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花与生命之美
——东京观达明安·赫斯特《樱》系列展有感

2022-07-09 01:38邓浩然byDengHaoran
雕塑 2022年3期
关键词:赫斯特樱花雕塑

文/邓浩然 by Deng Haoran

(《雕塑》杂志观察员)

网络上看到达明安·赫斯特的樱花系列绘画在巴黎的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展出后,漂洋过海来到了亚洲并将在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正式展出的信息,我满怀期待与兴奋的心情前往日本,希望一睹画作真容。毕竟这可是当下艺术界最受瞩目的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之一,在网络上关注赫斯特的这一系列很久了。

2022年3月2日的展出时间正是日本樱花盛开的时节,这一安排应该是策展方的有意安排,不免让人觉得很是浪漫。东京的春季气候宜人,在获得户外赏樱的心旷神怡之后,再来到美术馆中品味樱花题材的人文思考,的确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蔓延全球的疫情尚未结束,人们惶恐不安的情绪还未平息,这场满眼粉红的樱花盛宴的确给人一种充满希望的美好感受。况且这位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英国当代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此次展览是他第一次带着如此重要的作品来到亚洲。

展览安排在东京国立新美术馆中。展厅高度超过两层楼,空间高大开阔,布局非常简约。艺术家本人亲自参与了展陈设计,因为他想要观众沉浸式地感受画面带来的冲击力。作品的尺幅非常大,可以使观众在展厅中观赏画作的时候产生在户外真实赏樱的感觉。看展览的人也在看赏樱的人,使得展览在这一维度上有了很有趣的层次感。

很多人在网络上看到达明安·赫斯特创作樱花系列时觉得不可思议。看过一些达明安·赫斯特作品的人都知道,死亡一直是他特创作的重要主题。他把动物尸体浸泡在甲醛溶液里的系列作品《自然历史》有着极高的知名度。他的代表作是《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即一条14英尺长的虎鲨,用甲醛保存在玻璃柜里。这件作品在2004年出售,其价格之高让赫斯特在“作品价格最高的在世艺术家”排名中位列第二。除了绘画和装置,作为当代艺术明星的达明安·赫斯特的创作手法非常多样,雕塑也是他常用的手法,并且尺度很大,风格多变,传达出来的往往是深刻且幽默的,引人深思。他的海底雕塑在他的雕塑作品中很具有代表性。

说起赫斯特的雕塑,他的创作语言丰富多彩,并不拘泥于某种风格,他只是秉持后现代艺术“为我所用”的创作态度。他关注的并不是艺术本体发展的探索,而是把艺术创作当成了一种行为,通过艺术展览介入到当下全球文化视野之中。

他的雕塑作品特别具有辨识度的有如下几个系列:“镶嵌钻石的骷髅”“泡在福尔马林中的动物尸体系列”“医用解刨模型”“药品陈列柜系列”“海底雕塑系列”等等。我用作品题材内容而不是作品被赋予的名称来称呼这些作品,是为了可以直观地描述出赫斯特的选题.他始终是围绕着生命与死亡的主题来表达的。

达明安·赫斯特在工作中

“镶嵌钻石的骷髅”作品名字叫《献给上帝之爱》,是达明安·赫斯特2007年创作的。它由一个18世纪的35岁欧洲男子的头骨为模铂金铸造而成,上面镶嵌着8601颗钻石,其中包括位于前额被称为骷髅星钻石的梨形粉红钻石。2007年,艺术历史学家Rudi Fuchs 将这幅作品描述为:“超然世外,近乎天堂。它宣告了对腐朽的胜利的同时,描绘出了死亡作为某种更加残酷无情的东西,与浮华场景中令人泪眼婆娑的悲伤相比,钻石头骨本身就是荣耀。”

“医用解刨模型系列”中,赫斯特充分发挥了尺度的力量。医用人体模型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那么常见,但是也并不是很陌生的事物,我们往往在医药用品商店和医院看到的时候的确有一种神秘和恐怖之感。赫斯特抓住了这种感觉,将它们放大,有的单个作品尺度甚至达到了纪念碑式雕塑的尺度。这样一来,功能性的冰冷模型被公开放置在了开放空间之中,作为公共艺术让物质、精神、科学、死亡和生命的话题被“公开的提及并讨论” 。

“海底雕塑系列”是在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前的赫斯特个展《难以置信的沉船宝藏》中展出的大手笔制作.2017年4月9日,在威尼斯格拉西宫和海关大楼开幕。由策展人爱琳娜·热那亚策划,在5000平方米的两大博物馆同时展出,共展出189件雕塑。艺术家为这批雕像的来历虚构了一个曲折的故事:“2000多年前,一条载满宝藏的船阿皮斯托斯号(Apistos在希腊语中为“难以置信”),在非洲东海岸沉没。船的主人是一个获得自由的女奴希芙·阿摩坦二世,她在各个已知文明里搜集了大量的艺术品,欲用船运送到小岛上的博物馆。途中遭遇海难,宝藏沉到海底。直到2008年,赫斯特开始展览策划的那一年被发现……作品包括了各种被珊瑚等海底生物覆盖的神话人物、动物、神仙鬼怪雕像,甚至还出现了很多“穿越”了的现代形象,比如米老鼠、高飞狗、赫斯特自塑像,在格拉西宫的大厅,还矗立着一座近20米高的雕塑《拿碗的魔鬼》。艺术家还为沉船艺术品的打捞工作制作了一部纪录片式电影《碧海寻宝记》,并在展场播放,使得展览多了一个真假难辨的荒诞之感。当问到展览主题目来源究竟是传说还是事实时,人们得到了非常赫斯特式的回应:“你选择相信是什么都行”。是啊,世间的真假又有谁能全部参透呢,你信以为真的东西,也许就是一个美丽的假象。赫斯特构建如此庞大规模的艺术作品来表达对人类文明、历史、命运的好奇与反思.可以说,从规模到想象力,这个展览恐怕都是有史以来最为壮观的展览之一。

《樱花》展览现场

The Flower of Art and the Beauty of Life— Reflections on the Exhibition of Damien Hirst's “Sakura” Series in Tokyo

值得一提的是,赫斯特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已经与传统的具象造型艺术或者极简抽象的艺术创作方法相去甚远了。但是,赫斯特并没有放弃视觉本体的规律,他的作品无论呈现什么样的形态和气氛,在造型上、视觉感官上都是极其美的。

达明安·赫斯特与在作品前

赫斯特的作品众多,这里不加以赘述,他巧妙地利用尺度、空间、时间、有机物、这些“自然材料”到适合的题材和主题当中。这些宏大的命题,展现出了赫斯特对人文历史的解刨、对信仰的审视、对历史的回望、对社会和生活的追问和思考。也体现了艺术家敏感的洞察力、旺盛的生命力和勃勃野心。生命与死亡的主题是对人类的终极关怀,赫斯特用当代艺术的视觉语言反复重提这亘古不变的全人类话题。

回顾了赫斯特众多沉重的作品系列后,再回到樱花展,让人难以相信一向以荒诞不经而又深刻严肃风格著称的他,会以如此小清新的艺术风格示人吗?但他真地这样做了。就连赫斯特的朋友也开他的玩笑说,“你是谈恋爱了吗?”赫斯特回答:”或许吧,我的心和这些花恋爱了。”能看出来樱花系列的点彩风格延续了他早期的“点绘画”系列创作,和九十年代的“视觉糖果”系列也有视觉和逻辑上的关联。但操作主题为什么偏偏是樱花呢?

有一天,我恍然大悟——死亡的主题与樱花的代表含义不是非常地吻合吗?樱花在日本文化里占有主要地位,不正是因为欣赏樱花的狂放的绚烂与梦幻般的凋零吗?这是人对稍纵即逝之美的深深迷恋,宛如人的生命和精神的绽放、凋零以及延续。据赫斯特自己说,他很小的时候他的妈妈用油彩在家里画樱花题材的画作,那时他还太小,母亲断然不让他接近极难清洗的油彩。

“点绘画”和“视觉糖果”纯抽象系列之后,他开始樱花题材的创作。他从抽象走入具象,却并不走向写实,而是还原“图像”。他的逻辑是:我们是人类,我们感知图像,而不是感知全息的真实。这些画面很明显,是平面的语言,只是前面的点遮挡了部分后面的色彩造成的视觉上的空间错觉。并且在满眼粉红的画面中,其他各种颜色如蓝、绿、紫、白、黄等都会出现,有画画经验的读者都不难理解,也只有丰富的色彩才是自然本身的样子。

《献给上帝的爱》

《药柜系列》

《波点绘画》

上图:《解剖模型系列》

下图:《难以置信的沉船宝藏》展览现场

之前,看到了他的“点绘画”系列的时候,我在想这位声名显赫的艺术大腕在通过一种纯粹的形式和视觉的游戏书写自己与艺术史对话的宏大创作脉络,通过点画来对话早已成为传统或者说已经过时的绘画艺术。艺术家在采访中也确认了自己受到了很多伟大画家的影响,比如培根、波纳尔、波洛克、梵高等。而其实在80年代赫斯特刚刚出道之时,是不屑于现代主义绘画的,他认为那是一个很过时的方法,在那个时代的英国,主流的风气是一切都是向前的,先锋才具有价值,实验性的艺术才被认为是好的艺术,在选材时都是要选择工业材料、现成品,作品形式也都是雕塑或者装置。而艺术家本人也是在近些年重新发现自己早期绘画作品的美感的。这种对艺术和美的重新理解与反思的体验也是每个艺术家所应该具有的意识。

樱花系列是尺幅很大的绘画。达明安·赫斯特在自己庞大的工作室当中用画笔蘸上浓稠的颜料甩到高大的画布上,其尺度之大让人感受到真实尺寸的树给人的冲击感。赫斯特表示这种点彩笔触是受英国著名画家弗朗西斯·培根的影响,他曾经收藏过两幅培根的作品,在有机会近距离仔细观察后,他发现那些曾认为培根把画平放到地上来完成的点状笔触,实际上是培根立着画布作画完成的。因为颜料的厚重使笔触像塑痕一样凝固在画布上了。赫斯特想要把握住这种力量,一种类似于波洛克般的行动绘画语言的震撼力。当我看到赫斯特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晒出在工作室中满身油彩,有些粗暴地把颜料甩向画布的图像,感受到了他深深沉浸在创作之中的快感。

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了三年,达明安·赫斯特正是在这段时间内创作了樱花系列。他一度被迫隔离在工作室,也正是隔离的状态,让他全身心投入到这个系列的创作中。我想那是一种最好的排解方式了吧,也肯定是艺术家这一生很难忘却的时光。疫情一晃三年了,所有人都毫无准备地进入了疫情之中,慌张、焦虑、不解、担忧……三年中,有的人离开了,有的人出生了。有的孩子从出生就戴着口罩,现在已经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开始长大。我们的这些体验在历史中也曾上演数次,如中世纪的欧洲大瘟疫,如上世纪的“一战”“二战”等。老人之间聊天常会说他们这一辈人什么事情都赶上了,甚至很多年轻人现在也会这么说,而这些感受都是先人们曾体验到的。我们在新的时代回望过去,和前人的体验并没有什么不同。苦难与激情轮番上演,宛如每年一季的樱花绽放在最美的春光之中,而不久便又急匆匆凋谢、离去。上个世纪90年代曾经有一首日本歌《花》在台湾被重新填词,红遍华语世界,简单的词句却让人在经历世间的荒诞与苦难后有新的体味:春去春会来,花谢花会再开。只要你愿意,让梦划向你的心海……

达明安,感谢你把个人的热情与爱用艺术的方式传播。这次展览的内容和时机,使人能深深感受到人类内心的共性与共情,并不存在东西方或民族间的深深裂痕。如今,战争与瘟疫充斥世界,我们有幸在艺术中窥见并回顾人类内心的美好与浪漫。

猜你喜欢
赫斯特樱花雕塑
有艺思:支持NFT,你会烧掉一张赫斯特吗?
巨型雕塑
赏樱花
我的破烂雕塑
樱花
写实雕塑
樱花站
这条“鲨鱼”有点儿贵
一抹樱花粉
美国镀金时代的报业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