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学莉,李向伟
(1.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158;2.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民间美术和艺术设计教育可以交流互鉴,共生共荣,达成有机的融合。民间美术和艺术设计教育在互相渗透、互相彰显、互相濡染、互相辉映的过程中走着继承、传承、创新的蝶变道路。同时,把民间美术纳入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展学生的设计空间,构建具有地域性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艺术设计教育可以充分借鉴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艺术形态、题材内容等。从教学本体论的层面解析,艺术设计教育作为教育资源的集散地,对于民间美术的保护和传承负有特殊责任。在价值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民间美术更能播散民间艺术的种子,增强年轻人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激发青年人的民族情感,使青年人获得艺术滋养。此外,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民间美术做好连接,有助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特殊化、应用性发展,对建构务实型的艺术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我国本土蕴含着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审美观,这些都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动力和重要源泉。本文将着重梳理民间美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价值定位、内在关联、融合基础、融合路径等,以期建构还原民间美术和艺术设计教育融合应有的实践图景和价值底色。
民间美术植根于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我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民间美术资源种类繁多。民间美术往往扎根于乡间沃野,和地域民俗文化共生融合,承载着人民的美好期盼和质朴情感。具有内容丰富、造型古朴、色彩浓郁等特点。民间美术原生态的艺术样式是地域文化特色的有力彰显和独特艺术审美价值的集中体现。
民间美术作品蕴含着我国先民朴素的美学信仰,也表征着原始的审美思维萌芽,具有深刻的艺术意蕴。它受到农业生产环境和生产方式的深刻影响,是耕织文化在物质上的反映和存在延展方式,同时也蕴含了民间美术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常规表达手段。民间美术形式不同于西方的写实性艺术,它不拘泥于固定的法则,充溢着灵动的想象。民间美术还善于用艺术的虚构来朴素地表达自身对欢乐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将生活的信仰和希冀都融汇在作品中,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积极、乐观、别样的生活态度,这是其重要的逻辑指向和美学依规。梳理不同地区的民间美术作品,不难发现,它凝结着对土地的情结、对生命的情结、对教化的情结、对祈福的情结、对金榜题名的情结。民间美术作品或高举生命的旗帜,或表达对生命延续的诉求,或凝定对晚辈教化的浓浓深情,这些都是千百年来我国先民最真挚感情、最绮丽想象、最强烈希冀的艺术化表达,是一种精神的载体、艺术的折射、精神的凸显和意愿的表征。
民间美术的艺术样态多种多样,有陶皿、石刻、年画、泥塑、皮影、面花、陶瓷、玉雕等。民间美术的形式丰富多彩,艺术风格质朴自然。有的是为满足当时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有的是表征当时信仰祭祀、节日风俗的有效载体。它凸显和折射了我们民族民风民俗、审美习惯、审美意蕴的蝶变和传承。
民间美术往往映射着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化。有的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的原始艺术,例如彩陶、骨雕、玉雕上的纹样及造型古朴深拙。通过长期的传承演变,民间艺人凭借着对祭祀神物的祈福意愿,对这些原始艺术进行了形象化改造。给人以庄重、神秘、威严之感。这是千百年来我们先祖思维特质和淳朴艺术审美的自然流淌,也是劳动者原初个性、情感状态、理想追求最本真的流露,“是原始族群精神深处最本真的反映”[1],这是民间美术极其珍贵的思想和文化资源。
此外,民间美术还包含着粗放朴实的色彩元素。例如有的地区先祖将色彩正色定格为青、黄、赤、白、黑五色,以五色再调出其他颜色,这种色彩意识影响了中华民族近三千年的审美色彩意识心理。色彩意识和色彩结构又折射和映衬了民间美术各种门类的和谐共生发展,五色体系和人的衣食住行以及宇宙认知相呼应,是民族文化中和自然和谐相处思想的最直接表达。这种色彩意识往往深蕴着象征意义。鲜艳浓烈的色彩在民间往往可以表达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人们通过鲜艳浓烈的色彩装点出红火的幸福生活。利用色彩妆点传达出理想美。例如,在民间年画中,黄与紫等对比颜色交错并置。或者是黑、红、绿、黄、紫充溢画面,呈现出独具一格的色彩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
民间美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民间美术和地域文化休戚相关。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域文化自信、文化精神和文化根脉生存和发展的沃土。民间美术是由普通民众创造的,是渲染民风民俗、优化环境的重要载体和重要路径。其实质是一种造型艺术和实用艺术。
民间美术作为历代劳动人民艺术创作的智慧结晶和艺术典范得以留存传承。在全球化文化浪潮激荡的今天,民间美术日益受到冲击和消弭。物质文明日益充裕的时代大背景下,文化同质现象日益突出和普遍,民间美术也日益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面临着失传的境地。高校是传承弘扬民间美术的重要阵地,其艺术设计专业将民间美术的审美思想、深刻意蕴、造型特点等嵌进教育内容里,在注重现代设计样态的同时渗透民族文化,寻求自身的文化渊源,实现民间美术传统因子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拓展,“在新的价值传承中体现艺术思维的超越”[2],从而创设出独具特色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此外,还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空间,提高艺术设计的创造力、鉴赏力、引领力和感染力,这有利于学生创作出内蕴深厚、个性鲜明的设计作品,是民间美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传承发展的重要基点。
长期以来,在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中,往往以西方的文化体系为重点和内核,忽视了民族本土的美术资源开拓。在艺术设计的课程设置方面也多强调对西方艺术设计体系的学习和掌握。在这种导向之下,学生对我国本土的民间美术了解很少。此外,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归根到底还是要以民族文化审美性为根基。民间美术为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大量鲜活丰富的内容和素材。民间美术包含着劳动人民千百年来所创造出来的灿烂文化,其包含的美术资源极为丰厚。有鉴于此,高校在进行艺术设计教育时,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充分利用当地本土的民间美术优势,开拓和深挖当地的民间美术资源,采取多样化路径,助力艺术设计专业和民间美术的有机融合。
民间美术为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营养。艺术设计教育可以使用开发的民间美术资源有很多,例如蜡染、剪纸、刺绣、皮影、陶艺、编织、雕塑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兼备实用性、象征性和艺术性,对艺术设计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方式、教育策略等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影响意义。使学生在民间美术中感受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审美观念和文化心理,使学生深受民间美术的滋养,使其受到实用性和象征性设计因素的熏陶,从而使学生的设计作品更加完善,更加具有艺术水准。
民间美术和艺术设计教育有着天然的内在关联。民间美术的图形往往以夸张变形、高度概括的手法加以彰显。对客观物象的形态结构进行艺术化的整理归纳和表达,突出了事物的本真特征。在统一而富有变化的基调基础上,以点、线、面的形式加以体现。民间美术图形的组合存在着节奏和韵律、对称和均衡、条例和反复等多种形式美规律。在形式组合层面,显示出独立图形、变化纹样和多维连续等特质。民间美术所包含的随意性、圆满性、对称性构图,对艺术设计课程中的装饰图案的构成形式、构成机理等方面的教育有较强的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首先,民间美术对图形设计的形式美原则能够为艺术设计教育专业提供新的价值参考和实践依规。艺术设计教育可以不断地提炼其精华,并引导学生将民间美术元素有机地嵌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提升艺术设计的内涵,彰显艺术设计作品的民族性特色。
其次,民间美术构图的随意性、圆满性和对称性,对现代艺术设计图案的构成形式和内容法则教育也有很大的启发。民间美术造型崇尚圆满对称,但又是鲜活和灵动的。学生在进行艺术设计时要注重自身的体验、积累、观察,注重局部和整体的协调,注重多样性于统一之中。民间美术作品对于视觉现象掺杂其自身的主观经验。就宇宙运行、万事万物有其独特的理解。它们所表征的是一种真实性的,带有强烈主观性色彩的艺术真实。这种艺术真实糅和着浓厚的思想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念因子。民间美术作品追求的是情感的真,从而摒弃了形象的真。其中的形象是不受时空地域限制,但又比较隐晦,造型往往比较饱满。民间美术以这种原始的思想意念表达为基础,追求主观的真实和恰切性,这和艺术设计教育所秉持的科学理性的观察表现方式是有所不同的。民间美术的艺术样态在造型时,喜欢把被遮挡的部分加以表现,造型随意,画面完整典型,既充斥着物理世界的客观存在,也有理性世界的物化变形。这种理性和感性相交织的构成法则值得艺术设计教育进行借鉴。
再次,民间美术造型的抽象型形式和组合型方式也是艺术设计教育所要采纳的重要资源。在民间美术诞生的原始阶段,人类面对大自然的威力总是处于下风,因此激发了原始人类的图腾性和崇拜性。他们把某些动物进行神化,例如牛、熊、鱼等。而这些被神化的动物内蕴着民间美术最初的价值因子和精神烙印,经过千年的演变已经幻化为如今的民间美术符号。例如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图腾——龙,它是由蛇身、马毛、鹿角、狗爪,鱼鳞等组合而成。这种不是简单的拼接组合,而是折射和反映了原始人类心目中勇猛威武的形象。这种表达是一种不拘泥于科学、逻辑、自然规则约束的自由想象,“是图示思想在民族审美意识萌芽中的最初表现”[3],现代艺术设计中的重构性表现形式正是来源于这种构成形式的表达。因此,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要勇于尝试探索民间美术的设计风格和设计技巧,学习其设计策略,着力提升学生的设计素养、设计美感和设计表达能力。
第四,民间美术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意蕴是艺术设计教育可以借鉴使用的重要资源。民间美术中往往蕴含着阴阳混沌、天人合一的思想,我们先祖有着崇拜天地、敬重鬼神的思维惯性,进而衍生出独特的图腾意识和崇拜情结。这是我们原始先祖生存精神最重要的价值依托,也是民族形式最原初的表征形式。图腾艺术是民间美术思维模式的重要表征,是一种“异变”的图形符号。它深深蕴含着原始人类的原始审美意识。而生存与繁衍作为民间美术的重要塑造方向和发力方向,直到今天都有着独特的价值和韵味,也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参照系。我们民族有一种重要的民族心理是祈福纳祥。它也变成了我们民族审美心理中一个很重要的、能动的精神因子。如果说祈福纳祥是民间美术精神信仰的重要基石,那么当这种祈福辟邪的心理意识渗透到民间美术作品中时,就不仅仅是一种意识支撑和心理积淀,而更多的是渗透到我们民族的血液深处和灵魂深处。它已经表征为一种重要的审美主题、审美思想和审美意蕴。而这种民间美术重要的审美主题、审美思想和审美意蕴就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要借鉴使用的重要资源。
民间美术的意象图形可以为艺术设计教育提供素材和资源。民间美术的意象图形往往是一种视觉符号,这种视觉符号以追求神似为基本特质,以自身意念造成接受者的感官冲击,它往往掺杂着人们的感觉、幻想、理解和精神投射,“是人精神加工和意念活化后的符号再造”[4],它是以符号为载体,而这些符号是植根于我们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的。
民间美术往往还有深刻的寓意性,可以成为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营养源泉。民间美术的寓意往往是通过象征、变形等手段来进行传达的。追根溯源,它是我们民族千年以前审美文化心理萌芽的直接投射,也是我们民族生命主体意识从蒙昧走向成熟的初始阶段。民间美术作为一种意象化、视觉化的艺术,它所使用的变形、象征、隐喻、夸张的手法以其所承载的审美文化价值观在新的时代条件和价值体系中得到了挥发和释放,也是我们当代艺术设计的重要价值源泉和资源根基。例如重庆城市的标志——“人人重庆”,它的寓意是重庆市民携手向前,共筑城市。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地研究重庆人的性格特质,我们还可以看出“老虎”它寓意着重庆人民性格的刚烈,“热情舞动的人群”代表快乐,“巴”字代表巴渝川蜀文化,长江则是给重庆所带来的巨大吉祥,在“大山大水”等地理元素的加持映衬下,已经组合成一个鲜明的符号图案。他有书法的笔触,又有现代设计的元素,可以拆分,可以合并。一经推出便受到了重庆市民的欢迎,也成了重庆这座城市最重要的名片和标志。
借鉴民间美术作品的谐音可以提升现代艺术设计作品的情感性和精神寄托性。民间美术往往以谐音来取吉祥之意,采用谐音假借、一语双关等表现手法,其寓意深刻,表现精巧。把所谐之音落在吉祥的本质含义上。把要所谐的物象进行生命化改造,添加上吉祥寓意,用一种独具一格的意识传达出主题思想。例如,在民间美术中常见到的由寿桃、双钱、蝙蝠所形成的“福寿双全”图案。这种吉祥的谐音所构成的吉祥图形,它其实是人精神本体的一种价值折射,注重吉祥心理的精神表征和生命朴素性的价值追求,“体现的是一种朴素的价值规约”[5],经过后世转化成为福禄寿财世俗价值观念的追求象征。今天,取谐音规避不吉祥的词汇字眼,已经往往成了我们日常生活很普遍的趋势,这是民间美术传承弘扬的必然结果。
年画是一种重要的民间美术样态,其色彩构成、装饰图案、平面构成等对艺术设计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例如,木板年画通常在构图上比较饱满,刻画形象夸张灵动,线条表现流畅粗犷,色彩使用大胆强烈,这对艺术设计教育中的线条用色以及构图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要注意引领学生在年画中感受更多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内涵,特别是引领学生学习它的色彩构成以及它的平面构成。借助这种独具风格的装饰手段,艺术设计作品能体现更浓郁的艺术气息,通过夸张、变形、简约、象征等艺术形式的普遍使用。刚劲简练的线条、饱满鲜艳的色彩、大胆夸张的色彩搭配以及极富冲击力的技法构图都是艺术设计教育中很好的课程资源。
泥塑这种民间美术样态往往呈现出较强的乡土气息,比较契合人们的生活情境。泥塑的造型总体而言夸张、随意、简洁,取舍较为精当。例如,在泥塑作品中常见的造型——马,民间美术往往着力突出马的头颈部,使头颈看上去壮硕有力,能凸显出马头昂扬的稳健雄姿。马的四肢比例则会被缩小,重心将做向下处理。马鬃、马尾设计得比较短,以突出头颈。这其实展现出的是删繁就简、突出核心的造型特点。熟悉这种造型特点有助于锤炼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思维力得到进一步锤炼”[6],使其掌握形式美的构成法则,进而完善充实学生的设计思维,提升其设计能力。
剪纸这种民间美术样态多取材于普通纸张,多以线或面的形式进行表现,艺术效果呈现出一定的装饰性特质,这些特征和平面构成课程有异曲同工之妙。平面构图中元素的视觉处理表现也包含点线面的交错练习。在构图层面,剪纸往往采用平视化的构图,对素材进行简约化处理,用简洁的线条进行表现,用来突出主题。剪纸往往交错地使用黑与白、虚与实等。这种构图法则在平面构成课程中运用较多,也是对艺术设计教育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不同地区的民间绘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的质朴、有的高亢、有的细腻、有的激越,这对艺术设计教育中的素描色彩课程能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助推作用。特别是民间绘画作品中的光影处理、层次处理、空间处理、设计素描处理等,对于艺术设计教育有着非常好的借鉴意义。民间绘画所呈现出的这种立体感、这种明暗层次、这种细腻真实的画面表现都能直接融合到艺术设计教育中去,“为学生的艺术设计处理提供一种更好的范本”[7],从而助力学生艺术设计素养的提升。
高校中的艺术设计教育和民间美术的超越融合,能够使艺术设计专业的学子自觉地成为民间美术的信仰者、传承者、弘扬者和践行者。能使民间美术与时俱进,满足当下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很多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愿意继承传统民间美术技艺,民间美术发展举步维艰,“民间美术的生存境遇令人担忧”[8]。因此,通过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可以使民间美术采取新的题材、样式、工艺、材料,满足现代民众的生活需求和文化审美。
总之,民间美术和艺术设计教育有着广泛的融合空间和开拓空间。与此同时,民间美术承载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提升学生内在艺术设计价值、开拓学生艺术设计思维方面具有重要的奠基效应。随着民间美术深度嵌入到艺术设计教育中来,民间美术会焕发新的青春,艺术设计教育效能也会得到进一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