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热带花卉产业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与对策

2022-07-09 16:07昌秋霞李霖明张哲钟云芳
热带林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热带花卉海南

昌秋霞,李霖明,2,张哲,钟云芳

1.海南省热带特色花木资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林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

2.海南省林业项目管理办公室,海南海口 570228

花卉旅游,是指依托于花卉资源,以满足人们对花卉进行观赏游乐与花文化体验认知的活动,具有农业生产、生态建设、文化熏陶和景观异质的特点[1]。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中国旅游业迈向多产业融合、共建共享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在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花卉旅游产业因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及浓厚的文化内涵,在旅游市场上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各地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和文化特色,大力发展花卉文化旅游,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推动花卉产业的升级转型,加大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力度,不仅有助于完善和优化地区旅游产品结构,增加核心竞争力,而且有利于推进花卉产业发展,增加社会就业及农民收入,是促进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2]。

1 花卉产业

花卉产业是指围绕花卉产品展开,进而形成的利益相互联系、具有不同分工、由各个相关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精神文明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花卉产业迅速崛起成为新兴产业,被誉为“黄金产业”[4]。

1.1 世界花卉产业发展概况

花卉产业的崛起始于20 世纪40 年代,在世界经济复苏、稳步发展的背景下,花卉产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5]。据世贸组织统计显示,世界上最大的花卉市场和出口国是荷兰,占据世界花卉贸易量的60%~70%,生产的花卉商品出口至130 个国家和地区。荷兰作为世界花卉交易中心和中转枢纽,能引导世界花卉价格和品种,在世界花卉市场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他主要生产国还有中国、比利时、泰国、肯尼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欧盟、日本、美国和东南亚是主要的花卉消费市场,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进口国,市场消费总量的85%依赖于进口[6]。

21 世纪以来,世界花卉产业分布格局逐步发生了改变,花卉主要产地由传统的发达国家逐渐转移至亚洲、南美洲及非洲的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目前,中国已成为最大的花卉生产国,泰国的热带兰花发展势头强劲,每年有超过1.5 亿株泰国兰花销往日本,占有日本兰花市场80%的份额[7]。

随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花卉产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现代生物技术如组织培养、基因工程、无土栽培以及自动化的生产设备使得花卉产业不再受制于自然条件,而冷链运输、产品包装和保鲜技术也成为了促进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8]。

1.2 中国花卉产业发展概况

20 世纪80 年代,中国花卉产业开始萌芽,20 世纪90 年代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9]。经历了“十二五”跨越式发展,中国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33×106hm2,占世界花卉生产总面积的1/3,中国超越荷兰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5]。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花卉种植面积达1.5×106hm2,年销售额约2,500 亿元[10],花卉相关企业共39.8 万家[11],花卉市场有3,282 个,花卉从业人员超过650 万人[12]。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花卉产业分布格局,即云南主产鲜切花、海南主产热带切花切叶、广东主产观赏盆花、辽宁主产种球、上海主产切花种苗、江浙地区主产园林观赏苗木[13]。虽然中国花卉产品出口量近年来一直呈现出逐年增长的状态,但仍然以附加值较低的花卉商品为主,出口量仅占全国生产总量的15%,出口金额仅占世界出口额的2%[14]。

1.3 海南花卉产业发展概况

海南作为中国热带岛屿省份,水热条件优越,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在热带花卉产业的发展赛道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5]。据《海南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5)》,截止至2020 年,海南省花卉产业种植总面积达17,066.67hm2,比2006 年增长4.7 倍;花卉总产值达60.2 亿元,比2006 年增长4.1倍[16-17]。经过十几年高速发展,海南省花卉产业逐步形成了专业化、集聚化、区域化发展格局:东北部地区重点发展如三角梅、红掌、睡莲、巴西铁及富贵竹等鲜切花(叶/枝)、盆栽观叶植物和观赏苗木;南部地区以热带兰花、玫瑰、金钱树等切花和盆栽植物为主;中部地区重点发展荫生观叶植物(鲜切叶及盆栽)及石斛、金线莲为主的药用花卉;西部地区优先发展反季节性菊花等鲜切花和耐旱观赏植物盆景[18-20](见图1)。

2 花卉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花卉文化旅游是依托于花卉产品生产和花卉种植,以花卉文化为重要载体的旅游活动[1]。花卉文化旅游的灵魂在于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对花卉的种植栽培、生产加工、销售贸易、民俗内涵等花卉文化进行认知与体验。

在花卉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多个特色各异的花卉产业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即景观休闲型、科普观光型、生态度假型、主题游乐型、产业博览型以及农家花乡型这六个发展模式[21-25](见表1)。

表1 花卉产业文旅融合类型Tab.1 Type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of Flower Industry

2.1 景观休闲型

景观休闲型项目是花卉文旅产业中最常见的类型,例如泰国芭提雅东芭乐园,这原本是一个私人修建的精致园林,其花园被公认为是世界十大最美花园之一。东芭乐园占地甚广,里面种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濒危植物和突显热带情调的花卉。目前,东芭乐已发展成为一个全域旅游胜地,不仅可以观光游览,而且可以承接会议、展览等大型活动。以花卉观赏为主,以特色节庆活动为辅是景观休闲型的特点,项目景区内通常营造出大面积的花海、花镜,利用地形设计、建造花卉雕塑等方式达到景观美化的效果。海南省万宁市的兴隆热带花园是较为成功的景观休闲型热带花卉文旅项目,该项目以热带花卉观光为主,是集旅游度假和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植物园。园区内种植了数千种热带观赏植物几十万株,这里拥有茂密的热带植被、幽深的雨林沟谷、上千种珍稀植物、数不尽的奇花异草,置身其中,游客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

2.2 科普观光型

这是一种以科普教育为主导,以四季花卉观赏为特色的开发模式,注重高新科技的应用,将科技元素注入到花卉苗木的研发中,同时兼顾科学性与趣味性,运用花卉创作出充满趣味的景观小品,提升花卉的观赏价值[24]。新加坡植物园是该类型的典型案例,其园内种植了两万多种热带、亚热带的奇异花卉和珍贵树木。园内最具特色、最吸引游人的便是面积达30000m2的国家兰花园,拥有3000 多个品种60000 多株名贵兰花,植物园每年都会举办胡姬花(兰花)展览供游人参观。园区设有植物研究所,为花卉科普教育工作提供了专业支持。国内案例中,海南三亚水稻国家公园成为该类型中的代表。三亚水稻国家公园推出了千亩稻田花海、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恐龙科普教育基地、稻田盛宴大型餐饮系统、海棠稻乡共享农庄线下展销体验基地、科学奇幻亲子乐园、稻田温泉景观区、禾下乘凉游客中心、稻田艺术画等一些列特色项目,成为了“把博物馆搬到大地,把科普融入田间”的科普旅游示范区,被誉为“南繁硅谷”。

2.3 生态度假型

生态度假型的特点主打丰富的花卉体验产品,推出花卉温泉、花田运动、花丛旅馆等特色度假项目[24]。以泰国曼谷巴真府缤纷花世界为例,这是一个配套设施齐全的度假村,园内种植了大片五彩花田,利用地形高差将花田建造出高低错落的视觉效果,游客可以在五彩花海里尽情徜徉。这里每举办的特色花展及年盛大的跨年夜烟花表演也让游客流连忘返。在国内案例中,海南省琼海市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基于其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打造了千亩福水莲花、兰花舞韵馆、千亩四季花海、百果园等多个游览功能区,成为了集郊游踏青、观赏游乐、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城市度假胜地。

2.4 主题游乐型

主题游乐型是一种主要突出游乐、趣味、运动元素的开发模式[24]。以日本芝樱公园为例,它坐落于日本北海道藻琴山。该项目利用“东藻琴芝樱公园摄影比赛”“芝樱祭”系列春日活动、等特色活动吸引各地游客,利用紫、白、红、粉红、淡粉、雪青六种超过120 万株的花色芝樱打造多彩的芝樱花田,壮观的花田景观成为了北海道著名地标之一。海南三亚亚龙湾国际玫瑰谷则是以“玫瑰之约,浪漫三亚”为主题,依托优质田野、水库、山林等原生态资源,融合了玫瑰文化、黎族文化和创意文化,集合了玫瑰产业种植、玫瑰文化展示、观光度假等多重功能,是玫瑰爱好者的度假天堂。

2.5 产业博览型

这是一种集花卉苗木种植、交易、展览、观光等多功能的产业链式开发模式,需要充分整合花卉苗木的种质资源,同时又兼顾产业要求和旅游需求,既不影响企业生产种植,又要满足旅客观光体验[18]。花卉节既是马来西亚特色节日,也是国家经济来源的重要途径。自1992 年起,马来西亚政府将每年7月2 日至9 日定为“花卉节”。花卉展览、花车游行、花卉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花事活动不仅促进花卉产业的贸易销售,还极大地提高了游客旅游体验丰富度。海南省海口市三角梅共享农庄是中国热带花卉产业博览的代表,依托五十多公顷乡村旅游景区和现有花海景观,以“踏春赏花美丽乡村与爱同行”为主题,设计了迎宾展区、精品展区、花海展区、花园展区以及造景展区等五大展区,打造了“赏花海、走花道、闻花香、品咖啡、听花吧、购花物、爱花屋”多条游线。

2.6 农家花乡型

农家花乡型是一种以农家乐为载体的开发模式,景区内保留乡土建筑,展示乡村风貌,融合当地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设置休闲垂钓、农家美食、农事体验等休闲项目,以花引客,以闲留客[24]。四川成都三圣花乡享有“中国花木之乡”的美称,其景区面积达1,000hm2,是一个集休闲度假、观光游玩、餐饮娱乐、商务会议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城郊旅游综合体。中国热带花乡则当数海南昌江县七叉镇,七叉镇坐拥山、海、林、田、湖等旅游资源,以“木棉红旅游”为主题,打造“春赏木棉红、夏品芒果香、秋游棋子湾、冬登霸王岭”的四季的旅游路线,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3 海南花卉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当前,海南省的花卉旅游产业发展迅猛,但发展不平衡,还未形成一个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行业的规范制度及相应管理监督机制还未全面落实,花卉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26],主要存在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独特性与创新性,部分项目严重趋同。近年来生态旅游热度高涨,出现“遍地开花”的现象。投资者并未对当地旅游市场进行评估调研,项目缺少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导致项目千篇一律,缺乏自身特色,因而无法做到常年均衡地持续发展[27]。

(2)与其他产业的联动性不足。花卉旅游因其特殊的季节性,存在明显的淡旺季,这样的波动会导致花卉旅游产业无法均衡持续地发展。许多企业未能深度挖掘花卉的多重价值,无法实现花卉产业链的扩展和延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较差,由此导致花卉旅游业功能单一、效益不优[28]。

(3)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其他旅游要素。海南花卉旅游产业的发展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然而基础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远远跟不上花卉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卫生、安全、通讯等基础设施的缺乏限制了产业的发展[29]。

3.2 建议与对策

想要更好更快地发展花卉文化旅游产业,必须充分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及人文底蕴,进行个性化、差异化设计,针对不同层次旅游群体的需求为其创造满意的旅游体验[30]。通过对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概况及文旅融合典型案例的分析,文章针对海南省热带花卉文旅产业的发展提出以下优化策略:

(1)充分利用海南热带气候条件、区位条件优势,继续办好三亚国际兰花博览会、海口迎春花市、三角梅文化节、木棉文化节,借助博鳌亚洲论坛平台举办中国(海南)花卉产业高峰论坛等活动,大力宣传报道海南花事活动,树立海南花卉产业品牌形象,扩大品牌知名度[31]。

(2)加强主题创意设计。目前,有部分花卉文化旅游项目只是以大面积花田、花海的形式展示,没有花卉文化渲染,游客体验感较差[32]。深度挖掘海南本土文化,将海南的蓝色海洋文化、绿色生态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古色遗迹文化、黎苗少数民族文化、南洋异域风情等特色文化内涵与花卉旅游有机融合,打造海南黎药花卉主题公园、海洋花卉产业风情小镇、热带花卉森林康养度假区等地方特色项目,既提高了游客的体验质量,又传承了海南传统文化,对游客具有教育意义。

(3)增加互动性体验设计。如何使游客与场景之间产生连接是增加旅游体验层次感的重要因素[32],在花卉文化旅游中,可以利用海南本土黎族、苗族民俗文化中的传统节日来提升场景氛围,加入花车游行、插花教学、农事耕种等互动项目,由此加深旅客对花卉旅游体验的真实感[33]。

(4)深入挖掘花卉产品的延伸价值。从现状来看,海南花卉文化旅游副产品种类较少,以鲜切花束、盆栽为主,缺少高附加值的品类。花卉旅游的灵魂不仅是让游客可以观赏到花卉景观的秀美壮丽,还要让其深切感受到花卉的保健养生、护肤美颜、烹调可食等多重价值。根据不同种类花卉的自身特性深入挖掘其延伸价值,开发主题旅游路线,如石斛保健游线、睡莲护肤游线、玫瑰饮食游线等,使游客深度领略花卉的不同价值,充分体验花卉旅游的乐趣。

(5)注重场地的个性化设计。个性化体验是让游客作为主导者参与到体验活动之中,让游客亲身参与、动手制作,以此满足其对于个性化体验的需求[32]。将插花、花茶调配、鲜花糕点烹饪、花木饰品制作、茶道礼仪教学等互动性活动加入到旅游过程中,让游客充分参与花卉农副产品的生产中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4 结语

海南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省份,素来享有“天然大温室”之美誉,在热带花卉文旅产业中具有优越的条件和巨大的潜力。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背景下,海南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加强热带花卉产业与海南本土特色文化融合发展,才能使热带花卉文旅蓬勃发展,成为主流。

猜你喜欢
热带花卉海南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怀念海南
热带风情
《花卉之二》
《静物花卉》
热带的鸟儿
海南杂忆
T 台热带风情秀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