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炯昊
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人们生活压力随之增大,高血压与动脉硬化等病症出现的频率随之提升。在此情况下,脑梗塞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大,治疗脑梗塞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一项需要医务工作者深入研习的重要课题。在脑梗塞的各类治疗方法中,中医治疗所取得的效果相对明显,其中河南省偃师区中医院彭仁通副院长所取得的成就尤为明显。本文依托于彭院长所提出的中医治疗方案,为治疗脑梗塞的方法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便为人们日常医疗提供帮助与参考。
1.脑梗塞相关概念
1.1什么是脑梗塞?
脑梗塞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引起此病的原因相对复杂,但最终结果一般都为脑部血液存在供应问题。在供血出问题的情况下,患者脑部组织更易处于缺血或缺氧的状态中,最终形成脑组织干死,使神经功能也随之受损。脑梗塞的临床症状相对复杂,患者可能毫无症状,也可能反复出现肢体瘫痪、反复出现眩晕症状,更为严重的患者可能在肢体瘫痪的同时出现昏迷或死亡等现象。一般情况下,脑梗塞与脑出血相比预后情况更好,但症状严重的脑梗塞患者预后状况并不理想。
1.2脑梗塞都有哪几类?
1.2.1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脑梗塞患者进行检查后可知,此类患者一般情况下慧颅内或颅外大动脉狭窄问题,且狭窄大于50%,或大动脉存在闭塞。此类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往往显示大脑皮质出现损伤,或脑干、小脑等部位出现梗死,病灶直径大于1.5cm。从临床表现来看,此类患者易出现语言障碍与肢体活动障碍。
1.2.2心源性栓塞型
心源性脑梗塞患者无论外在症状还是影像学检查结果都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一致,此类患者同时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心源性卒中高度或中度危险因素。
1.2.3小动脉闭塞型
小动脉闭塞型脑梗塞患者可能并不存在明显的外在表现,也可能存在各类腔隙综合征,但大脑皮质并不存在受损情况,此类患者头部CT或MRI一般呈现出正常现象,即使出现梗死,病灶直径也往往低于1.5cm。
1.2.4其他病因型
其他病因是以上三种病因外的罕见性病因,如血凝障碍性疾病、血液成分改变、各种原因血管炎、血管畸形、结缔组织病、夹层动脉瘤、肌纤维营养不良等所致的脑梗死。
1.2.5不明原因型
不明原因型脑梗塞患者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因,也可能经过检查而尚未明确病因,或未经充分检查等情况。
2.中医药物治疗脑梗塞的策略
2.1不同阶段的脑梗塞标象
就中医角度而言,脑梗塞的主要发病原因为阴虚阳亢,病变机理为风痰瘀血,对于不同阶段的脑梗塞,需要采取的中医治疗方案也存在差异。
在脑梗塞先兆期,患者往往存在風痰瘀血痹阴脉络的情况,需要以治标为主,通过治疗达到活血熄风与祛痰通络的目标,使患者通腑降浊。
在脑梗塞急性期,患者一般存在痰热腑实与腑气不通等问题,或存在肝肾阴虚,风阳痹阻等情况。
在脑梗塞恢复期与后遗症期,患者普遍气虚血滞,脉络瘀阻,不易治愈。
对待不同阶段的脑梗塞需要辨证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同时在津血同源理论的指导下,也可采取津血痰瘀并治的策略,加强治疗效果。
2.2不同阶段脑梗塞的中医治疗方案
2.2.1先兆期脑梗塞的治疗方案
先兆期患者的表象为阴虚风动或痹阻脉络,为治疗阴虚风动,需要以滋阴潜阳、活血通络为主。一般情况下,出现此问题的原因在于患者存在肾虚问题,且肝部受肾虚影响,出现肝体不足而肝阳偏亢的症状。在此情况下,患者体内呈现出下虚上盛的问题,易引发脑梗塞。此阶段患者临床表现为口眼歪斜、语言障碍、半身麻木、眩晕头痛等。经观察可知患者舌质红绛或暗红,舌苔较少或无舌苔,脉弦细或细数。针对此类患者,一般以滋阴潜阳为主,兼顾活血通络,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可选择天麻、钩藤、龙骨、牡蛎、白芍、玄参、麦门冬、菊花、生地黄、石决明、牛膝、龟板、鳖甲、丹参、桑枝、地龙等药材,依照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酌情控制药量。
而对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的患者,则需要以平肝熄风、祛瘀通络的治疗方案入手,中医认为脑梗塞患者由于年老体衰或劳倦内伤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紊乱内生痰浊、瘀血,复因情志不遂等诱因触动肝风,风夹痰浊留滞脑脉痹阻脉络则发为中风。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等治以平肝熄风祛痰通络常选用半夏、白术、天麻、茯苓、胆星、鸡血藤、夏枯草、水蛭、地龙、葛根、桃仁、红花等随症加减。
2.2.3急性期脑梗塞的治疗方案
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往往存在痰热腑实、腑气不通的问题,对此问题的治疗方案可由通腑化痰、活血降浊入手。在此阶段,患者的病因已由先兆期的痰瘀互阻转变为中焦壅滞与升降失常问题,进而导致肝火过于旺盛,因此发病后存在邪热风火充斥三焦的情况,致使腑气不通。外在表现为头痛、呕吐、嗜睡、肢体失衡等。针对此类患者,可由“六腑以通为用”的理念出发,选择大黄、芒硝、瓜蒌、胆星、丹参、赤芍、鸡血藤、半夏、石菖蒲、郁金、竹茹、枳实、刺蒺藜、夏枯草、莶草、虫、栀子、川芎、黄连等药材,根据患者症状酌情控制药量。
2.2.4恢复期与后遗症期脑梗塞的治疗方案
恢复期与后遗症期的脑梗塞患者,一般病机为气虚血滞、脉络瘀阻,针对此问题可由益气活血、破瘀通络的角度出发进行治疗。在中医领域中,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气血则可视为人体阴阳对立统一的重要保障。在脑梗塞恢复期与后遗症期存在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能力丧失等情况,主要由于患者气虚血滞,半身得不到气血滋养。针对此情况则需要以益气活血为主,而对于半身不遂与肢体麻木等问题,则需要以益气养阴为主。一般可选择水蛭、全蝎、蜈蚣、乌梢蛇、白花蛇、白僵蚕、竹沥、白芥子、黄芪、穿山甲、当归、茯苓、川芎、赤芍、天南星、生地黄、桂枝等药材,根据患者症状酌情控制药量。
3.中医针灸治疗脑梗塞的策略
在使用中药治疗脑梗塞之余,也可通过针灸治疗的方法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其能更快恢复肢体功能与语言功能。一般情况下,中医针灸治疗脑梗塞常用的穴位有百会穴、足三里穴、丰隆穴、气海穴、三阴交穴、阳陵泉穴、内关穴、关元穴、神阙穴、风府穴、曲池穴等。在具体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个人情况进行综合考量,选择适宜穴位完成针灸。
总结:脑梗塞在当今时代发病已相对普遍,在中医治疗过程中需要对不同阶段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在药物治疗之余也可配合针灸,以使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