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脱离对急诊科护士专业生活品质的影响

2022-07-08 06:17王雪梅娄建坤方萌萌张文燕
循证护理 2022年13期

护士专业生活品质是指护士在长期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影响,包括积极影响(慈心满意)和消极影响(工作倦怠和二次创伤)。研究表明,工作倦怠和二次创伤可造成护士身体与心理疲惫,导致护理服务质量下降

,而慈心满意可作为缓冲减轻工作倦怠与二次创伤

。心理脱离是指个体在停止工作后,将身体与精神从工作中脱离出来,不被工作相关问题干扰并停止思考工作的心理状态

。急诊科护士长期面对大量的急危重症病人,容易产生工作倦怠和二次创伤,而心理脱离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可在护士消耗大量的心理资源后,使其恢复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护士的工作投入水平

与病人的长期护理安全

,进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目前,国内关于心理脱离对护士专业生活品质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调查急诊科护士心理脱离与专业生活品质的现状,分析心理脱离对护士专业生活品质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护士专业生活品质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1月—2020年12月选取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在职注册护士;②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外院进修护士;②调查期间未在医院工作的护士,包括病产假、事假者。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月收入、用工性质、婚姻状况共8个条目。

1.2.2 心理脱离量表

杂文讲究“见解第一”,就是衡量是不是好杂文,首要标准,是看有没有新见解,或曰有没有新思想、新观点。读到一篇这样的好杂文,大有顿悟之感,不禁眉飞色舞、喜出望外,好像雨过天晴太阳升。此为一乐。

采用郑杏等

翻译汉化的中文版护士专业生活品质量表进行调查,该量表包括3个分量表,分别为慈心满意、工作倦怠、二次创伤,每个分量表各10个条目,共3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从未有过、很少、有些时候、经常如此、总是如此分别计1分、2分、3分、4分、5分,其中条目1,4,15,17,29为反向计分,其余条目为正向计分。3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0.73,0.76,信度较好。

使用问卷星进行调查,征得护理部同意后,由研究者将问卷星链接发放给急诊科护士进行作答。本次研究采用匿名调查的方法,使用统一的指导语介绍研究的方法、目的与对象,并设定每个IP地址、每个设备只能填写1次问卷。本次共回收问卷265份,剔除无效问卷23份,有效问卷242份,有效回收率为91.32%。

(4)K+Na/Al:1~3质量及分子0.71,0.67,0.65;4~6质量及分子0.58,0.53,0.66;7~8质量及分子0.72,0.86;

采用Sonnentag等

编制,芦德治等

修订的心理脱离量表,该量表共4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完全不同意、比较不同意、不能确定、比较同意、完全同意分别计1分、2分、3分、4分、5分,分数越高,说明心理脱离程度越高。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4。

1.3 资料收集

1.2.3 护士专业生活品质量表

1.4 统计学分析

对于楼顶空间的利用情况,大部分高层楼顶处于闲置状态,即使被利用,也只是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基本没有光伏发电装置。

急诊科护士心理脱离得分为(11.17±3.66)分,各条目得分见表1。

另外有人考证,家在江油的李白,少年时没有到眉州学习的记录。他自己没有讲过“铁杵磨针”的故事,他的好友李阳冰、魏颢等人,也没有此类的记述。据此是否可以推断,所谓老媪磨针,很可能是后人编造的段子。因为这个故事听起来很励志,也符合中华民族戒骄戒躁的传统价值观,所以就流传下来。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共调查242名急诊科护士,女222名(91.74%),男20名(8.26%);年龄≤25岁64名(26.45%),26~30岁137名(56.61%),31~35岁33名(13.64%),≥36岁8名(3.30%);护士88名(36.36%),护师113名(46.69%),主管护师及以上41名(16.95%);专科28名(11.57%),本科204名(84.30%),硕士及以上学历10名(4.13%);工作年限1~2年57名(23.55%),3~5年100名(41.32%),6~10年73名(30.17%),≥11年12名(4.96%);月收入<3 000元20名(8.27%),3 000~4 999元28名(11.57%),5 000~7 999元113名(46.69%),≥8 000元81名(33.47%);用工性质为非同工同酬合同制136名(56.20%),同工同酬合同制78名(32.23%),在编28名(11.57%);婚姻状况为未婚105名(43.39%),已婚137名(56.61%)。

2.2 心理脱离得分情况

VRIO模型最早由杰恩·巴尼提出[12]。在《从内部寻求竞争优势》一文中,巴尼概括了该模型的核心思想:可持续竞争优势不能通过简单地评估环境机会和威胁,然后仅在高机会、低威胁的环境中通过经营业务来创造,它还依赖于独特的资源和能力,企业可把这些资源和能力应用于环境竞争中。他认为,判断企业特定的资源和能力是优势还是劣势需要回答以下四个问题:(1)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通过开发机会和抵御威胁能否增加价值?(2)有多少竞争企业已经获得了这些有价值的资源和能力?(3)与已经获得资源和能力的企业相比,不具有某些资源和能力的企业是否面临获取它的成本劣势?(4)企业是否被组织起来开发利用其资源和能力?

2.3 护士专业生活品质得分情况

急诊科护士专业生活品质原始得分慈心满意(28.32±4.74)分,工作倦怠(29.66±5.38)分,二次创伤(29.72±4.73)分。不同特征急诊科护士得分比较见表2。

2.4 护士专业生活品质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护士专业生活品质各分量表得分为因变量,一般资料中有意义的变量、心理脱离各条目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性别女=1,男=2;学历专科=1,本科=2,硕士及以上=3;月收入<3 000元/月=1,3 000~4 999元/月=2,5 000~7 999元/月=3,≥8 000元/月=4;用工性质为非同工同酬合同制=1,同工同酬合同制=2,在编=3;工作年限1~2年=1,3~5年=2,6~10年=3,≥11年=4;其他变量为原始值。

3 讨论

3.1 急诊科护士心理脱离处于中等水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急诊科护士心理脱离各条目得分为(2.28~3.01)分,表明急诊科护士心理脱离处于中等水平,总分为(11.17±3.66)分,高于张国文等

的研究结果(7.98±3.19)分,其中得分最低的为条目4,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

。分析原因:随着微信、钉钉等APP的广泛应用,工作与生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绝大部分护士在下班后仍然需要通过电子设备进行业务学习,了解工作动态,主动或被动地接受有关工作的信息,使得工作时间与非工作时间模糊不清。研究表明,心理脱离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可以降低工作中的疲惫感,减少情绪耗竭,提高工作投入

与工作幸福感

,提高病人安全感

。日常护理工作异常忙碌,如果护士在非工作时间仍不能从工作中脱离出来,必然会造成极大的心理损耗,进而降低护理服务质量。这提示护理管理者要关注护士的心理脱离水平,非工作时间尽量减少工作对护士的影响。

3.2 急诊科护士专业生活品质不容乐观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诊科护士专业生活品质原始得分慈心满意得分(28.32±4.74)分,工作倦怠得分(29.66±5.38)分,二次创伤得分(29.72±4.73)分,与既往研究相比,慈心满意得分较低,工作倦怠、二次创伤得分较高

。分析原因:护士在从事护理行业的过程中,可以救助病人并不断学习新技术,可以获得一定的职业幸福感,但是急诊病人病情危急,存在全力救治仍不能挽救生命的现象,因此慈心满意相对较低;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创伤、抢救、死亡的环境中,身心疲惫,共情疲劳严重

,因此工作倦怠和二次创伤得分较高。管理者可通过开展心理弹性项目

、表达性艺术干预、巴特林小组活动、正念减压

等方式提高护士慈心满意,降低工作倦怠与二次创伤。

3.3 心理脱离对急诊护士专业生活品质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脱离条目1对慈心满意、工作倦怠存在正向预测作用,条目2对慈心满意、工作倦怠储存在反向预测作用,条目3对工作倦怠、二次创伤存在正向预测作用,条目4对慈心满意存在正向预测作用。由表3可知心理脱离是护士专业生活品质的重要影响因素,可对慈心满意、工作倦怠、二次创伤3个维度产生影响,急诊科护士工作强度大,共情疲劳严重,通过心理脱离,使个体暂时远离工作干扰,有助于护士恢复良好的身体状态

,减轻工作中的焦虑

,从而提高护士的工作投入与工作幸福感。

4 小结

本研究显示急诊科护士心理脱离与护士专业生活品质情况不容乐观,心理脱离可对专业生活品质产生影响,护理管理者应提高对心理脱离的认识,尽量减少非工作时间工作对护士的影响,使护士保持良好的心理脱离状态。本研究选取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量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可选取多中心大样本进行研究,为管理者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1] SINCLAIR S,RAFFIN-BOUCHAL S,VENTURATO L,

Compassion fatigue:a Meta-narrative review of the healthcare literatu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17,69:9-24.

[2] 赵方方,吴丽,彭梦云,等.护士专业生活品质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0,34(11):1988-1992.

[3] SONNENTAG S,FRITZ C.The Recovery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easure for assessing recuperation and unwinding from work[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2007,12(3):204-221.

[4] SHIMAZU A,MATSUDAIRA K,JONGE J D,

Psychological detachment from work during non-work time:linear or curvilinear relations with mental health and work engagement? [J].Industrial Health,2016,54(3):282-292.

[5] 张国文,李惠萍,宋瑰琦,等.心理脱离在急诊科护士情绪劳动与工作投入间的中介效应[J].现代临床护理,2020,19(1):13-17.

[6] BULJAC-SAMARDZICM,DEKKER-VAN D C,VAN W J.Detach yourself:the positiv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detachment on patient safety in long-term care[J].Journal of Patient Safety,2021,17(7):490-496.

[7] 芦德智,李吉明,时广颖,等.公立医院护士心理脱离测量及对离职倾向的影响[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7):65-66.

[8] 郑杏,杨敏,高伟,等.中文版护士专业生活品质量表的信效度检测[J].护理学杂志,2013,28(5):13-15.

[9] 江静云,陈仁花,王秀丽.乌鲁木齐市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心理脱离与家庭工作冲突的分析[J].职业与健康,2020,36(12):1639-1642.

[10] WANG X T,LI A M,LIU 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detachment and employee well-being:the mediating effect of self-discrepant time allocation at work[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8,9:2426.

[11] 马金宏,张静,冷菲菲,等.二三级医院护士专业生活品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2):77-80.

[12] 潘金金,魏丽丽,孙黎惠,等.ICU护士专业生活品质与组织支持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9):1208-1212.

[13] 亓新玲,刘辉.急诊科医务人员共情疲劳与工作满意度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6):883-886.

[14] KLEIN C J,RIGGENBACH-HAYS J J,SOLLENBERGER L M,

Quality of life and compassion satisfaction in clinicians:a pilot intervention study for reducing compassion fatigue[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2018,35(6):882-888.

[15] 彭立明,刘欢,夏友,等.临床护理人员共情疲劳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护理管理杂志,2020,20(8):574-578.

[16] MIERSWA T,KELLMANN M.Psychological detachment as moderator between psychosocial work conditions and low back pain develop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Medicine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2017,30(2):313-327.

[17] CHEN Y,LI S,XIA Q,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demands and employees′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s:the mediating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detachment and job anxiety[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7,8:1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