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巧梅
(福州大学 福建省高校测试中心,福建 福州 350116)
质谱(mass spectrometre, MS)是解析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强大工具,其结合色谱方法快速、强大的分离能力,是复杂体系混合物分离分析的重要利器[1].福州大学福建省高校测试中心拥有6套质谱仪器(色谱-质谱联用为主,配置如表1所列),已建成种类较丰富、功能较齐全的质谱平台(以下简称平台),能实现非极性到强极性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2-3].
表1 质谱平台仪器配置一览表
随着《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的实施,许多高校都积极推动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4-5].平台综合考虑仪器价值、使用复杂程度、维护成本等因素,将质谱仪逐步开放,探索开放共享的管理模式和保障措施,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和探究.
2套单四级杆GC-MS适用于低沸点、非极性有机物分析,仪器操作和数据分析较简单,全部向校内师生开放.LC-QqQ-MS的超高灵敏度对于痕量组分定量极具优势,配备两种离子源能满足不同极性有机物的检测要求,该仪器于2013年开放.随着高分辨LC-QTOF-MS的引入和补充,采用低分辨率LC-IT-MS能够提供丰富的结构解析和碎片信息,所以于2015年实现开放共享.
2套高分辨质谱仪(GC×GC-HR TOF-MS和LC-QTOF-MS)价值和复杂程度较高,上机操作和数据分析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和经验[6].由于校内外未知物精准定性的需求高、测试任务较饱满,故暂未开放给师生独立操作.考虑各质谱仪的特色及适用范围,不太熟悉该技术的师生可参照图1进行选择.
图1 平台质谱仪的适用范围
基于平台上4套质谱仪实现开放和自主操作,校内师生可通过培训、考核和资格认定后获得不同级别的仪器使用权限.考核通过者均为初级用户,需管理员在场才能操作仪器.初级用户操作仪器满10个机时,再次考核合格者可晋升为中级资格,可在工作日使用仪器.类似的,中级用户操作仪器满50个机时升级为高级用户,可在任何时间段预约使用仪器.
截止目前,质谱平台已培训校内师生50余人,涉及5个学院8个课题组.特别是研究生,可以利用上述仪器进行课题研究,从测试方法开发、仪器参数优化、定量方法建立到实际样品分析等各环节,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发挥了大型仪器人才培养和实验室“传帮带”的作用.
“互联网+”技术已成为提高大型仪器管理水平、服务能力以及开放共享的有效途径[7].中心建成“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所有质谱仪测试均采用网络预约.校内外用户可在中心官网上查询各套质谱仪的信息及使用状态,后续的预约测试、费用缴纳、数据上传等所有流程已实现一站式操作.
质谱仪逐步开放后使用者增加,实验室的安全风险和仪器故障风险随之增加.平台全方位落实“谁使用,谁负责”的监管机制[8],配置门禁系统和监控系统,先后制订《常规化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实验室管理制度》《用户自主操作仪器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度,并编制一整套质谱仪器操作规程,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来操作仪器.例如,针对高级用户在非上班时间独立操作仪器时,管理员借助QQ群、摄像头等方式要求使用者在试验期间,定期打卡签到、拍照仪器操作界面,以便随时把握人员、仪器和实验室的安全情况.
大型仪器的专人管理能有效降低仪器的故障率[9-10].目前,平台由3名专职人员以主、副岗形式管理,在质谱仪器运行管理、维护保养、故障处理上具有多年操作经验.而且,3名管理员均为化学专业博士,主持过多项国家级和省校级基金项目,并承担研究生培养工作.这些专业背景和科研素养都有助于管理员参与仪器功能开发和后续维护.
质谱平台是福建省高校测试中心开放使用最早、最彻底的一批仪器.近三年多次获得福建省科技厅“关于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服务绩效评价工作”的奖励,也印证了质谱仪在开放共享服务上获得了较好成效.
然而,经过几年摸索,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1)仪器方面.平台有4套质谱仪使用超过10年,已进入故障高发期.并且早期购买的质谱仪在部分软(硬)件参数和功能上已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科研需求,仪器的补充更新迫在眉睫.为此,设立贵重仪器开放测试基金和购买仪器维保合同,同时争取福州大学“双一流”建设经费用于质谱仪的维护维修和更新换代,方可保障可持续运行.(2)人员方面.目前绩效方案中尚缺少仪器开放共享的工作量认定、考核评价等模块,这不利于调动管理人员积极性.建议进一步重视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完善绩效考核与奖励政策,以此提高管理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励其愿意参与到仪器开放共享工作中.(3)开放共享占比方面.质谱平台现有仪器开放共享率为66.7%,然而纵观全单位,已实现开放共享的仪器占比仅19.6%,开放共享的力度仍然不够.建议进一步理顺顶层设计和管理机制,加强开放共享理念的宣传,做到能开放的仪器尽量开放,提高大型仪器的共享共用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