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与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研究

2022-07-11 23:58刘鑫
公关世界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

刘鑫

摘要:在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高校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高校文化传承,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同时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的发展。高校的文化传承与现代化发展没有冲突,同时更便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的传承与发展。高校文化传承的内涵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具备较强的道德素养。由此,本文针对文化自信背景下地方高校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探讨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文化自信 高校文化 传承创新路径

一、文化自信背景下地方高校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

1.推动地方高校文化传承工作与时俱进

在信息化时代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信息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地方高校文化传承提供了有效地帮助。另外,高校文化传承工作的不断推进,在进行学生文化传播时需要改变传统的传播模式,积极地进行高校文化传承的创新。新媒体技术在整个高校文化教育过程中可以有效推动地方文化传承及创新,保证高校文化传承可以与时俱进,实现传播创新。在现代化社会的影响下,新媒体与互联网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思想,由此高校可以利用文化教育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进行高校文化教育。[ 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实际情况进行高校文化内容的规划,以及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实现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有效的传承。

2.满足新时代高校文化的传播需求

高校文化传承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高校文化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手段,可以满足新时代社会对于高校发展的需求,保证学校在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时,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实现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认知。高校在进行文化传承时可以充分借助当地的文化特色,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知识的讲解,实现了高校文化传播的需求。[ 2 ]高校文化传承的创新可以结合现代化技术以及现代产业发展,让学生可以积极地应对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诱惑。在文化传承时,提取文化中的道德素养,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道德观念,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3.高校文化能够更好地对师生进行教育和陶冶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以及国外文化的引进,西方文化对学生产生了影响,社会也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高校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在进行专业学习时可以接触到更加先进的知识体系,对外来文化的接受程度也较高。面对此,高校进行文化传承,可以让学生保持初心,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以及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与我国社会软实力提高的需求不谋而合,由此高校进行文化传承可以更好地鼓励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的学习,保证学生在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时可以理解专业发展的背景以及我国历史长河中所涌现出的优秀文化。高校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在校园中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不仅对我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对高校的软实力提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学生在富有文化元素的环境中学习,也可以无形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的发展,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高校在文化传承中,利用环境建设,对教室、校园、食堂进行文化元素的融入,将艺术思维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结合,鼓励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学习的同时实现了校园文化内涵的提升。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文化传承现状

1.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

大学阶段教育主要包括校园教育和思想文化教育,两者缺一不可,互相影响。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高校需要积极为大学生学习高校文化进行学习环境的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党史教育氛围。目前,在文化自信背景下,高校缺乏对高校文化环境建设,导致高校文化的学习氛围不足。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近年来,新课改背景下更加注重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素养的培养。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对学生进行高校文化讲解时,教学方法较为枯燥,导致学生对高校文化缺乏学习兴趣。一方面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产生了不良影响。此外,在高校文化传承中,教师对现代化教育理念理解不到位,影响到教学方式的创新,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3.文化传承教学模式固化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新事物的兴趣较大,而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性欠缺。加上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模式固化,导致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影响了高校文化传承效率。由于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学生追求个性的表达方式,单一的教学手段并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参与到传统文化的教育中。但是目前,教师对于高校文化的传承手段单一,仅仅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知识实践力度不够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另外,教师在课堂中互动较少,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体验感不足,在课堂中的学习仅仅只是应付教学任务,教师对于教学设计缺乏创意,导致学生无法感受到高校文化的价值,所以高校文化传承的效率较低。

三、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

1.提质培优,使人才培养成为高校文化传承建设的焦点

想要提质培优,首要条件便是必须遵循人才成长、成才的发展规律。高校文化教育在培养人才上要注重整体质量的提高,而不是关注数量的增加。在进行提质培优的过程中,应当适当融入一些学校独有的特色,并保留优秀的高校文化,从而建立起独具匠心的培养教育模式。目前,高校文化传承建设面临着缺乏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难题,因此,高校文化传承的焦点逐渐落到人才培养上。在本科层次高校文化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学校与企业想要提质培优,不仅要整合各方面的优质人才资源,而且还要对各方面的优势力量进行集中,以此为发展基础,通过坚持特色发展与文化创新的方式让教育实践双向育人得到实现。同时,校企还需紧跟高校文化教育发展潮流,不断对自身的发展优势进行夯实,进而更好的抢占人才竞争的制高点,朝着全面建成现代化高校文化教育体系的方向迈进。高校的文化创新不仅影响着日后学生的发展,而且对高校文化传承的实施效果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高校应当定期地开展专业性的文化教育活动,让学生的相关技能及知识素养能够及时更新,从而提升其综合素养。同时还要对工作目标与内容之间的衔接关系进行明确,保证学生在育人共同体路径实施阶段可以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另外,还需要重视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及教育,促进其奉献精神、服务意识及责任意识等优秀精神品质的养成,从而在其个人价值实现的同时,为高校文化传承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最后,创新是现阶段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人才具备了创新意识及能力才能为社会贡献出更多的力量,所以校企实践中可以在培训内容中融入一些提升创新能力的内容,譬如,利用一些創意文化节、创意比拼等活动,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丰富,继而更好地为高校落实文化传承工作建言献策。

2.构建工作矩阵,实现突破性提升

社会发展过程中,高校文化教育是一股至关重要的力量。现阶段,本科层次下高校文化教育还需要持续发展,高校文化传承建设也尚存许多短板,想要让文化传承创新更加有计划、有效果的建设,就必须构建工作矩阵。经过工作管理机制的统一,以及高校文化传承框架结构的完善,能够让校园专属特色育人风格得到确立,从而更好地让高校文化教育的动态调整机制得到健全。在对工作矩阵进行规划与构建时,应当注重实践育人的关键因素,促使校企实践共同体建设在本科层次高校文化教育背景下能够向着转型升级的目标发展。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要紧跟高校文化传承的战略定位,提前谋划建设的具体计划和重点工作,并深度挖掘高校文化传承的本质,同时,还要将企业的实际需求作为基础,将学生的能力作为条件,以及将建设质量作为方向,实时更新与改进共同体建设机制,从最大程度上实现校、企、人共进。

3.为实现高校文化传承建设打造科学平台

高校文化教育本身就带有一定特殊性,这也是其目前仍然被重点关注的原因。从高校文化传承建设实践来看,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便是動力不足,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打造科学合理的平台是关键,增加关于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的培训,或是在招聘办公室工作人员时多选择一些对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比较精通的人才,从而建立起一批现代化的专业性人才管理团队。平台就好比是校企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学校与企业在最开始就要做好体系建设,提前思考平台建设的具体方向,从而有序推动高校文化教育的新征程。在育人方面,校企应当保证软件硬件设备的配置,确保共同体在建设时能够不受外界因素的限制与阻碍,促使高校文化传承品牌能够更好地打造出来。校企共同体所打造的科学育人平台,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能推动高校文化教育引来更好的发展。

4.更新理念,深化高校文化和实践活动的有效整合

“文化自信”背景下,高校想要实现文化传承,需要更新理念,实现文化与活动的双向融合,不断推进高校文化的传承。在高校文化传承过程中,高校需要积极的探索与学校发展相同的文化传承途径,融入多样化的元素,从而满足社会对于高校文化发展的需求。高校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可以将学校教材体系与文化传承相融合,建立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文化内涵。教师需要及时地更新教学理念,通过深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与实践活动中的共同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学习到良好的道德素养,了解到高校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教师也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育人,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的学习中养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优秀的道德品质。例如在校园活动建设的过程中,以传统戏剧表演、传统舞蹈为主,让学生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融入到校园活动的建设中,提高传统艺术的传播,提高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

5.创新文化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高校文化传承的过程中,需要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学生长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内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对高校文化有较为深入地了解。学校可以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定期地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高校文化的多样性。例如,学校可以增加一些传统体育竞赛活动,让学生了解传统体育竞技,同时还可以对体育竞技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解。例如,以传统武术活动的开展为例,在开展活动时可以融入多种文化元素,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文化内涵的了解,同时帮助学生进行武术锻炼。近年来,在进行活动开展时可以利用传统工艺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保证整个学习氛围的构建。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进行活动开展,不仅引导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还实现了高校文化建设。

6.合理运用文化视频、提升学生的文化认知

在教学改革中,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保证在进行高校文化教育时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以学生为主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信息时代下,教师需要积极地利用现代化技术,将高校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进行整理,采用视频集合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关注。在现代化技术应用的背景下,教师根据实用的教学案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丰富学生知识储量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此外,教师也可以合理地利用网络视频,初步提升学生对文化的了解面,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不同文化种类进行整合,以不同的主题要求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以红色文化主题为例,让学生寻找相应的歌曲、诗歌等,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7.拓展教育空间,优化教育环境

高校文化传承的背景下,教师需要积极地拓展教学资源,将文化内容与教学资源库的建立相结合,实现高校文化的资源库建设。首先,教师要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相应的文字与视频介绍,通过建立资源库,让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对文化进行查询。其次,教师可以制定多元化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最后,教师可以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将活动情况进行宣传,对不同时期高校文化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高校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多媒体技术还可以进行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听觉、视觉上进行多重感受,保证学生可以感受到教材中对函数概念的描述,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教材中多样化的解题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对于学生而言,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其学习途径较狭窄,知识面匮乏,势必会对文化育人的顺利进行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知识的学习,需有大量的相关资料作辅助,才能吃透教材。如果仅凭课内有限的资料,传统的说教,在一节课内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根据某些教材的特点和需求,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打破时空的限制,近距离感同身受,不仅增长了知识,还能增进师生互动,拓展思维空间,实现课内与课外的对接,达到资源共享,以满足学生在课内的信息需求,帮助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知识。同时,也把教师从繁琐的说教中解脱出来。

8.合理规划高校文化传播

在目前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合理地利用高校文化可以更加快速地实现高校软实力的提升。高校在进行文化宣传、文化传承时需要合理规划高校文化的传播,通过规范化的文化传播,保证全体学生可以了解高校文化的内涵,以及积极地参与到高校文化传承中来。在建立相应的文化传承模式时,需要注重高校文化的特性,以及不同专业学生对文化的了解程度。学校的各部门之间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可以结合党建工作、学生会、团委等日常工作进行文化传承的融合。对学生进行文化传承要求时,鼓励学生参与到文化传承创新工作中来,让学生为高校文化传承创新提供建议。此外,高校需要加强对文化宣传、文化传承、文化发掘等工作的监督管理,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以及思想,针对性地进行文化素养的培养,从侧面消除学生的不良思想。学校还需要通过完善管理方式的方法,来规范高校文化传承工作,避免学生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学习到与正确价值观念不符合的思想。

四、结语

在文化自信背景下,传承创新高校文化需要在建设中渗透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既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基本的知识,也要对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进行细致解读,教师要重视文化传承的有效规划,真正在教学中弘扬文化精神。另外,在进行高校文化传承时,需要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与信息技术结合,在校园活动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体现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的传播价值,展现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与高校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符合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 荣开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04)

[2] 刘丽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文化自信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01)

[3] 郑萼.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增强师生文化自信[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10)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三喻
为何要坚持“文化自信”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网络文学 很有“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