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中重组人干扰素 α-1b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2-07-09 11:05廖景文郑梅妹康东水林海军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儿科福建三明365000
吉林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干扰素雾化淋巴细胞

廖景文,郑梅妹,康东水,林海军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儿科,福建 三明 36500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主要由EB病毒感染所致,为儿童常见传染病[1-2]。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肝及脾肿大、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有异型淋巴细胞等[3]。目前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处理为主,包括加强护理、休息、解热、镇静、保护脏器功能等。在抗病毒治疗方面,有学者报道治疗效果确切、安全可靠[4-6],也有报道抗病毒治疗与常规治疗疗效差异并不明显[7-8]。近年来,IM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及疗程仍存在诸多争议,没有统一标准,寻找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9-11]。因此探求IM患儿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意义显著。本文将针对IM患儿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 α-1b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20年2月我科收治的IM患儿资料。所有患儿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 8 版中关于 IM 的诊断标准[12]。全部病例无合并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等感染性疾病,无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无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衰竭,而且入组前 3个月内未使用过免疫调节药物,并且经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和患儿家属同意。2016年1月~2018年1月患儿采用综合性治疗为早期组,共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龄3岁3个月~5岁7个月;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为近期组,共55例,男31例,女24例,年龄3岁2个月~5岁10个月。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发病天数和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早期(2016年1月~2018年1月)患儿采用综合性治疗,包括加强护理、休息、解热、镇静、保护脏器功能等对症处理;近期(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20 μg/次,2次/d,疗程为7 d。

1.3检测指标:①主要症状(发热)、体征(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平均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②免疫功能: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液标本中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CD4+/CD8+)和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③肝脏和心肌酶谱:通过速率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通过免疫抑制法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④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每天进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监测。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平均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各项指标近期组较早期组均有缩短。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平均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

2.2两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19+)和NK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D4+、CD4+/CD8+、CD19+和NK细胞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近期组高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D3+和 CD8+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近期组低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比较

续表2 两组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比较

2.3肝脏和心肌酶谱: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AST、ALT,CK、CK-MB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近期组低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血清AST、ALT、CK、CK-MB水平水平比较

2.4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治疗过程中,早期组出现呕吐1例、腹泻1例,发生率3.9%(2/51);近期组出现呕吐1例、腹泻1例,发生率3.6%(2/55),未见其他不良反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我国原发性EB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儿童,当机体免疫功能出现异常时,激发感染了EB病毒的B淋巴细胞将有关抗原信息传递给T淋巴细胞,导致异常免疫应答,造成机体损伤而表现EB病毒感染相关性的多种疾病,主要发展为IM[13]。IM 虽然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大多数表现无症状或轻微症状,但如果出现严重并发症,可引发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后果。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临床上当务之急是研究行之有效的药物。郑岚等[14]研究显示,对IM 患儿免疫功能的监测有利于了解药物的应用价值,因为在疾病得到及时治疗控制后免疫功能指标明显改善。

本研究采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 α1b治疗 IM,对患儿相关指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IM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通过固有免疫中的树突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NK细胞的免疫应答,以及获得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来清除被EB病毒感染的B淋巴细胞,所以,IM患儿临床症状和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病情转归和预后,与患儿的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14]。

众所周知,CD4+T 细胞不仅具有细胞毒性效应,还具有免疫辅助作用,需要与特异性 CD8+T细胞的相互作用,维持CD4+/CD8+正常比值,同时,CD3+、CD19+和NK水平必须在合理范围,才能保证人体正常情况下的免疫功能。当EB 病毒进入人体后,作为病毒主要靶点和增殖转化场所的B 淋巴细胞首当其冲,使 B淋巴细胞(CD19+)变性、凋亡,并激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反应,提高了 CD3+T 淋巴细胞水平,但只是提高了具有抑制性/杀伤性的CD8+T 淋巴细胞值,而消耗了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 CD4+T 淋巴细胞和对抑制 B 淋巴细胞的生长转化起重要作用的天然免疫细胞的NK细胞,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10,15-19]。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淋巴细胞亚群和NK 水平均有改善,而且近期组优于早期组,其中 CD4+、CD4+/CD8+、CD19+和NK水平升高,而CD3+和CD8+水平降低。说明IM及时治疗,病情控制后两组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均有改善,且近期组免疫抑制缓解更为显著。重组人干扰素α-1b其基因是由健康中国人脐血中获得,更适合中国人,在体内诱导宿主细胞分泌多种酶,干扰病毒复制中的基因转录和蛋白的翻译过程,起到抑制病毒复制作用。同时,干扰素是一种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20]。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 α1b能快速抑制EB 病毒复制,逆转对机体 CD4+、CD19+和NK 的消耗作用,调控CD3+和控制异常CD8+水平,避免过量具有细胞杀伤作用的细胞因子分泌,减少多种炎性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等]的产生,减轻过度免疫反应导致肝脏、心脏等脏器损伤。本研究中,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 α1b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儿AST、ALT、CK、CK-MB 水平,提示可有效抑制机体炎性反应,减少脏器损伤。

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加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 α1b 治疗 IM并未增加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虽然研究中两组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近期组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和住院时间缩短更具优势,两组患儿比较无明显差异的原因,一方面可能因为观察的病例样本不足,另一方面可能因为治疗疗程不足,目前有研究显示,长疗程抗病毒治疗有利于明显缓解 IM 患儿临床症状,有效抑制 EBV病毒复制,进而降低复发风险,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风险[21]。

同时雾化治疗具有作用迅速、疗效可靠、用药剂量小、全身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且其疗效及安全性也得到许多研究的证实,所以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 α1b在改善 IM 患儿免疫功能、抑制机体炎性反应和减轻脏器损伤方面已经显示优势,能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有临床应用价值,前景看好,今后要加强多中心大样本和抗病毒疗程的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干扰素雾化淋巴细胞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肝内T淋巴细胞单细胞图谱显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肝脏幼稚样CD4+T淋巴细胞的扩增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干扰素 你了解吗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雾化吸入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雾化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