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西县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2022-07-09 16:07叶剑锋陆康英
热带林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人工面积资源

叶剑锋,陆康英

1.广州沛森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520;

2.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520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度区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蓄水调洪、净化水体、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1-2]。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3-4]。在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中发现中国存在湿地面积减少、湿地受威胁压力进一步增大等问题,湿地保护管理任务艰巨[5]。广东省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地处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全省陆地海岸线长4114.3km,居全国第一,加上河湖密布,使得广东湿地资源尤其丰富[6]。阳西县地处漠阳江流域以西,因此得名“阳西”,是广东省西南沿海县之一,南部临南海,海岸线长126.6km,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开展阳西县湿地资源现状调查,能够掌握湿地资源的类型及分布状况,了解湿地资源的保护情况以及存在问题,为阳西县的湿地生物多样性、区域生态安全等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为其他县域及其他湿地资源的调查及保护管理等提供参考,进而探索区域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对策。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

阳西县隶属广东省阳江市,地处21°29′N~21°55′N,111°22′28″E~111°48′43″E,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沿海。县境内主要有丹江、儒洞河、塘口河、白水河、漂竹河等河流,由北往东南流入南海。地貌大体可分为沿海地带和山区地带两大部分。县内海岸线全长126.6km,全县沙滩岸段占海岸线总长度的40%。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技术标准及范围

使用国家林业局2010 年1 月颁布的《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修订版)》的技术标准进行调查研究,将湿地划分为5 类34 型。阳西县湿地资源的调查范围为行政区域内所有斑块面积为8hm2以上的湿地,具体包括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m 以上和长度5km 以上的河流湿地等具有特殊保护意义的湿地[7]。

1.2.2 调查内容

阳西县湿地包括一般湿地和重要湿地两大类,不同类型的湿地调查的内容不同,其中重要湿地调查的内容在一般湿地调查因子的基础上增加了自然环境要素、湿地野生动物等因子的专项调查(图1)。

1.2.3 调查方法

湿地资源是基于遥感卫片的判读,结合现地调查核对的方法展开调查的。首先基于遥感卫片资料,通过ArcGIS10.2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基础数据处理、解译标志的建立、区划判读,得到湿地资源的斑块范围、类型等信息。现地调查是基于判读结果对湿地斑块的范围、类型进行修正,重要湿地还需进行自然环境要素、湿地植物、湿地动物、保护管理状况、受威胁状况的调查。最后通过收集资料、遥感解译和外业调查,勾绘、修改湿地图斑、建立空间数据库及其属性数据库,完成湿地调查数据的统计与汇总。

2 结果与分析

结合遥感影像分析及湿地调查,阳西县湿地总面积为15369.26hm2,其中自然湿地包括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两类,面积分别为5722.73hm2、1543.58hm2,共7266.31hm2,占湿地总面积的47.28%;人工湿地8102.95hm2,占湿地总面积的52.72%(表1)。

表1 阳西湿地概况统计Tab.1 Statistics of Wetland in Yangxi County

2.1 湿地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2.1.1 近海与海岸湿地

近海及海岸湿地是指在近海与海岸地区由天然的滨海地貌形成的浅海、海岸、河口以及海岸性湖泊湿地。包括低潮水深不超过6m 的浅海区与高潮位(含高潮线)海水能直接浸润到的区域[7]。阳西县南临南海,海岸线全长126.6km,近海及海岸湿地类型总面积为5722.73hm2,类型包括浅海水域、沙石海滩、淤泥质海滩、潮间盐水沼泽、红树林、河口水域、三角洲(沙洲、沙岛)等7 个湿地型(表2)。

表2 近海与海岸湿地类型面积统计Tab.2 Statistics of Types and Areas of Offshore and Coastal Wetlands

从表2 可看出,阳西县近海与海岸湿地数量大,类型多。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浅海水域,面积为4093.43hm2,占同类湿地的71.53%;面积最小的是河口水域,只有209.85hm2,仅占同类湿地的1.20%。

2.1.2 河流湿地

河流湿地是指围绕天然河流水体而形成的河床、河滩、洪泛区、冲积而成的三角洲、沙洲等自然体的统称[7]。据调查,阳西河流湿地仅有永久性河流这一种类型,面积为1543.58hm2,河流湿地除阳江林场外,各镇(场)均有分布。

2.1.3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指人类为了利用某种湿地功能或用途而建造的湿地,或对自然湿地进行改造而形成的湿地,也包括某些开发活动导致积水而形成的湿地[7]。人工湿地具体包括面积不小于8hm2的库塘、运河、输水河、水产养殖场、水稻田/冬水田和盐田等。在阳西湿地调查中,实际调查对象为库塘、水产养殖场和盐田3 种类型。阳西县人工湿地总面积为8102.95hm2,占湿地总面积的52.72%(表3)。

表3 人工湿地类型面积统计Tab.3 Statistics of Constructed Wetland Types and Areas

人工湿地主要集中分布在程村镇、上洋镇、儒洞镇和溪头镇,面积均超过1000hm2,这4 个镇的人工湿地占全县人工湿地的70.82%。

2.2 湿地特点及成因

2.2.1 阳西县湿地资源的特点

(1)近海与海岸湿地面积较大、类型多

阳西县的近海与海岸湿地面积有5722.73hm2,占湿地总面积的37.24%。近海与海岸湿地类型多,共有浅海水域、沙石海滩、淤泥质海滩、潮间盐水沼泽、红树林、河口水域、三角洲/沙洲/沙岛7 种类型。其中,浅海水域这一类型的面积最大,有4093.43hm2,占同类湿地的71.53%;红树林湿地面积为336.95hm2。

(2)人工湿地多、水产养殖场面积大

阳西县人工湿地8102.95hm2,占了湿地总面积的52.72%。水产养殖场面积为3.04 万hm2,占人工湿地面积的89.82%。其主要原因是阳西县的现代养殖业比较发达,大量养殖鱼和虾,主要集中在程村镇、儒洞镇、上洋镇和溪头镇,4 个镇的水产养殖场占全县人工湿地总面积的52.54%。盐田面积集中连片,面积为300.80hm2。

(3)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

阳西县湿地植物种类丰富,根据野外调查和资料记载统计,阳西县湿地共有维管植物149 科413属607 种。阳西县湿地野生动物种类丰富,其中水鸟9 目18 科99 种、鱼类6 目12 科29 种、兽类3 目4科7 种、爬行类2 目11 科29 种、两栖类2 目7 科12 种。

(4)湿地土地权属以国家所有为主

阳西县湿地的土地权属有集体和国有两种。其中,国有湿地9782.42hm2,占63.65%;集体湿地5586.84hm2,占36.35%。在所有类型的湿地中,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均为国有权属,人工湿地基本为集体权属。

2.2.2 阳西县湿地资源的成因

湿地资源的成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有地质地貌因素、气候因素、水文要素等;人为因素主要是通过人类活动改变自然湿地形成的影响因素或形成条件,影响湿地的形成和发育,如为生产、生活修建水库、拦水坝、引水和排水渠道等[8]。阳西县湿地资源的成因主要有气候因素、水文要素和人为因素三个方面。

(1)气候因素

降水丰富的区域,特别是地形相对较低的区域容易积水,加上地下水位受到降水补给而上升,如积水量较大,易形成湿地,且湿地面积指数大[8]。阳西县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夏天冬季多吹东北风,夏季酷暑,冬天严寒,阳光雨量充足,年平均降水量在2042mm。充足的降水是阳西湿地根本的水分补给源。

(2)水文要素

地表长期积水或过湿是湿地形成的首要因素[8]。阳西县河流入海口多,除丰头河、织篢何和儒洞河外,阳西还有数量众多的小河流注入南海。从河流上游冲积下来的泥沙在入海口形成大量浅滩,造成浅海水域和围垦的水产养殖场等。

(3)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可以通过改变湿地形成的影响因素或形成条件,影响湿地的形成和发育。阳西县大量发展人工围垦养殖,人工围垦的土地大部分用做水产养殖场,包括海边和内陆的水产养殖鱼塘、虾塘,形成了阳西县面积最大的人工湿地类型。此外,还有库塘湿地,库塘主要包括为蓄水、发电、农业灌溉、城市景观、农村生活而形成的积水区,包括水库、农用池塘、城市公园景观水面等。盐田也是阳西县主要的人工湿地类型之一,是为了获取盐业资源而修建的晒盐场所或盐池,包括盐池、盐水泉。

3 湿地资源存在的主要威胁因子

根据中国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威胁湿地生态状况主要因子有污染、过度捕捞和采集、围垦、外来物种入侵、基建占用五大因子[5]。根据调查,阳西湿地资源存在的主要威胁因子有围垦、过度捕捞和外来物种入侵等三方面。

3.1 围垦使得湿地面积缩减,影响湿地生态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市建设迅速扩张,导致城市用地紧张。为了缓解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海洋资源丰富的阳西县出现了围垦大型水面或沿海滩涂的现象。一方面,围垦使得区域大量天然湿地转为工业、城市用地,或转变为以水产养殖、稻田为主的人工湿地。一方面由于滩涂围垦速度快,海湾淤积快,影响了内陆洪涝的渲泄和潮水的涨退,从而影响河口海岸的生态环境;此外,沿海滩涂生长了许多水生植被,如红树林、芦苇等,并有水鸟觅食,如果围垦造地,滩涂四周用石头、砼等围起来,势必破坏沿海滩涂的植被,破坏水鸟生境。

3.2 过度捕捞导致湿地生物资源总量及种类减少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渔业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捕捞强度不断加大,捕鱼船只迅速增长,许多渔船由小船改用机轮,且马力不断加大,渔民为了增加渔获量,许多采用密目网具,母鱼子鱼一网打尽,酷渔滥捕愈演愈烈,结果是造成经济鱼类资源日趋衰退。一方面,酷渔滥捕使得当地鱼类资源不断减少,渔获量不断减少,鱼类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另一方面,作为湿地完整的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鱼类资源的减少从而影响到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使区域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湿地生物资源数量及种类不断减少。

3.3 外来入侵生物威胁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阳西湿地的外来入侵生物主要有凤眼莲(水葫芦)、薇甘菊等。凤眼莲繁殖能力特别强,能够迅速覆盖整个水面,从而降低水中的透光度和水中氧气的浓度,导致水中的动物因缺氧、缺光而死亡。而且,密集繁衍的区域,严重威胁河道正常的航运。微甘菊是常年生长藤蔓植物,入侵后能够迅速形成整株覆盖住原有的植物,并抑制原有植物的生长。凤眼莲(水葫芦)、薇甘菊在作为阳西湿地主要的外来入侵生物,首先是给当地造成了经济损失;其次会导致区域生态系统濒临奔溃;而且还会影响物种遗传多样性,破坏景观完整性等。

4 湿地资源保护对策

4.1 科学利用湿地资源,因地制宜实施科学围垦

加强对湿地保护利用的研究,在湿地资源利用政策方面,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遵守现有的法律规章制度去管理湿地资源,坚决杜绝随意侵占湿地和改变湿地属性的行为发生;在制定当地湿地土地资源利用规划时要因地制宜,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综合衡量阳西县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紧缺的客观实际,进行严谨的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合理控制湿地围垦的范围和规模,统筹好湿地资源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注重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护沿海湿地在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

4.2 提高社会保护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湿地资源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功德工程,保护湿地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体民众的共同义务,湿地资源保护主管部门要按照“政府主导、媒体联动、教育渗透、全民参与”的要求,突出宣传重点,丰富宣传形式,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进而提高社会公众对湿地资源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公众的保护意识,营造“人人保护湿地”的公众参与保护管理模式。其中,要深入挖掘阳西湿地资源的特色及宣教价值,基于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平台开展的各项生态旅游活动,充分展示湿地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湿地文化、湿地景观,最大限度发挥湿地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此外,根据具备地方特色的湿地资源,建立各种类型的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如高效养殖利用示范、海岸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湿地生态旅游示范、红树林高效利用示范、河流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退养还滩示范、滨海湿地生态养殖示范等。

4.3 加大入侵物种治理力度,注重科技投入

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要充分认识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入侵物种治理力度。阳西县主要的入侵物种凤眼莲(水葫芦)、薇甘菊等对湿地资源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破坏。要加强入侵物种危害及其治理的宣传教育,引起领导和公众对治理入侵物种的重视,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人工机械打捞清除、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治理途径,注重科技力量的投入,提高入侵物种治理的效果。

4.4 加强对现有自然湿地资源的保护,积极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加强对现有自然湿地资源的保护,对区域湿地资源进行普查,摸清家底,严格审批建设项目占用湿地,完善湿地生态补偿办法,应按照“谁利用、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湿地利用的生态补偿机制[9]。其次,对适宜修复的区域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尤其要把建设、工业、耕地占用湿地的情况掌握清楚,做好湿地修复规划,并落实具体的修复工程。积极建立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等,构建“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主的湿地保护体系。

猜你喜欢
人工面积资源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怎样围面积最大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人工“美颜”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面积最少的国家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三种不规则面积的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