,并将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普及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校级课程,以此实现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发展。“(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是一门触及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文化课’,是关于中华文明产生发展以及融合创新的文化、思想、价值观的集合,是让学生激活、强化和形成中国文化基因的教育。”[2]这种做法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基因,使得少年儿童在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充分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不断强化自身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江西省樟树市药都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系列校本教材开发是对构建中国当代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积极响应。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所应然担负起的现实责任,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谋求创新发展的必然之举。然而,当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至今未能建立起适应社会现实发展需求的系统性与科学性的教育体系。究其原因,主要仍在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教育现代化的理想并未保持一致的发展状态。教育受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通向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也非常复杂。在教育转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常常会产生一定层面上的冲突。许多教育工作者将教育现代化等同于教育科学化,而在教育科学化的背后,则表现为过度追求西方教育理念在当代中国教育领域的实践运用,而忽视了当下中国教育所要遵循的发展规律。面对这种困境,我们需对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理念确立科学认知,从而明晰问题来源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可操作的现实策略。“教育现代化的实质是受‘教育’和‘现代化’的实质所决定的。从教育实质的决定而言,教育现代化实质就是人的现代化或使人转向现代化。”。[3]换言之,教育现代化是关于人的现代性培养,而人的现代性培养并不完全等同于西式教育。教育的发展要立足民族、面向现代化并走向未来,因而其首先应具有民族性特点,如此才有具备世界性发展前景的可能。将教育现代化完全等同于教育的世界化,不仅会让作为“教育之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濒临危亡,更会逐渐沉溺于西方所构建的话语体系之中,进而对国家发展全局构成严重威胁。显然,国家已经注意到了此类问题的存在。2017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工程意见》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迫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4]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被置于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而樟树市药都小学自觉地将中医药文化转换为具有民族与时代特色的有效育人资源,其所编写的青少年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系列校本教材开发正是对国家这一重大文化战略的积极回应。由此而言,樟树市中医药文化传统得以在以人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得到充分彰显,并且能够在传承与创新发展优秀中医药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中医药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与人文精神内涵,这就内在地要求我们将优秀中医药文化转换为有效的育人资源,并将其纳入教育体系之中。在这一过程之中,中医药文化教育的课程教材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以及课程教学策略的实施需要遵循教育的实际发展规律,以尽可能最大化地发挥中医药文化的育人价值。《本草趣话》《本草魔方》作为樟树市药都小学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校本教材,其将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普及对象定位为青少年群体中的低年龄阶段学生,以中医药文化教育课程的建立与实施为基本工作抓手,并力所能及地进行宣传推广,辐射周边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位于教学层次中的低年龄阶段,而他们所要学习的中医药文化却历经了几千年岁月的沉淀。由于中医药文化知识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小学生认知结构的简单性,倘若教师在课堂上直接讲授中医药文化的专业知识,往往会使学生难以清晰、深刻地理解中医药传统文化。要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就需采用符合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规律方式,并重视以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践性学习,将貌似久远的教学内容与当代中小学生的生活地域和现实生活内容结合起来”[5]。樟树市药都小学所编写的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系列校本教材包括知识普及推广型的《本草趣话》与实践操作体验型的《本草魔方》,二者均具有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色,是颇具趣味的教育呈现形式。可以说,《本草趣话》《本草魔方》很好地体现了樟树市药都小学在中医药课程教育教学方面的创新发展追求及其实践,其将中医药文化的知识内容以趣味方式加以呈现,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学与做相结合的过程中切实体悟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为其今后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具体而言,《本草趣话》倾向于将中医药文化知识以讲故事的趣味方式进行呈现,而《本草魔方》则更偏向于以实践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的中医药文化传统。《本草趣话》主要通过讲名医故事的方式介绍了栀子、山楂、生姜、白芨、甘草、马齿苋、枇杷树、蝉衣等中医药材。中医讲究“药食同源”,《本草趣话》中所介绍的药草正是生活中常见的中医药材,学生能将关于中医药材的理解与生活经验进行有效联结,以此巩固并完善自身关于中医药文化的认知体系。《本草魔方》则是对《本草趣话》中的中医药文化知识的一种延伸与拓展,其关于中医药材的介绍较《本草趣话》更为详实具体。在《本草魔方》中,不仅将中医药材的性能与效用加以详细说明,更配有相关文化创意产品制作的具体步骤和流程,由此将学生的中医药材识记过程转换成了充满趣味的文化创意产品的制作过程,并以对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创造性转换的教学方式,解决了学生对复杂深奥的中医药文化的理解难题。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成才过程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与此相应,《本草趣话》《本草魔方》正体现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核心、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其不仅通过将中医药文化知识进行趣味转换的方式来丰富学生的认知体系与结构,更借助了绘画、雕刻等以操作体验为主的兴趣活动,有效推动学生审美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等多方面的提升,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以学生为培养对象的铸魂培元工程。所谓“铸魂培元”,即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塑魂、以文培元”的教育指向,以生命教育贯穿学生的成长。其核心在于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与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强化对学生的德性培育与健康积极价值观的塑造,由此深入贯彻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当然,教育要立德才兼备之人,而学生的德性培育与其内在的责任担当意识的建立密不可分。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更需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进行深入理解并作出明确的回应。为此,我们首先需要梳理教育与时代的发展关系。教育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密不可分。一方面,教育不能脱离时代,教育只有融入时代的发展之中才能获得恒久的生命活力。教育是时代中的教育,其需观照时代中的社会并肩负起一定的现实责任;另一方面,教育能促进时代的发展,其以育人为根本目标,通过培育优秀人才而推动时代的进步。基于此,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充分体现时代的特质并介入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现实,以时代性发展要求作为现实指引,并在此基础上回应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命题。我们理应觉察,当代中国的综合实力快速上升,并站在了全新的历史发展方位之上,目前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重大历史交汇期,且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面向国民而建构民族文化价值的整体认同体系,以此凝聚人民力量与民族力量,加速促进实现中国梦的巨大合力的形成。以此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牢牢把握以人为核心的教育发展理念,在其课程教育的体系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与国家认同感,并为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一种稳定的思想价值支撑。从以上层面来看,樟树市药都小学青少年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系列校本教材的开发正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积极应答,其充分挖掘、利用中医药文化中蕴含的思想道德与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力求培育具有时代鲜明品格且富有生命德性的人;尤为重要的是,在对青少年学生群体的生命进行塑造和培养的过程中,其始终表现出谋求教育与时代共同进步的理念与追求。
樟树市药都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教育充分挖掘并阐释了以善为核心的中医药文化精神,以此强化了对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与人文精神品格的培养。在《本草趣话》中,其不仅遴选了神农、华佗、扁鹊、李时珍、孙思邈等名医治病救人的故事传说,更将中国历史文化元素与中医药文化知识有机结合,加入了与曹操、宋太祖赵匡胤、宋高宗赵构以及乾隆皇帝等有关的民间名医治病救人的故事,由此促进学生优秀精神品格的形成。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尚处于形成初期,其内在积极健康品格的形成与教育有很强的实际关联性。《本草趣话》《本草魔方》均以中医药文化知识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而在其课程教材所显示的中医药文化知识的背后,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对“仁爱友善、大道为公”等优秀精神品格的追求。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借助于教材里中医济世救人的具体故事加以形象呈现,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无声地塑造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当然,我们仍需看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长期的面向学生的铸魂培元工程,其理想效果的达成需要依靠各方的持续努力。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紧密结合当下社会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各项教育资源,进而形成教育合力,以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优秀人才。
注释:
[1]杜霞、魏思雨:《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年第6期,第13 页。
[2]曲天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系统设计与实施》,《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年第26 期,第42 页。
[3]邬志辉:《推行教育现代化的三个理论前提》,《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5 期,第3页。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7年第6期,第1页。
[5]李群、王荣珍:《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课程·教材·教法》,2018年第3期,第10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