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壳疏肝散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评价

2022-07-09 10:07
甘肃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利胆嗳气枳壳

邢 毅

(天水市秦州区人民医院,甘肃 天水 741000)

慢性胆囊炎(Chronic Cholecystitis,CC)是临床常见胆道疾病之一,受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和饮食习惯改变等因素影响,近年来CC 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1],既往多认为CC 发病与胆囊结石有关,其中女性发病风险较高,但临床发现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率亦不断升高。该病可因细菌感染或结石梗阻等原因造成病程迁延[2],治疗难度较大。消炎利胆片是临床治疗CC 的常用药物,具有抗菌消炎利胆等作用,虽取得一定疗效,但长期应用存在耐药性,且复发风险较高[3]。近年来,中医药在CC 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逐渐获得认可,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降低复发风险,且药物副作用较低,既往有研究证实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CC 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4]。枳壳疏肝散出自《杂病源流犀烛(第十卷)》,由枳壳、柴胡、白芍、陈皮、香附、川芎、甘草组成,具有疏肝行气、活血止痛、利胆排石之功效[5],但其在肝郁气滞型CC 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目前并不明确。本研究对比分析枳壳疏肝散与消炎利胆片两种不同方案治疗肝郁气滞型CC 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治疗肝郁气滞型CC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天水市秦州区人民医院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肝郁气滞型慢性胆囊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0 例中男18 例、女22 例,年龄32~65 岁,病程3 个月~3 年,平均(13.25±6.54)个月;对照组40 例中男16 例、女24 例,年龄35~62 岁,病程3 个月~2 年,平均(12.78±6.84)个月。两组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

依据《实用内科学》[6]拟定该诊断标准:①反复右上腹钝痛或放射至右肩背肩胛区,可持续数小时,并伴腹胀、恶心、嗳气、胃部灼热、厌油腻等症状;②胆囊区有压痛与叩击痛,但多数无阳性体征;③超声检查见胆囊缩小或变形,或见胆囊略增大,其壁增厚3 mm 以上。

(2)中医诊断标准

依据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7]拟定CC 及肝郁气滞证诊断标准:①右肋胀痛,或有胸背肩痛,情志波动时疼痛程度不一,并有嗳气频发、口苦纳少、腹胀胸闷、舌苔薄白、脉弦等表现;②主症:以肋胀痛为主,情志波动时疼痛程度亦有差异;③次症:嗳气频发、口苦纳少、腹胀胸闷、舌苔薄白、脉弦等。主症+次症2 项即可诊断。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2)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梗阻性或化脓性胆囊炎;(2)胆囊炎合并结石;(3)对相关药物过敏;(4)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等一般状况差者;(5)妊娠、哺乳期妇女或精神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40 例给予消炎利胆片(广东嘉应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 44022467,规格:0.25 g)治疗,用法:口服,每次6 片,每日3 次,连续用药4周。治疗组40 例给予枳壳疏肝散治疗,药物组成:枳壳15 g、柴胡15 g、白芍12 g、陈皮12 g、香附12 g、川芎12 g、炙甘草6 g,用法:每日1 剂,水煎服,早晚分两次服用,连续用药4 周。

1.5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8]、无效,超声检查示胆囊大小、壁厚、毛糙均恢复正常视为治愈,上述任意2 项恢复正常视为显效,任意一项恢复正常视为有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视为无效;(2)肝郁气滞型CC 症候积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9],有关CC 症状分级量表将右肋胀痛、脘腹满闷、心烦易怒、嗳气、恶心呕吐、厌油腻各症状轻重评为0~4 分;(3)炎症因子于治疗前和治疗4 周后抽取静脉血3 mL,以化学发光法检测IL-6、TNF-α 水平;(4)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3 个月统计复发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4 周后治疗组疗效(97.50% VS 80.00%)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2.2 症候积分

两组治疗后肝郁气滞型CC 各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右肋胀痛、脘腹满闷、心烦易怒、嗳气、恶心呕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厌油腻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肝郁气滞型症候积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肝郁气滞型症候积分对比(±s,分)

2.3 炎性指标

治疗后两组IL-6、TNF-α 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炎性指标水平比较

2.4 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

用药期间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随访3 个月发现治疗组复发1 例,对照组复发7 例,治疗组复发率(2.5%VS 17.5%)低于对照组(χ2=5.000,P=0.025)。

3 讨论

CC 多因胆囊结石所致,结石可致胆囊梗阻或嵌顿,引发胆囊黏膜损伤,诱发胆囊壁炎性反应,而胆管梗阻可诱发肠道细菌感染,其中革兰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西医治疗CC 以内科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但治疗相关副作用较大,整体疗效并不理想[10]。

中医学认为CC 属“肋痛”“胆胀”等范畴,虽无胆囊炎这一称谓,但中医对于如何治疗该病早有认识。《灵枢·胀论》曰“胆胀者,其肋下痛胀,口苦,善太息。”其病因病机在于:受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寒温不适等因素影响,导致人体肝胆功能失调,肝气郁结乃至疏泄不利,进而影响胆,因此,肝胆多同时为病。肝郁气滞型是慢性胆囊炎最常见证型,常有右上腹疼痛、右肋胀痛、嗳气等症状,并会朝右肩背放射,可因劳作或情志因素加重,如何有效治疗该证型CC 一直是临床探讨的重要问题。CC 病位在胆,并与患者的脾胃功能关系密切,肝胆气机是否顺畅与脾胃运化功能密切相关,如情志不舒、忧思恼怒、肝气郁结则可引发胸胁疼痛;肝失疏泄可影响脾胃正常功能,致脾失健运和胃失和降,进而引发脘腹满闷、食欲减退、嗳气、恶心呕吐等诸多消化道症状,因此,治疗时应以疏肝解郁为主要原则[11]。枳壳疏肝散由枳壳、柴胡、白芍、陈皮、香附、川芎、甘草组成,其中枳壳、陈皮、香附理气行滞,和胃止痛,枳壳可泻脾气雍滞,调节中焦,与柴胡升降相宜,能增强疏肝理气之效。柴胡是疏肝解郁良药,白芍缓急止痛,川芎则能行气开郁。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枳壳含黄酮甙、挥发油等成分,具有健胃功效,柴胡含皂甙、挥发油,能镇痛、抗炎、利肝胆,陈皮能抗炎、抗溃疡和松弛平滑肌,香附含糖类、挥发油能镇痛、健胃和消除消化道积气,甘草则能缓解胃肠道痉挛,并有抗变态反应和消炎等作用[12]。本研究发现采用枳壳疏肝散治疗后能明显提高CC 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下调炎性反应水平,降低复发率,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整体疗效优于消炎利胆片,提示枳壳疏肝散CC 兼具疗效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枳壳疏肝散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胆囊炎能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水平和复发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利胆嗳气枳壳
乌梅绵茵陈蜜露利胆祛湿
钦丹萍辨治嗳气验案
何泽教授从“邪伏散膏”论治糖尿病前期湿热蕴脾证验案1则
不同环境条件对枳壳挥发油主要成分的影响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枳壳快速切割器
枳壳快速切割器
饱嗝不断,喝荸荠鸡金饮
利胆止痛片药效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