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逸群,王高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南京市 210023)
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1]。卫生人力资源的短缺和分布不均会对个体健康构成威胁[2]。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会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效果,同时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不公平也会降低公共卫生服务效率、提升医疗成本,从而影响医院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3-4]。以往对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的研究中,学者多采用集中指数、洛伦茨曲线或基尼系数等指标[5],但是以上方法基本无法同时囊括地理因素和人口分布对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的综合影响[6]。袁素维等[7]将经济领域的集聚度概念引入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中,其提出的集聚度指标可从地理和人口两个角度评价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ESDA-GIS可视化技术通过对空间进行自相关和异质性分析,可将卫生人力资源进行可视化呈现[8-9]。目前,基于集聚度指标并结合ESDA-GIS可视化技术对江苏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研究的学术论文鲜有。本文采用集聚度指标以及ESDA-GIS可视化技术,对江苏省2013—2019年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时空分析,为江苏省卫生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卫生人力资源数据以及常住人口数据均来自2014—2020年《江苏统计年鉴》,江苏省地理数据来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网站。选取的研究指标主要包括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
1.2.1 描述性统计。计算江苏省2013—2019年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以及注册护士每千人口数以及其年均发展速度。
1.2.2 集聚度。卫生资源集聚度(Health Resource Agglomeration Degree,HRAD)是评价卫生资源公平性的指标,公式如下:
(公式1)。
公式1中,HRADi表示某地i的卫生资源集聚度,HRi表示该地区卫生资源数,Ai表示该地土地面积;HRn是上一级地区卫生资源数,An是上一级区域的土地面积。当HRADi<1,表示该地卫生资源配置的地理可及性较低。
人口集聚度(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Degree,PAD)是评价人口密度的指标,公式如下:
(公式2)。
公式2中,PADi表示某地i的人口集聚度,Pi表示该地人口数,Ai表示该地土地面积;Pn表示上一级地区人口数,An表示上一级区域的土地面积。
在实际研究中,学者会将卫生资源集聚度(HRADi)以及人口集聚度(PADi)结合,主要用于反映基于地理以及人口分布的卫生资源公平性。当HRADi>1时,表示卫生资源按地理配置的公平性较好。当HRADi/PADi>1,说明卫生资源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较好。由于现有文章发现按人口数配置卫生人力资源能够较好满足居民的卫生健康需求[10],因此本文选择按人口数配置卫生人力资源的指标。
1.2.3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本文采用Moran’s I空间相关分析法,运用GeoDa软件将江苏省行政区域以及省内卫生人力资源相匹配,按照Queen空间权重矩阵,对省内卫生人力资源进行全局和局部的空间自相关和异质性分析[11]。
由表1、表2可知,2013—2019年江苏省每千人口的卫生人力资源数逐年增加。其中全省每千人口的卫生技术人员由2013年的5.40人变为了2019年的7.85人;注册护士由2013年的2.19人变为了2019年的3.47人,增长速度最高为7.92%。在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中,苏南地区的卫生人力资源数量大于苏中、苏北地区的卫生人力资源数量。
表1 江苏省2013—2019年每千人口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状况
表2 江苏省2013—2019年卫生人力资源平均增长速度(%)
2.2.1 江苏省地区规模配置苏南、苏中、苏北地区HRAD时间序列分析。由表3可知,2013—2019年苏南与苏中、苏北地区的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以及注册护士集聚度相差较大,地区之间的不公平现象较为严重。苏南各方面发展均处于领先地位,拥有的卫生人力资源相对较多,因而7年间苏南地区的3个集聚度指标连年上升。苏中、苏北地区相较苏南地区发展较弱,7年间集聚度指标有所增减,但是未到1,表明与苏南地区相比,苏中、苏北地区的卫生人力资源按地理配置时,存在不公平现象。
表3 2013—2019年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HRAD值
2.2.2 江苏省人口规模配置苏南、苏中、苏北地区HRAD/PAD时间序列分析。由表4可知,2013—2019年苏南地区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的HRAD/PAD值均大于1,说明苏南地区按人口配置的卫生人力资源相对公平,苏南地区发展快速、人口密集,但卫生人力资源相较人口数还是过多。苏中地区各项HRAD/PAD值均小于1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苏北地区除2016年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HRAD/PAD值大于1,其余年份的各项HRAD/PAD值均小于1,表明苏中、苏北地区7年内均存在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不公平现象,且苏中地区的不公平现象连年上升。
表4 2013—2019年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HRAD/PAD的比值
2.3.1 全局自相关。为进行空间分析,绘制了2013年、2016年、2019年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的Moran’s I指数散点图(见图1)。
由图1可知,2013年、2016年的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的Moran’s I指数均大于0,表明卫生技术人员集聚度、执业(助理)医师集聚度以及注册护士集聚度与空间存在正向相关,即莫兰指数大的区域,三者的集聚度也会相应增加。2019年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的Moran’s I指数小于0,表明两者与空间存在负相关,注册护士Moran’s I指数大于0,则注册护士集聚度与空间存在正相关。2013—2019年的注册护士的Moran’s I指数下降速度较慢,而卫生技术人员以及执业(助理)医师的Moran’s I指数下降较为迅速。分析原因,一是各地区招聘时加大对执业(助理)医师的人才吸引力度,二是由于常州等苏南地区卫生人力资源可能出现饱和,因而执业(助理)医师等会另选地区工作,因此执业(助理)医师的Moran’s I指数下降较快。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结构的优化带来卫生人力资源的发展,2013—2019年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三者莫兰指数逐年下降。
图1 2013—2019年江苏省卫生人力资源空间分布的Moran’s I指数图
2.3.2 局部自相关。将2013年、2016年、2019年作为时间节点计算Moran’s I指数后,绘制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的LISA图(见图2)。
由图2可知,卫生技术人员在苏南的常州市呈现出高高聚集的特征,表明卫生技术人员集聚度较高的区域更趋向于集中分布。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在淮安市由高低聚集发展为低低聚集,说明医师数、注册护士集聚度较低的区域趋向于集中分布。徐州市的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由低低聚集变为不显著,表明近年来徐州的卫生人力资源集聚度有所上升。2019年盐城市、淮安市在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以及注册护士方面均呈现低低聚集,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盐城、淮安等部分苏北城市的卫生人力资源集聚度逐年降低。徐州、连云港等通过发放生活补贴以及购房补助增加了其对卫生人才引进的力度,相较而言,盐城、淮安的补贴力度略小于徐州和连云港。因而到2019年左右,低低聚集由徐州、连云港转向了淮安及盐城。
图2 2013—2019年江苏省卫生人力资源局部自相关LISA图
根据研究结果表明,自2013年到2019年以来江苏省的卫生人力资源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各项指标的增长速度也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相持平。同时江苏省内每千人口的卫生技术人员数、每千人口的执业(助理)医师数以及每千人口的注册护士数均达到了全国各项指标的平均水平,其中注册护士的增加速度略高于卫生技术人员及执业(助理)医师,与国家整体情况基本一致[12]。由表2、表3可知,虽然江苏省卫生人力资源逐年上升,但配置的公平性没有显著改善。苏南地区卫生人力资源集聚度自2013年至2019年期间始终高于苏中、苏北地区。根据2020年《江苏统计年鉴》中的人口、就业和工资部分可知,苏南地区的薪酬普遍较高,大概在8 000元/月,苏中地区的薪酬水平在7 000元/月左右,苏北地区的薪酬水平在6 000元/月左右。苏南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交通便利,拥有省内大部分的高等学府和卫生资源,构建了较完善的岗位激励机制,人才职位晋升快,人才流动性好,受到马太效应或虹吸效应的影响会进一步造成该地区卫生人力资源的聚集[13]。苏中、苏北地区可学习苏南地区的经验,通过构建良好的职业前景和更高的薪酬待遇留住人才,鼓励人员自我提升,扩大职业晋升道路,吸引卫生人才进入,改善苏中、苏北地区卫生人力资源的公平性。
江苏省按照地理配置的卫生人力资源公平性在0.64~1.79,按照人口配置的卫生人力资源公平性在0.82~1.17,这说明江苏省卫生人力资源按照人口配置优于地理配置。由于以往的卫生资源多采用每千人口的拥有量作为衡量各地区之间资源配备标准,因此卫生人力资源的空间地理分布易被忽略。这就导致卫生人力资源多集中于人口密集的繁华地区,而土地广阔、人口稀少地区的卫生人力资源相对较少。当卫生人力资源分布不均时,必然会影响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导致不同地区居民之间产生健康差异。因此,政府规划时需要提升卫生人力资源的地理配置公平性,依据地理因素对卫生人力资源进行调整,优化省内的资源结构[14],保证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可及性。
根据ESDA-GIS空间可视化结果可看出,高高聚集区域集中于苏南地区的常州,低低聚集区域集中于苏北地区。由三个指标的集聚度变化趋势可知,卫生技术人员在2013年苏北(徐州)呈现低低聚集,在苏北(淮安)呈现高低聚集。2016年低低聚集由苏北(徐州)转变为苏北(盐城),其余未有明显变动。到2019年苏北(淮安)由高低聚集转变为低低聚集。执业(助理)医师在2013苏北(徐州、连云港)呈现低低聚集,在苏北(淮安)呈现高低聚集,无高高聚集区域。2016年,苏北(连云港)由低低聚集变为不显著,在苏南(常州)呈现为高高聚集。到2019年,苏北(徐州)由低低聚集变为不显著,苏北(淮安)由2013年的高低聚集转变为低低聚集,其余区域未有明显变化。注册护士在2013年苏北(淮安)呈现高低聚集,在苏南(常州)呈现高高聚集。2016年苏北(盐城)呈现出低低聚集,高高聚集区域消失。到2019年,苏北(淮安)由高低聚集变为低低聚集,其余区域没有显著变化。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与空间多呈现正相关性,即主要呈现出高高、低低的地区聚集性,表明各地区之间的卫生人力资源会受到自身以及相邻地区的影响,相邻地区的卫生人力资源投入、经济发展、政策制定实施均会影响到本地区的发展,表明空间上存在一定的溢出效应。因此经济发展较快的苏南城市之间产生正向影响,相互之间促进资源的快速共享,形成良性循环,苏中、苏北地区则相反。因此苏中、苏北地区之间可通过与苏南地区相互交流合作、协同发展,逐步缩小地区之间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差异,构建卫生人力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资源共享,提升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综上所述,苏中、苏北地区的卫生人力资源供给已经无法满足居民的日常医疗需求,因此政府应当以构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为落脚点,依据服务半径对居住分散的地区适当增加卫生人力资源,优化资源结构,从质量、数量等方面保障卫生服务的供给要素,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15]。注重欠发达地区的卫生人力资源发展,根据缺乏的卫生人员类型,积极开展卫生人才“一对一”对口帮扶试点,依据该地区的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要求通过签订人才帮扶、定向培养等方式,促进卫生人力资源下沉[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