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民办高校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思路

2022-07-11 02:13秦俊飞王军峰
科技视界 2022年13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创新能力

秦俊飞 王军峰

(西安思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

0 引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起学生创新能力质的飞跃,在大数据时代,创新的源泉呈现出多维度发展,体现了数量多、变化快、多样性和价值密度低等特点。

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体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1936年美国学者沃勒在其编著的《教育社会学》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了“校园文化”这一词语,开辟了对校园文化的研究的先河。20世纪80年代校园文化被各高校广泛熟知,许多高校开始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 学者也开始进行对校园文化的研究,探讨如何建设校园文化。针对校园文化建设我国学者主要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1 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现状

20世纪初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 《第一流教育家》一文中提出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开辟精神”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国家富强和民族兴亡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提升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对于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Van 研究表明校园创新活动的兴起与大学生创新能力正相关,环境因素应被看作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工具。Bramwell 等人认为学校环境是创新能力培育的最重要外在因素, 教师的知识水平、动机和价值观对校园创新土壤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国内学者大多数认为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式, 优化创新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其他方面,陈茉认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要在做好现有专业学科教育的前提下,进一步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和专业课程体系中。居占杰和刘洛彤认为推行本科导师制有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何兴兵和林永慧认为大学生创新项目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开展创新项目的主体能动性,有利于创新团队的更好合作,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刘学忠认为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路径。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结合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从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关系的角度出发。常愉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思想源泉与动力所在,也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文化环境与实践平台。她还认为阻碍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高校在校园创新文化建设中没有形成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有效环境,没能将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有效结合。艾红梅认为校园创新文化对校园内的大学生群体具有重要的教育导向性, 有利于形成一股强大的思想潮流,进而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营造和优化一个有利于创新思维成长和能力培养的校园文化氛围,并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陈丽从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出发,一方面认为特定的校园文化可以培育出独特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指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校园整体文化建设的发展,大学生创新成果有利于固化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大学生创新理念有利于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大学生创新行为有利于促进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徐松和李勇认为部分高校宣传和倡导的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有形无实”抑制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阻碍了大学生就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角度出发。谢绳武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和学科交叉的具体做法,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文化生态,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研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建设良好的创新文化生态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积淀的过程。邢亮和乔万敏认为应当将校园创新文化渗透到高校师生日常行为中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惯性思维、一种常态习惯、一种行为定势,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陈兴认为高校建设必须重视校园文化这项内容,努力营造一个和谐、高雅的文化氛围,使校园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应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开展与科技创新有关的课外活动,尽可能完善竞争机制,确保大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各种需求。孟祥生和李铮从体育生创新能力角度分析,认为部分院校校园文化活动设计本身就缺乏了创新的理念,使同学们对这些活动根本不愿意投入热情,进而导致体育生在理论知识有一定欠缺的情况下又很难提高创新能力。

2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2.1 理论意义

现有对大学生创新能力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分别进行研究,很少有学者将创新能力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途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理念的转化、教育方式的改变和学校制度的改变等方面,忽视了校园创新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本课题将从校园文化建设角度出发,去探索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尤其是民办院校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给出可以切实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校园创新文化建设规划路径。

2.2 实践意义

建设良好的校园创新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积淀的过程,这也就是绝大部分学校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加注重教育方式的转变、学校制度的革新的原因。不过一旦在高校中形成了校园创新文化, 并对学生深深打下了创新的烙印,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思维模式和行动指南,有助于学生持续不断的提升创新能力,这不是简单的教育方式改变可以达到的。民办高校的学生虽然在理论学习上和公办院校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但民办高校的学生思维活跃,对创新活动有着天生的热情,只要加以引导,不断提高其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民办高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本课题将分析民办高校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现状,结合部分民办高校校园创新文化的构建,给出切实可行的构建校园创新文化的发展路径,为民办院校学生校园创新文化的构建与推广提供政策参考。

3 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

3.1 主要目标

将部分民办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与高校校园文化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民办高校学生创新能力之间的差异,探索校园创新文化与学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和影响程度。对部分民办高校校园创新文化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并进行整理,结合相关文献,提出民办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针对民办高校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路径规划,提出有效的建设校园创新文化实施步骤,构建校园文化对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指标体系,帮助民办院校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3.2 研究对象

本文以民办高校和其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之间的联系(总体框架见图1)。

图1 创新能力思维导图

3.3 研究内容

结合文献及实际调查研究,构建建设服务于民办高校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校园创新文化路径选择及相关模型。

对于民办高校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标体系,校园创新文化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关系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关联体系,这就需要在课题研究中建立相关模型并重新拟定符合时代发展的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4 民办高校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思路

4.1 研究的可行性

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绝大部分民办院校学生培养的目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已逐渐成为各民办高校关注的热门话题。但在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民办院校往往忽视校园文化的作用,校园创新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西安为民办大学集聚的城市,民办大学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西安各民办高校又有着不同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向,这就为课题的开展和调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同时,课题组成员与学生经常有思想交流,师生关系融洽,对访谈对象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判断力,有利于课题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4.2 研究的主要思路

(1)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民办高校创新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从微观的实践角度进行分析,尝试给出具体的民办高校建设校园创新文化路径及相关模型。

(2)针对民办高校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采取比较分析法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校园文化状态下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差异,分析校园文化对学生创新能力影响程度并给出切实可行的校园创新文化建设方案。

(3)从微观角度入手,对部分民办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高校校园文化进行资料收集。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大学生创新成果、 大学生创新能力测试结果、创新教学情况、学生活动开展情况、高校校园文化基本建设情况及校园文化建设方式等。之后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研究不同的校园创新文化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开发的影响,探索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并分析这些途径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性。寻找民办院校在校园创新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成果的经验和方法,从校园创新文化建设角度提出有助于提高民办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4)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上,逐步上升到中观层面,总结校园创新文化建设的方法。针对民办高校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路径规划,提出有效的建设校园创新文化实施步骤,构建校园文化是否符合民办高校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指标体系,并建立相关模型,供决策人员参考。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