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江 舒志乐 温 超 段蓉蒨 孙苍乾
(西华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为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满足应急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及四川防灾减灾工作现实需求,2019年6月25日,西华大学与四川省应急管理厅联合成立了国内首个以“厅校共建” 方式建立的应急学院 (School of Emergency Science,英文直译“应急科学学院”),依托学校现有48 个本科专业、26 个一级硕士专业体系支撑,针对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开展了全面探索与实践。
借助西华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快速筹建了涵盖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留学生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西华大学应急学院设有应急管理、安全科学与工程、消防工程、环境安全应急4 个系部和应急预案研究评价中心、应急产业研究中心、应急管理信息化研究中心3 个研究中心。已招收首届应急管理专业本科生100 人,中日防灾减灾研究院已经招收两届硕士研究生24 人,2021年计划在应急科学与工程、信息安全与应急2 个本科专业,安全技术与管理、消防工程技术、公共事务管理(应急管理)3 个专科专业新招收本专科学生300 余人,计划招收100 名研究生。
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共建四川应急管理学院,开展成人教育。对已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基本指导,采用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的应急管理理念、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补充、更新、拓展和提高,以进一步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创造能力,为更多“卓越工程师”的成长提供土壤,以服务四川省和全国的经济建设大局。
开展安全生产、消防等职业培训教育,打造辐射全国的西南应急管理培训基地。2020年,应急学院承办了全省市县应急管理局局长培训班、德阳市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培训班、甘孜州应急管理系统干部培训班等,共培训应急干部1000 余人。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积极拓展应急管理预防、信息收集与处置工作,积极培养善于快速分析处理大数据,又能紧密联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范,并能结合应急情报做出正确有效决策的应急管理人才。
计划在2021年由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和西华大学联合申报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并争取在四川省内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中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培养应急管理高层次人才。
西华大学构建了以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为基础,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新闻传播学等48 个本科专业聚焦的应急管理学科课程体系,涉及应急管理、应急装备、应急材料、工程防灾减灾、应急信息与安全等方向。课程体系建设:一是根据应急管理所涉及领域纵向构建大门类课程体系,满足新时代应急管理综合性人才知识储备需求;二是横向分层分类搭建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研究类课程、兴趣特长类课程等能力提升课程体系,适应应急管理专业内涵发展及多层次人才能力需求;三是针对四川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特点及应急管理人才培养需求,着力打造一批精品课程,突出专业特色优势,同时稳步推进“互联网+”、大数据支持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搭建信息化系统化课程体系。
在实践教学上,学校依托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和相关企业建立一批实践教学实习基地,积极组织安排应急管理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室内教学上,基于既有虚拟仿真等现代化教学平台, 在VR 技术支持下,实现教学内容可视化、教学环境虚拟化、教学过程交互化,打破传统教学体验差、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积极性差等长期困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体验与掌握,提高专业整体教学质量。以“资源整合、虚实结合、以生为本、开放共享”的建设思路,建设优质的现代教学平台,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注重实验内容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协调, 有效结合专业实验教学与教师科研实践,改变“填鸭式”“抱着走”的程式化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提出基于“非完全程式化模式”的应急人才实验教学模式,即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及知识点,将实验教学设置为基础和拓展两部分。基础部分与教学大纲相对应,着重培养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拓展部分主要包括运用新方法开展传统实验和个性实验设计与实施等,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思维能力和基本科研能力。增强应急管理实验教学水平的同时,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目前应急管理人才培养中教材与专业研究文献相对欠缺的问题依然存在。通过搜集、整理、借鉴和总结国内外应急管理相关文献,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论坛、访学、研讨班和培训交流学习,总结教师理论与实践教学经验和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创建“科教融合”的应急管理专业系列教材,能够适用于高等院校应急管理、 公共安全管理及相关专业本科教学要求,也可以供应急管理相关从业人员学习参考。
应急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在学科建设中实践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践基本技能培养主要通过课内实践教学和开放实验等形式进行。课内实践教学内容方向包括灾害风险的识别与度量实证分析、灾害经济损失分布计算等,开放实验教学主要是社会各类的最新应急管理事件案例综合分析与评价等。综合技能培养主要通过集中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等方式进行,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此外,组织在校学生参加应急管理相关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区域社会应急管理的技术和能力。充分利用学校、研究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育人环境,重点推进与应急管理方向相关的实践教学,推动联合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急管理特色人才。
西华大学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实行多学科资源整合,构建以应急管理为主、多学科交叉融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一是整合优化校内师资资源,构建以“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为领军人才的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全职师资队伍,为应急管理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较强支持;二是聘请国内外应急管理专家和长期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实务部门领导和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讲座专家或研究生导师,参与西华大学应急学院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三是加速吸引和接收具有管理学、法学、工学等应急管理相关学科背景的优秀人才,进一步丰富和优化师资结构。同时,通过选派教师到国内外一流高校进修、 派出到应急管理部门工作、参与应急管理部门研究项目以及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活动等多种方式,加快师资队伍培养。
近年来,西华大学大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在应急管理、工程防灾减灾、应急装备、应急化学与材料、应急药品与食品安全等领域形成良好的研究基础,推进了应急学科研究平台建设,为应急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环境。在“食品质量与安全”四川省2011 协同创新中心、“汽车测控与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基础上,学校大力培育工程结构健康检测与加固、数字空间与安全保障、装备大数据与安全、低空空域运行安全管控技术、道路交通安全与车辆事故再现等应急领域的研究平台。同时,边慧敏书记领衔的“社会工作队伍”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全美华人基金会联合美华创伤心理治疗与研究中心等,已成为人文社科领域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在中国驻日大使馆的支持下,学校与在日华人博士专家团、日中防灾环保研究会、四川省民政厅、四川省地矿局共同成立了“中日防灾减灾研究院”,已成为学校应急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重要创新引智平台。学校是“四川省应急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教育部应急与安全产教融合联盟”发起单位,参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风险创新项目及雅安韧性城市建设等多个项目研究, 并与中电科28 所等多个企业开展科研合作。在四川省应急厅的大力支持下,西华大学成立了系列高标准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包括应急信息管理实验室、应急技术与装备实验室、应急大数据管理系统、应急指挥模拟系统、重型工程机械救援指挥调度模拟实验室、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等。多元化科研平台的建立,将为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智库保障。
学校已同国际应急管理学会、 国际民航组织、日中防灾环保研究会、日内瓦大学等国外行业组织和高校, 以及在日华人博士专家团、 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国际救援队、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北京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政策研究中心、四川应急管理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等国内政府、企业、协会和高校等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学校与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厅国际搜救咨询团秘书长Winston Chang 及应急服务与现场行动协调支持部主管Jesper Holmer Lund、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主席郝大龙(K.Harald Drager)、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副主任王志秋、 北京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曲国胜、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中心主任张强等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四川应急管理事业及应急学院的发展提供了产学研的协同创新环境。
2012年,学校承办“灾害防治技术与管理国际研讨会”,以“防灾减灾,保护地球”为主题,来自印度、巴基斯坦、日本、加拿大、中国等国内外灾害科学与技术领域的200 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2018年,学校召开了“可视化的汶川十年:社会力量参与灾害应对的演进”项目启动会;承办了第九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灾难应急响应与人道救援能力建设专题会;举办了中日防灾减灾实用技术研讨会暨中日防灾减灾研究院成立一周年研讨会。2019年,学校主办了 “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国际研讨会”“中国·以色列编程马拉松大赛暨应急准备专家圆桌论坛”等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参加了中国(成都)国际应急产业发展论坛,并作大会交流发言。通过这些合作模式和学术交流活动,学校与来自国家减灾委领导专家、 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厅和应急管理部门领导专家、四川省防灾减灾相关专家以及中国、美国、法国、日本等20 多个国家地区专家学者保持了良好关系,通过互通交流,形成学术争锋、协同发展的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