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 (222200) 施建波
对一些典型题目进行深度“思考”,进行“二次创作”,挖掘出所潜在的教育功能、拓展功能和应用功能,让学生做一道题会一类题、会一串题,对于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数学素养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以两道抛物线模考题为例说明.
例1 已知抛物线C:y2=2x和点P(2,2),A、B是C上异于点P的两点,直线PA、PB的斜率kPA,kPB满足kPA+kPB=2,则直线AB过定点( ).
A.(1,0) B.(-1,0)
C.(0,-1) D.(0,0)
例2P(x0,y0)是抛物线C:y2=2px(p>0)上一定点,A,B是C上异于P的两点,直线PA,PB的斜率kPA,kPB满足kPA+kPB=λ(λ为常数,且λ≠0),且直线AB的斜率存在,则直线AB过定点( ).
点评:很显然,例1是例2的特例,例2是由例1拓展的一般结论(这里记作结论1).有了结论1,对于“过抛物线C:y2=2px(p>0)上一定点P(x0,y0)的两条直线PA,PB,与抛物线C交于A,B两点,若直线PA,PB的斜率kPA,kPB之和为非零定值,则直线AB过定点”这一类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思考1 (横向类比拓展)对于抛物线“斜率之和为非零定值”这类试题有上述的结论,那么对于椭圆、双曲线是否也有类似的结论呢?
(1)求C的方程;
(2)设直线l不经过P2点且与C相交于A,B两点.若直线P2A与直线P2B的斜率的和为-1,证明:l过定点.
由此高考题,可以将结论1类比到结论2,进而拓展得结论3.
思考2 (逆向探析)对于逆向试题:“过曲线上一定点P(x0,y0)的两条直线PA,PB,与曲线C交于A,B两点,若直线AB过定点(或直线AB的斜率为定值),则直线PA,PB的斜率kPA,kPB之和为定值”,是否也有类似结论1的一般性结论呢?
(1)试求椭圆M的方程;
由此例题,可以将结论1逆向拓展到结论4(结论3的逆定理).
思考3 (纵向思考)上述各结论中,均有条件“λ≠0”,若λ=0会有什么样的结论呢?
例5 已知抛物线C:y2=2x和点P(2,2),A、B是C上异于点P的两点,直线PA、PB的斜率kPA,kPB满足kPA+kPB=0,则直线AB的斜率为( ).
通过此例题并类比到椭圆和双曲线,还可以有下面的一般性结论:
思考4 (变向思考)上面研究的都是“斜率之和为定值”的情况,若将条件中的“之和”改为“之积”,是否也有定点结论呢?
例6 已知抛物线C:y2=2x和点P(2,2),A、B是C上异于点P的两点,直线PA、PB的斜率kPA,kPB满足kPA·kPB=2,则直线AB过定点( ).
进一步,也可以将“斜率之积”为定值情形,拓展到椭圆和一般曲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