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CT、MRI检查用于脑出血诊断的影像学特点及病灶定位准确率分析

2022-07-10 14:31潘兆鹏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放射科天津300011
吉林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急性期颅脑血肿

潘兆鹏 (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放射科,天津 300011)

脑出血是由非外伤性因素导致脑实质内自发性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该病病死率、致残率高,急性期死亡率高达30.0%~40.0%,若不早期治疗会导致脑组织二次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使其生存质量下降[1-2]。因此,早期诊断、尽早明确出血部位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头颅CT、MRI是临床检查脑出血的有效手段,两种检查能详细观察脑出血具体图像特点,识别病变部位,尤其是可以提高不典型病例的检出价值。因此,为了明确脑出血检出结果,选择更为合理的检查技术,本研究比较颅脑CT、MRI对脑出血的检出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5月期间收取的80例脑出血患者,男48例,女32例;年龄45~75岁,平均(58.89±5.18)岁;首发症状:头痛、呕吐患者28例,患肢无力、言语不利患者32例,意识障碍患者20例。纳入标准:①入组患者经手术检查确诊为脑出血[3];②术前分别进行颅脑CT、MRI检查;③具有完整的检查资料、手术资料;④患者对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颅内肿瘤或肿瘤转移者;②存在碘剂过敏者;③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者;④拒绝参与该研究者。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颅脑CT检查使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型128排螺旋CT诊断仪,电压设为120 kV,管电流300 mA,层厚2 mm,间隔5 mm,螺距1 mm,矩阵512×512,采集时间为1.5 s,采集视野为45 cm。患者闭眼,头部无金属异物,去除假牙,将听眦线为基线,逐渐向上扫描至头顶结束。平扫结束后,注射碘克沙醇造影剂,速率为4 ml/s,注射后延迟20 s进行扫描。

MRI使用西门子MAGNETOM Spectra 3.0T MRI,患者取仰卧位,头部线圈,矢状定位光标位于头部正中矢状面,横断面光标平行双眼外眦,分别进行矢状位、冠状位及轴状位扫描,矢状位、轴状位分别行T1WI、T2WI信号扫描。T1WI检查:TR设为700~800 ms,TE设为20~25 ms;T2WI检查:TR设为2 500~2 700 ms,TE设为100~135 ms,矩阵设为256×256,使用DWI技术扫描图像。

由2名经验丰富、专业性强的影像学医师双盲阅片,重点分析病灶图像具体形态、信号,若出现意见不一致,则由第三名影像学医师观察图像,至图像结果讨论一致。

1.3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检查技术对不同部位出血的检出率,以手术检查作为金标准;②比较不同时期脑出血头颅CT、MRI出血信号特征;③比较患者术后复查结果。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出血病灶定位检出结果:经手术病理检查,80例脑出血患者出血病灶分别如下:基底节35例,脑叶20例,壳核20例,丘脑15例。MRI检出脑叶、壳核、丘脑部位出血率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技术对出血病灶定位检出结果比较[n(%)]

2.2影像学特征:脑出血患者经头颅CT检查,出血病灶密度呈均匀一致性增高或为不均匀质增高;边界清晰,CT值处于50~80 HU,血肿周围为低密度水肿,丘脑出血病灶高密度影呈圆形或椭圆形。在脑出血急性期:病灶边界呈清晰的高密度影,占位表现明显;血肿吸收期:高密度影血肿呈向心性缩小,边界模糊,血肿周围逐渐模糊,水肿带增宽,CT值下降,占位不明显;完全吸收期:出血病灶呈囊腔,边界清晰,脑脊液呈均一的低密度影,见图1。

图1 CT横断面平扫,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呈肾形高密度影,周围见低密度带环绕

MRI检查T1WI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病灶周围呈环形水肿带,T1WI环形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界模糊,DWI为混合信号。出血超急性期:T1WI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信号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无周围水肿或水肿轻微;急性期:T1WI为等信号或外高中低信号,T2WI信号为低信号,周围水肿呈中度或重度;亚急性期:T1WI为高信号,T2WI信号为外高中低信号或高信号,周围水肿呈中度或轻微;慢性期:T1WI为高信号,T2WI信号为高信号,周围有低信号环,无周围水肿。见图2。

图2 MRI横断面平扫,右侧外囊区T1WI、T2WI低信号

2.3术后复查:患者在术后7 d接受颅脑CT、MRI检查,图像显示病灶范围缩小、周围水肿明显,脑室积血吸收。

3 讨论

脑出血是脑卒中主要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10.0%~30.0%左右[4]。通常病灶区出血量大,颅内压升高,导致颅内压增加、脑水肿,因此损害患者的神经功能,使其生活质量下降。目前临床需要在早期明确出血部位,采用合理的手术方法。近年来,颅脑CT、MRI成为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其中CT检查分辨率高,检查迅速,能清晰显示颅骨与颅内组织,且充分显示大脑深部、凸面及接近颅底组织,准确分辨病灶部位及周围结构[5]。MRI组织分辨率、空间分辨率高,T2WI成像可清晰显示病灶部位及大小,观察颅窝特别是脑干病变;高场强MRI能准确分辨脑出血后血红蛋白演变过程,揭示生化改变,对脑出血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高[6]。

本组研究,MRI检出脑叶、壳核、丘脑部位出血率均高于CT。MRI可区分脑出血的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CT可明确区分脑出血的出血期、血肿吸收期、血肿完全吸收期。该结果证实,与CT扫描相比,颅脑MRI能准确分辨病灶出血部位,并有明确界定脑出血发作时期,以此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分析原因是颅脑CT进行大容积范围扫描,清晰显示病灶密度、形态、血肿周围水肿程度及占位效应,但对壳核、丘脑等深处颅脑组织部位出血的诊断率较低;而颅脑MRI技术可经过电磁信号获得人体信息,或经DWI技术测出患者水分子扩散运动,了解病灶出血特征及占位效应,故能提高脑出血病灶位置检出率[7]。本组研究,脑出血患者在术后7 d接受颅脑CT、MRI检查,图像显示病灶范围缩小、周围水肿明显,脑室积血吸收。结果提示脑出血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后,出血吸收,水肿减轻,复查颅脑MRI或CT能够清晰显示出血病灶减轻程度,为术后效果评价提供参考。但从节约成本考虑,采用颅脑CT可作为脑出血患者术后常规复查项目。

综上所述,颅脑CT、MRI检查对脑出血不同时期均有明显效果,但MRI诊断脑出血病灶定位准确率高于CT,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但从术后复查方面考虑,脑出血患者可采用颅脑CT检查,并将其作为术后复查常规项目,以此为治疗效果评价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临床意义高,有积极的研究意义。

猜你喜欢
急性期颅脑血肿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