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视场虚拟现实头戴显示器光学结构设计

2022-07-11 02:23庄亚宝朱向冰李鹏飞
激光技术 2022年4期
关键词:非球面视场畸变

庄亚宝,朱向冰,刘 杰,李鹏飞

(1.安徽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光电技术研究中心,芜湖 241002;2.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省光电材料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芜湖 241002)

引 言

虚拟现实头戴显示器(virtual reality head-mounted display,VR HMD)可以将计算机创建的虚拟图像投射在人眼中,让用户沉浸体验,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1-5]。通过技术处理,可以进一步实现虚拟现实交互,增加沉浸感[6-7]。随着低延时、高速度的第5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网络与虚拟现实头戴显示器的结合,我国实现了一些5G+VR应用案例。目前VR市场增长较快,预计年复合增长率在35%~40%之间,到2025年,市场销售量将超过4×107台。

非球面透镜有更多的设计空间,可大幅度精简系统。非球面是旋转对称的,一般有具体表达式,可利用ZEMAX自带的公差操作数进行公差分析。一般使用偶次非球面,因为奇次非曲面中央是尖的,难以加工。

近年来出现了基于手机显示屏的虚拟现实头戴显示器产品[16-17]。本设计根据光焦度和出瞳距离,合理分配了光焦度,得到初始结构,进一步使用非球面精简系统。

1 设计要求与设计流程

本设计的主要标准如下:(1)视场角不小于90°,每度至少16个像素;(2)畸变小于8%;(3)出瞳距应满足佩戴要求,达到13mm;出瞳直径应满足眼动要求;(4)总长小于70mm,重量不超过200g。

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先根据项目要求确定图像源,然后计算出初始结构,进一步优化,直到满足要求。

Fig.1 Design flow chart

2 光学结构设计

2.1 初始结构

使用近眼成像光学结构,可以缩小体积[18]。设计之初先选定图像源,根据像素密度较小的中心视场确定像素水平,如图2所示。

Fig.2 Image source after split screen

使用GALAXY S9+手机屏,分辨率为2960pixel×1440pixel,像素大小为47.25μm×47.25μm。图3和图4表示瞳距调节的情况。

我国成年人瞳距大多在60mm~75mm,本设计满足大多数用户瞳距调节要求,同时分辨率较高。对于瞳距较小的用户,可以适当减小水平视场。设计时控制镜片最大半径小于30mm,使最小瞳距小于60mm。图5给出了瞳距调节为60mm时的情况。设计镜头时,单通道图像源如图6所示。

Fig.3 Minimum interpupillary distance

Fig.4 Maximum interpupillary distance

为便于像质评价,将显示屏作为像面。由显示屏的像素大小可得到Nyquist频率和视场对应的像高,本设计半像高为44.302mm。

Fig.5 Interpupillary distance is 60mm

Fig.6 Image source

系统的理想成像方式是:无穷远物体经过聚焦,在高斯像面上成像,孔阑是人眼瞳孔。

下式是系统的焦距公式:

f′=y′/tanω

(1)

式中,f′是焦距,y′是半像高,ω是半视场角。

下式是多光组系统的光焦度公式:

(2)

式中,Φ是总光焦度,hk是进入第k个光组的光线高度,φk是第k光组的光焦度。

使用三光组成像,合理分配光焦度。控制远离出瞳的透镜为负透镜,可以增大出瞳距离;因透镜的孔径较大,使其弯向出瞳,减小光线入射角。图7是光学结构示意图。

Fig.7 Schematic diagram of optical structure

图8是ZEMAX优化后的初始结构。图9是初始结构的点列图。可以看到,存在严重的色差和像散。图10是初始结构的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曲线,大视场存在场曲,成像效果不好。

Fig.8 Optical system of the initial structure

Fig.9 Point structure of the initial structure

Fig.10 MTF curve of the initial structure

2.2 优化设计

ZEMAX优化时,需要指定玻璃库,在优化时设置替换。第3片透镜体积较大,应选用密度较小的玻璃材料,防止前重后轻,影响佩戴舒适度。玻璃库使用树脂库,整体重量较轻。将透镜面型设置为偶次非球面,优化曲率半径和非球面系数[19],同时注意控制非球面形状。

本设计中畸变要求较高,畸变与视场的三次方相关,而且慧差和畸变通常难以同时控制得很小。考虑实际使用中孔径光阑较小,对与孔径相关的慧差要求不是很高,可重点抑制畸变。畸变的产生原因是主光线的球差,一般通过最大畸变操作数能很好控制畸变。像散是实际使用中图像模糊的主要原因,需要重点优化。

优化过后,单目光学结构如图11所示。光学系统的总长为65.7mm,最大镜片半径小于29.6mm,满足瞳距调节要求。

Fig.11 Monocular optical structure

前两片透镜采用的材料是ARTON_D4532树脂(折射率nD=1.513722;阿贝数vD=57.5,下标D指波长为589.3nm的D光),第3片透镜材料是EP-8000树脂(nD=1.661342;vD=20.3729)。单通道光学结构的重量不超过66g。

表1为优化后的VR HMD镜头数据。表中第2列是指透镜面的曲率半径,第3列是指光学结构各个面之间的距离。

Table 1 Lens data of VR HMD

表2为非球面数据。表中第2列是指各个面的圆锥系数,后4列是指非球面的偶次项系数。

Table 2 Aspheric data

2.3 像质评价

设计出瞳直径为8mm,实际使用时,瞳孔直径小于3mm,并伴随眼动情形。

图12~图15分别是出瞳为8mm时,光学系统像质评价图。

Fig.12 Point diagram of 8mm exit pupil

光学系统的最大畸变为6.1%;垂轴色差很小;随着测试线对空间频率增大,各视场的MTF下降平缓,像差平衡较好。

图16~图20分别是出瞳直径为3mm、相对设计出瞳中心不同位置时,上半视场的MTF曲线。

Fig.13 Field curvature and distortion of 8mm exit pupil

Fig.14 Vertical axis chromatic aberration curve of 8mm exit pupil

出瞳直径为3mm,眼动范围在-2mm~2mm内,MTF值大于0.3,满足使用要求。

Fig.15 MTF curve of 8mm exit pupil

Fig.16 MTF curve of 3mm exit pupil at 0mm

Fig.17 MTF curve of 3mm exit pupil at 1mm

Fig.18 MTF curve of 3mm exit pupil at 2mm

Fig.19 MTF curve of 3mm exit pupil at -2mm

Fig.20 MTF curve of 3mm exit pupil at -2.5mm

3 公差分析

查阅文献可得到基本公差范围,初步分配公差,一般光线入射角度越大的面公差越严格。对Nyquist频率处的MTF值进行500次Monte Carlo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再分配公差。表3为公差分配情况。公差要求比较宽松,成品质量也比较好,可根据造价,适当放宽、缩紧公差。

Table 3 Tolerance distribution of optical system

表3中,decenterx是指制作过程中沿x轴的偏移,tiltx是指以x轴旋转的度数,PV(peak-to-valley)是指透镜面各点沿z轴的峰谷值,index是指折射率,Abee是指阿贝数。

表4是蒙特卡洛运行结果。从蒙特卡洛运行结果可知,本光学系统满足像质和加工要求。

Table 4 Probability after Monte Carlo operation

4 结 论

本文中设计了一款同轴VR HMD,使用高分辨率手机屏作为像源;采用树脂材质的非球面透镜,总重量小于132g,结构尺寸满足佩戴要求;最大视场角为90°,MTF下降平缓,垂轴色差小,最大畸变为6.1%。进行了公差分析,满足生产要求。

本设计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如传统的VR HMD难以解决的辐辏聚焦问题[15],可以尝试的解决办法有:可调焦透镜组技术(如Facebook的Half Dome)、集成成像光场显示以及全息显示等,但是这些技术都难以实现小型化。而大视场短焦光学系统难免引入暗角,可以通过算法校正[20-21]。另外,人眼主视场在中心视场处,可以进一步设计部分视场重叠的虚拟现实头戴显示器,减小单目视场,优化重叠的中心视场像质[22]。

猜你喜欢
非球面视场畸变
一种晶圆自动光学检测系统的混合路径规划算法
应用多个非球面优化鱼眼镜头的方法
抛物非球面零位干涉检测的补偿器设计
大型焊接容器局部热处理防畸变工装优化设计
一种基于基准视场扩散拼接的全景图像投影方法
几何特性对薄壁箱梁畸变效应的影响
用金刚石磨头数控加工轴对称非球面光学玻璃透镜
在Lightroom中校正镜头与透视畸变
航天相机非球面光学元件的离子束抛光工艺研究
Serial of Applications of Satellite Observations An Introduction to Hyper-spectral Infrared Sounders Onboard Polar-orbiting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