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军
2017年5月5日,是我人生难忘的一天。那一天,上海浦东机场的天空乌云密布,上午下了点小雨,气温有点偏低,在4号跑道的尽头,一只蓝绿相衬的白色“银燕”微微昂首,从容自信,静静地等待属于她的时刻。我和夫人鲁小蓉博士在几千人中充满激情地欢庆几代中国航空人和全球供应商代表翘首以盼的C919首飞。
也许是天意,中国商用飞机公司(中国商飞)自主研发的C919飞机注定要在这样一个天气中起飞,要冲破那笼罩了中国航空界多年的“乌云”,让这个不平凡的日子载入史册。
下午2点时分,C919缓缓而坚定地滑向跑道、加速,在一片欢呼声中,轻盈地一飞冲天,划破了漫天的乌云,昂首翱翔。
那一刻,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把我从眼前的景象拉回最初的记忆,从清华毕业以来的点点滴滴又浮上心头,作为航空人的每一个脚印、每一段努力、每一份艰辛,以及过去16年来与中国航空业共同成长、和中国商飞人并肩奋斗的景象在脑海里一一闪过。
水清木华问东西,少年寻梦走四方
那一年我从江西考进清华大学。刚进清华园时,我还是懵懵懂懂,并不完全知道工程力学系的流体力学专业毕业生将来会去何方从事何种事业。不久之后,我了解到原来力学系是钱学森在1958年创立的,根正苗红,目标是为国家培养航空航天工程人才。那时,中国航空业正处于低迷阶段,计算机专业却是方兴未艾,力学系的系名都准备加上“计算机应用”。同学们很快开始纠结未来的职业道路,纷纷考虑转行,不想在力学方向坚持下去。
五年的水清木华转瞬即逝,同学们毕业告别了清华园,背起行囊各自寻梦天涯。幸运的是,我的行囊里还盛满与同班才女鲁小蓉的爱情。我先是“羁绊”在力学系读研究生,后来有幸去日本东京大学宇宙航空航天学院学习,最后考虑到夫人小蓉当时已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读博士,就也转到康奈尔的航空机械工程学院,并最终获得航空博士学位。回首往事,冥冥之中似有神助,我不知不觉间还是走向了航空的跑道。
博士毕业后,我和夫人小蓉有幸一起在航空领域工作。从那时起,年少时懵懵懂懂选择的专业道路,好像就此从跑道上起飞,翱翔在一条由衷热爱的不归航线,职业方向也终于有了归宿,有一个领域让我可以义无反顾、安安心心地耕耘奉献。在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研发领域,我每天不断进步的同时,内心依旧渴慕寻找一个激情的原动力、一个让我热血沸腾的梦想。现在回忆起来,这个激情的寻找始于我们的回归。
展翅未央
——毕业三十年记
清芬挺秀君自强,
华而求实走四方。
大道东西寻梦远,
学问可在蓝天上。
2021年3月8日
苍天一娇逐高远,倾心无悔竞飞翔
回归的起点是在2003年。那一年,我们一家开始了与中国航空事业的交集。那时,作为通用电气(GE)大中华区销售支持总监,小蓉不仅与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开展发动机的业务,还积极支持了ARJ21项目上的发动机竞标工作。而我则负责发动机燃烧室设计,日复一日地在20世纪40年代建起的地下防空洞改成的办公室里设计先端的TAPS低排放燃烧室(后来也应用在C919飞机采用的LEAP发动机上)。
得知ARJ21飞机最终选用发动机CF34-10A后,我就下定决心要投身于这个项目,为之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尽管相关的系统工程部需要的是有十几年以上相关部件工程设计经验的资深人士,只有4年设计经验的我还是申请了CF34-10A/ARJ21系统集成工程师的位置。不折不挠、屡败屡战,经历前后三次申请,2005年,我终于成为GE发动机集团第一位中国大陆背景的系统工程师,负责CF34-10A发动机与ARJ21飞机的系统集成工作。ARJ21给了我职业生涯一个机会,与伟大的中国航空业一起腾飞,我找到了激情的源泉——航空专业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与中国航空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共同成长。
在之后四年多的时间里,我与ARJ21飞机及其全球设计团队并肩奋斗,共同经历伟大事业的艰辛和激情。在每日的工作、每晚的梦中,ARJ21已经完全融入我的生活,成为我梦想和人生的一部分。
还记得2006年1月,为了ARJ21项目,我第一次出差到国内,带着当时年仅两岁的女儿,把她留在老家再到上海开会,又临时转战阎良…… 还记得联合设计时无数个不眠之夜,我们为了一个个技术细节“啃骨头”、权衡方案;还记得为首飞安全评估,与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的同仁们一起设计评审流程,在首飞前关闭一个个发动机飞行安全评审的行动项;还记得在上海大场车间的发动机上爬上爬下,一个一个部件、一条一条电缆地检查,直至排除所有的安全隐患……也还记得发动机在ARJ21上第一次轰鸣时全场欢呼的声音,和我们内心的澎湃!终于,2008年11月28日,与中国商飞同仁们一起的艰辛和坚持换来了ARJ21飞机首飞成功的好消息。
没能亲临ARJ21首飞现场是很大的遗憾。首飞那天,我正好在美国朋友家过感恩节,吃着火鸡,心里却挂念着万里以外首飞的情况,听到首飞成功,情不自禁流出感恩的泪。这个遗憾在2015年得到了补偿,我被邀请参加中国商飞为供应商组织的ARJ21商业体验飞行。作为航空人,没有什么比坐上自己参加设计的飞机更有成就感了,那是航空人激情和执着得到回报的感恩。感恩商飞同仁对供应商的关怀,感恩商飞领导勾画的航空工业“生命共同体”的蓝图,在中国广阔的蓝天之上每一个航空人都与有荣焉。
苍天一娇
几多回追梦蓝天,十三载雪雨风霜;
亦苦亦乐逐高远,不弃不舍历沧桑。
苦其心智练筋骨,喜送阿娇嫁远方;
为伊熬得两鬓白,倾心无悔竞飞翔。
2015年11月29日
九天亦看汝爭艳,坚守初心蓝天上
沧桑之后更是正道,中国的天空足够辽阔,起飞的中国航空业是全世界瞩目的焦点。对于我们来说,这是激情焕发、可遇不可求的事业发展机遇。在清华5年,在国外学习工作十余年后,我得以参与到ARJ21和C919的项目中来,与中国的航空业共同成长,深感幸运,特别是在自己热爱的行业,结合特长和梦想找到了效力中国航空事业的方式——在国际一流企业,带领高水平的技术团队参与中国航空业的起飞。
遥想2008年中国商飞成立、C919宏图开卷之时,我们一家全身心投入到项目中去。彼时,我还在负责ARJ21的发动机取证工作,小蓉也开始担任C919/LEAP动力装置项目总监,担负起C919发动机的竞标工作。很快我请愿转战到C919项目上,担任LEAP-1C发动机的工程总师,与夫人一起并肩奋斗,比翼双飞。
难忘我们两人一起为C919量身定制LEAP发动机时的精心雕琢;难忘与商飞同事为发动机尺寸更改和安装方案无数次的切磋权衡;难忘为省油高效在技术细节上无数次的绞尽脑汁;难忘商飞领导的鼓励和商飞同事的相濡以沫、同心协力;难忘与商飞同仁、中国航空界和供应商们结下的深厚情谊;更难忘我们终于领导团队为C919交出了一份先进的动力装置方案。
当我们为她命名LEAP-X1C时,心中想的是为C919装上跨越时代的先进动力装置,是LEAP的第一个应用,更是中国的第一个大飞机的发动机。2010年,中国商飞C919发动机合同正式签署,小蓉作为代表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的签约仪式。随后我们在2010年离开了美国,带着两个不情不愿的孩子,举家搬到了上海,跟我们的商飞客户更加紧密地合作沟通,继续管理C919的发动机项目。游子的路也乘着C919“飞回”到了故土,如鹰展翅上腾。
再后来,我加入霍尼韦尔公司的中国研发中心,领导在中国的近四百名航空工程师,继续参与C919的四套关键系统,包括辅助动力、飞行控制、机轮与刹车,以及大气数据和导航系统的研制。而小蓉则从发动机转岗到AVIAGE负责C919综合航电系统的相关领导工作。在C919项目上,我和夫人小蓉先后参与了7个重要系统的领导工作, C919已成为我们全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遥远的天际线上,C919从处女航的成功返回,回航的轰鸣声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首飞的现场,我和夫人手牵着手在现场一起仰望着天空,目随“九妹”的倩影轻盈地落在跑道上,情不自禁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与众人共同欢庆胜利的时刻。
背后,除了阵阵的掌声和欢呼声,又有多少中国航空人的“憋屈”和辛酸,多少怀疑和抵触,还有多少全球供应商和航空人同心的付出和艰辛,包括我们一家人的一点贡献和激情。
在未来的天空之上,不管是蔓延的“乌云”还是晴空万里,C919都将骄傲地画出一道道美丽的轨迹,飞向崭新的格局,那是我们一家人,更是所有航空人共同的希冀。
ARJ21、C919飞机和中国民机的未来将一直是我们心之所系。许多人从“國字号”来看它们的意义,对我们这个小家来说,她们的启航,她们的飞翔,她们的成功印证着我们一家人的初心和激情,承载着我们的光荣与梦想,是我们生命的独特印记!(作者为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亚太区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