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文科劳动实践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2022-07-11 00:52芦洁媛李敏张苗苗
公关世界 2022年12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学生

芦洁媛 李敏 张苗苗

摘要:当前我国学生劳动素质存在诸多问题,即对劳动素质缺乏认识,劳动功利化;学生存在被动劳动,没有主动劳动的意识;家庭、学校、社会不能进行有效联合。本文通过探索搭建“家、校、社会三位一体平台”、开发“开心劳动”等应用程序,提升劳动素质。

关键词:学生 劳动素质 劳动教育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世界的新变革,使得新文科的改革势在必行。文科的主要任务是对人类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的研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基本教育方针,建设者需要具备过硬的素质和本领,接班人需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2018年10月,教育部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中国新文科开始浮出水面。建设新文科就是要立足新时代,回应新需求,促进文科融合,提升时代性,加快中国化、国际化进程,引领人文社会科学新发展,从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人的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在我国,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劳动教育,制定了一系列劳动教育政策。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劳动教育再次与德智体美四育并列,明确纳入现行的教育体系之中。[ 1 ]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加强学生劳动素质教育具有紧迫性及必要性,我们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升劳动素质将有助于学生增强体质,拥有强健的体魄;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有助于学生理解新时代工匠的精神内涵,培养精益求精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的职业素养,树立劳模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打破固有思维模式,培养创新能力。

一、当前我国学生劳动素质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提升学生劳动素质教育对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从目前的教育实践来看,当前学生劳动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对劳动素质缺乏认识,劳动功利化,学生对劳动素质教育在认识上存在偏差,部分学校呈现劳动和功利化现象;学生存在被动劳动,没有主動劳动的意识,缺乏劳动热情;家庭、学校、社会不能进行有效联合等。

1.对劳动素质缺乏认识,劳动功利化

近年来劳动教育得到关注,但是在实际上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且呈现劳动功利化现象。学生没能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价值所在,学生、家长将劳动教育与“劳动”混为一谈,简单地认为劳动教育仅注重劳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即只强调体力劳动,不关注劳动意识、情感、态度、习惯等的培养及创新创造精神、社会责任意识、综合素养等的培育。[ 2 ]社会、学校、家庭都片面出现唯分数主义,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分数和成绩,淡化甚至是轻视了劳动素质在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很多学校在劳动素质教育方面常常有设计的痕迹出现,比较常见的是在主题活动日才劳动,并且劳动时必定会拍照留念,课表上有关劳动的课时占比极小,更有甚者有些学校的劳动教育只是停留在课表上并没有开展劳动课程。

2.学生存在被动劳动,没有主动劳动的意识

当代学生独生子女的人口学特征对我们的教育所带来的各方面的冲击是很明显的。[ 3 ]不少家长容易出现溺爱表现,包办一切的现象。家长对孩子自觉或不自觉地娇生惯养,主动或被动的衣来张手,饭来张口,会让孩子好逸恶劳,自我膨胀,对劳动、劳动者轻视甚至是鄙视,劳动是光荣神圣的观念也渐渐被啃老族、官二代、富二代等颠覆。部分家长能够心口如一地对孩子进行劳动素质教育,但是只是让孩子跟着自己进行重复性操作并没有考虑孩子需不需要、愿不愿意等问题,这样只能在浅层面完成了体力劳动,孩子也只是在被动劳动,没有将自己作为劳动的主体去安排劳动,缺乏主动劳动的意识。

3.家庭、学校、社会不能进行有效联合

目前家庭、学校渐渐认识到了实施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劳动素质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落实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校劳动教育过于依赖日常家务劳动。其次,学校劳动教育不能有效与外部劳动部门和基地进行有效沟通。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时只是局限于校内课程设置,但是却忽略了校内外联合,使学生缺劳动动实践。

二、探索新文科背景下学生劳动素质提升路径

1.正确理解劳动素质的内涵

劳动素质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将“劳动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方针一以贯之的基本内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所从事的劳动是体力劳动,力所能及地做点事情是可取的,但是在简单、表象的劳动中去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升认识世界的敏感度、以达到提升智力、创造力的目的才是劳动素质的重点。劳动素质能够让学生的成就感实现最大化,它意味着学生个体必须要与他人、集体和社会保持协调与合作,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提升学生的自身魅力。同时,还要预防劳动素质教育被异化的现象,一提到教育,人们便会想到应试教育,在培养劳动素质的过程中我们要防止“应试”思维的出现,不能搞形式主义,我们需要明确该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最好针对不同学段设置目标要求,引导学生树立自我服务意识,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比如说打扫卫生是为了环境整洁,时间体验是为了增长见识。[ 4 ]

2.设计劳动教育手机应用程序

手机应用程序“开心劳动”是一种类似于闯关升级的游戏,该游戏根据年纪特点设置有关劳动不同的任务,完成相应的任务,就意味着“闯关”胜利,这样的获得感、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掌握相关的劳动技能。程序内设有项目“简单生长”,“社会服务劳动”,“劳动科普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领域进行劳动体验。

“社会服务劳动”即通过相关社会型劳动,让学生了解相关职位一天的工作,明确自己感兴趣方向,提前进行职业规划,确定自己以后的职业方向。“劳动科普剧”是通过小品、相声、小舞剧、舞蹈等生动的方式传播有关劳动教育的知识,激发学生爱劳动的意识。“劳动科普剧”属于一种创造性劳动成果的体现,它需要学生在有一定的劳动知识储备后,组成小组,小组讨论、选题、确定表演形式、并对所要表演节目进行创造性地编排过程。线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编排属于他们的“劳动科普剧”。通过线下“劳动科普剧”的创作,以学生为核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感悟创造性劳动的魅力所在,以提升劳动素质。

3.搭建“家、校、社会三位一体平台”

通过平台的构建,打破形式主义的劳动教育,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育人、共同监督,坚决保证劳动教育落实。开展探究式、引导式劳动,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劳动素质的提升。

“智慧课堂”,通过浏览成功劳动素质教育的案例和专家讲座的形式,使家长端正思想,重视劳动素质教育。这既是对家长的一种引导,有利于破除陈旧观念,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价值,也有利于通过亲子合作进行劳动实践,实现家校共同育人开展探究式、引导式的劳动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平台内的“校外交流课堂”可以满足劳动教育校外实践的需要。学生在父母或老师的参与下进入到相关劳动基地进行学习,每学期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和服务业观摩等社会实践工作,也可以结合研学旅行加强城乡学生交流。通过“家、校、社会三位一体平台”构建,推动劳动教育有效开展。

(本文系2020年安徽省省级一般教学研究项目: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0jyxm1762;2020年安徽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探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劳动素质提升策略,项目编号:S202010375072;2020年安徽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探索地方应用型高校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项目编号:S202010375062;2020年校级徽文化项目:徽州紫阳书院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20xhwh011。)

【参?考?文?献】

[1] 李群,郝志华,张萍萍.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观照与理性回归[J].中小学管理,2019,(05):8-10.

[2] 周奇.全面发展视域下中小学劳动教育重构策略[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1,(02):37-42.

[3] 白雪苹.对当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缺失的“冷”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4,(13):82-84.

[4] 李欣欣.看清劳动教育的样子[N].中国教师报,2020-05-27(012).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学生写话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