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简述印象派色彩理论代表画家马奈、莫奈两种不同的作画习惯及风格,论证在长期的风景写生过程中如何通过实践和调色经验,用黑色来达到画面色彩统一、层次明晰、独具风格,且具有质感等效果,得出黑色对写实绘画和表现风格绘画的双重影响。同时,还探索了在写生过程中使用黑色时的基本规律和一般经验,以期为扩展教学色彩表达能力提供较为翔实、超越风格局限的普遍规律,使学生在写生过程中能够灵活驾驭黑色及经补色原理调和的黑色。
[关键词]外光色彩 对比统一 色彩表达 调和黑色
印象派色彩理论简述
印象派的色彩理论是印象派画家通过光色形成的原理,以及不断的户外写生,逐渐在外光色彩表达中总结出来的。他们发现色彩明度、冷暖、色相、补色关系在具体时间、季节、天气、光线等条件下会发生本质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画面及风格,画家利用色调和色相使观察到的、具有自然规律特征的户外色彩更加深入人心并使人信服。莫奈认为对自然的一切描绘都必须在现场完成,且通过视觉融合的办法,远距离观察可获得比画作本身描绘的更为丰富、和谐的色彩和欣赏体验。在观赏中可以发现,在明度接近的情况下,画家利用冷暖色强化光感和秩序,可使人的眼睛感受到不同的明暗层次和秩序。印象派的修拉认为,“在光的照耀下,一切物象的色彩是分割的,要想真实地表现这种分割的色彩,必须把不同的、纯色彩的点和块并列在一起。”这些理论与实践的基本规律可用于分析马奈、莫奈两位代表画家是如何将黑色表达的个人主观意识与画面表达秩序及色彩理念相结合的。
马奈的用色习惯和其画面中黑色的使用
马奈是印象派的先驱人物,从他画作的整体色调和色彩风格中可以看到其深受西班牙古典写实绘画的影响。“马奈拜访了德拉克洛瓦,并征得了临摹其名作《但丁之舟》的许可。”从马奈的《但丁之舟》可以看出,他早期对黑色的大量使用。在作品中,马奈善于使用黑色与其他色彩的混合色来降低色彩的饱和度、色相、冷暖倾向等,使画面中的色彩更接近所要描绘的对象本身。不难发现,这些大面积有不同黑色参与的色彩形成了丰富的层次和微妙的变化,而主观强化的黑色块又简化了画面,使观赏者对马奈所描绘的人物面部中的浅色,以及花卉静物的白色、红色、黄色等高调色彩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吸引力,不禁惊叹于画家娴熟的笔法,其所描绘的浅色表达着与众不同的质感和节奏。马奈对黑色的利用,就犹如乐曲中的低音、高音一般,使画面色彩形成了无限丰富的明暗层次。在该幅作品中,“他让光线照亮人物的侧脸,并让人物的另一半脸庞漫没在阴影之中……画面剩下的面积呈现了大量的黑色”。对于部分想主要表达的题材,如人物的肤色、玻璃、金属质感等,他一方面用明暗对比的手法加强亮色的质感,另一方面通过亮色区域的少量黑色使亮色的色彩层次、色相、冷暖变得更加灵活而丰富。而在暗色、灰色及阴影部分,马奈既会加强色相表述,同时又极力去控制色层和明暗之间对比又统一的关系。马奈正是利用黑色才使画面整体给人一种沉稳而厚重的感受,丰富又秩序井然的色相安排使观赏者观察画面时少了沉闷的感觉。他总是习惯利用少量黑色,再混合其他色彩在画布上反复地调和,以获得自己最满意的色彩表达。马奈作品中的黑色利用使得他画面中的浅色更容易形成秩序,画面始终在一种冷静、肃穆且优雅的风格中逐渐完善。正是利用黑色并强化黑色,才使得那些鲜艳、明亮的色彩在画面统一的基础上更好地展现色彩表达的特殊魅力,使色彩形成秩序,并产生深入人心的画面风格。笔者认为,在黑色的实际操作和灵活运用中,马奈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莫奈的用色习惯及其不用黑色而表达黑色的作画技法和原理
印象派最重要的色彩体现就是“光”,在不同的光线下,同一个物体的颜色都会有很大变化。印象派的外光色彩表达代表人物莫奈最早便摒弃了黑色,并在一生实践中不使用黑色,他这种探究不用黑色而表达黑色的方法,为大家理解和实践如何把控黑色提供了另一种思路。每一位成功画家的作画习惯和技巧都是具有其个性、自我风格和习惯的,研究莫奈不使用黑色的技法时,应先体会他所表达的对象,以及他对色彩的把控和明暗处理。莫奈的做法和善于使用黑色的马奈完全不同,马奈通过利用且强化黑色,去表现画面色彩的明暗、色相、冷暖,而莫奈则完全摒弃黑色,建立了自己的画面秩序。一方面莫奈利用补色关系强化画面亮光与阴影的关系,另一方面运用红色、黄色、白色,或者经一些明亮颜色混合后的暖色,使画面的亮部产生阳光照耀的视觉,再通过强化阴影部分的蓝色、紫色,使色彩的冷暖对比关系更为明确和强烈。为了让画面产生一种超越素描关系的明暗秩序,莫奈会利用补色原理调出相对低调的色彩,将其用于画面中的暗色,使高调和强化的纯色在整体画面中显得不过于跳跃,而具有明显色彩倾向的暗色因为有了其他高调、纯度较高的色彩的相互对比,会使人产生类似于黑色的视错觉。乔治·罗登巴赫说:“把所有颜色调在一起就成了黑色,即将调色板上各种色调混杂在一起就是往黑色转变。”
莫奈每天忙着为太阳画日记,是不断追逐太阳的画家,通过捕捉稍纵即逝的光影效果,呈现出全然不同的艺术境界。在面对现实的景色时,莫奈比较注重光与色的表达,他会通过强化光色而淡化物体本身的明暗关系,使得画面的户外阳光和色彩在没有黑色的参与下依旧可以让人形成不同的色彩感受。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对户外进行具体、细致的观察,再通过控制不同颜色的饱和度和冷暖关系使其产生让观众信服的色彩。例如,绿色难于表达,莫奈通过改变远处的色彩色相、冷暖和近处的色彩并置(如将未加混合的蓝色和黄色并置),使观众产生视错觉形成绿色印象,然后据此自由安排色彩。在作畫过程中,莫奈利用补色原理得到深色,再利用不同成分的补色得到特定而丰富的深色色层和色相,以达到描绘客观对象深色区域和黑色区域的效果。莫奈在不使用黑色的情况下,娴熟地利用暖色衬托,并精准控制白色,使画面色彩对比与统一的明暗关系在视觉上更为强烈。
印象派的黑色使用方法及经验对外光写生教学的作用与价值
1.黑色对画面秩序的影响
黑色对画面秩序具有重要影响,应该确定的是,色彩的秩序和画面中黑、白、灰及其色块的构成都离不开深浅的表达。在长期的写生中可以发现,可从观察和调色中获得一种共通表现规律,即探索如何整体和灵活地安排色彩,使其形成对比关系及一定的秩序感。而黑色的直接参与或者利用补色调和的具有明确色相的黑色,均能更好地解决画面黑、白、灰节奏的表达问题。在进行黑色表达时,笔者以为,如果单纯地为了提高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和光影质感,则应少用或不用黑色,而在改变色彩冷暖,表现局部的亮色和灰色所形成的丰富变化时则可以少量使用。如果主观风格是降低色彩或者统一色调的画风,黑色的灵活使用和大量参与则需要将黑、白、灰的丰富色彩秩序明确表达出来,使得黑色的表现不至于无法控制。而创作活动中黑色的使用会相对自由和轻松一些,毕竟外光写生的直接目的是训练学生在不同条件下对色彩色相、冷暖、秩序和质感等的切身感受。相对来讲,外光写生都是从观察感受而来的,打破了以往的习惯用色,在色彩表达上更为广阔。所以对于黑色的介入,既要尊重个人的作画习惯,又不能忽视客观色彩规律,使用黑色和不使用黑色只是影响画面表达和风格的一个小因素。另外,在绘画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到,黑色区域的表达,提供了画面强弱对比关系的节奏感和秩序感,画面中那些跳动的、高调的节奏感会更容易表达,毕竟是重色奠定了画面秩序的一极,使得灰色延伸到白色这一极的中间会产生无数的强弱对比关系。这种深浅色调安排在画面中非常丰富而又层次明确,它们之间有变化又相互协调,既有对比,又有统一的绘画秩序,使得黑色把色彩的表现力充分调动起来。在莫奈的作品《喜鹊》之中,一只长着黑色羽毛、腹部为白色的喜鹊,像一个音符一样栖息在篱笆栅栏上,在太阳的照耀下,喜鹊在雪上落下了蓝色的阴影。柔和的阳光打在厚厚的积雪上,泛着金黄的光,让原本阴沉的世界有了光亮。这幅画是莫奈用色彩描绘阴影的第一个例子,它后来成为印象派的相关代表作。在这一幅作品中,可以学习到亮色需依靠重色的衬托,而重色又因亮色而变得更加重要,两者相互协调使画面秩序既有对比又有统一。这种使用黑色的技法更应该借鉴的经验是概括和简约,而非琐碎和杂乱。画面秩序感的建立是画面成熟和引人入胜进而产生共鸣的必然手法,学生可在调色及具体实践中灵活掌握对黑色的使用,并逐渐证明其重要性和价值。
2.黑色对表现质感的积极意义
正如前文所讲,马奈是最善于使用黑色及黑色中混合了其他色彩的,通过增强明暗对比等手法使画面的具体物象之间形成不同质感的表达。首先,应清楚地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色彩的两个极是黑色与白色,在表现类似于光亮、闪烁及金属质感等特殊物象时,只有利用对比才能更自由地表达,得到期望的效果。一方面亮色的层次和其给人的强烈感觉,应依靠色彩的饱和度来提升;另一方面,可利用夸张的黑色对比,或者弱化暗色和灰色,使本来难于表现的反光、阳光、灯光和金属等成为画面的点睛之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学生只依赖黑白两色或其他色彩对比呈现画面物象之间的关系,是很难达到写生训练中理解及表达色彩的表现要求的。只有从画面的整体秩序出发,注意相互对比,再将观察到的色彩合理利用,即恰当地利用黑色或调和黑色产生的丰富色彩,由此完成原本难于表达的色彩和微妙层次。那些质感复杂的物象既要凸显整体,又要表现强烈的冲击感时,一定要明白秩序并不完全依赖于黑色、白色,而应将它们自然地参与到色彩的纯度、冷暖、明暗中,使画面产生灵活而丰富的视觉感,同时还要统一协调画面的整体效果。绘画中黑色调和的使用要遵循灵活、慎重并行的原则,不能依赖于一种思路,要在不断实践中逐渐简化调色习惯,充分调动黑色的表现力,使画面的视觉因素更为浓烈和深入人心。
3.黑色对画面风格的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在写生中黑色参与表达对画面风格的影响。黑色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属性,它可以与各种色彩混合,形成丰富的中间色调。在具体实践中,由于外光和条件色的综合因素,很少有纯黑的色彩和其他颜色的纯色彩形成比较关系。所以,在写实过程中,教师需教导学生灵活使用黑色或调和黑色来降低饱和度、改变明暗及冷暖,以精准还原色彩的对比关系,如学生可通过个人实践逐渐了解象牙黑的透明与其相对的暖色、煤黑色的不透明与其相对的冷色,以及马斯黑冷蓝色使用时的各种变化。在户外写生中,一般写实画风也会避免或控制使用煤黑色,因其调和度不高,但所有的经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因个人需求和习惯来决定(如莫奈不用任何黑色)。在带有一定表现风格,或个人进行色彩探索及实验的作品中,可以大量使用黑色来降低或增强画面色彩的对比,同时,还可以尝试不用黑色而去表达黑色。在写生中,教师要对这种风格给予鼓励和肯定,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另外,教师也应指引学生考虑,在黑色的参与下如何更好地统一和合理安排色彩,毕竟夸张色彩成立的先决条件还是色彩表达的问题,即对比与统一的问题。因此,学生要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使用黑色或是不使用黑色,画面色彩风格的永恒表达是和谐、完整这两个主要因素。相对来讲,黑色的使用能使写实再现类风格的画面再现物象客观的色彩,但由于光谱中不存在黑色的缘故,要想主观表达色彩的画面风格时,则可以更好地利用黑色的丰富表现使画面形成多样风格。黑色在实践中是很难回避的色彩表现语言,并能直接作用于画面最终的风格和第一印象,但使用黑色和不使用黑色只是个人的创作习惯,应考虑如何表达和建立画面秩序。
黑色如何辩证地应用及核心价值总述
马奈和莫奈均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但他们对黑色有截然不同态度:一位大量使用,一位坚决不使用。通过前文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发现,使不使用黑色,以及如何使用黑色,既要遵循一般规律,也应尊重个人的习惯、色彩追求、自我个性和差异化追求。正如“艺术的目的是创造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也包含着普遍性”。黑色在古典时期的间接画法中,往往是画面明暗表达和秩序构建的核心,而现代油画中直接调和色彩的画法使黑色、调和黑色逐渐由原来的明暗表达变为影响色彩明暗、色调、冷暖、色相、风格等方面的重要因素。黑色的应用应遵循画面统一、语言风格统一的基本规律和原则。通过实践可知,灵活运用黑色而不依赖黑色,并尊重对象本身所传达出来的感受才是关键所在。学生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和总结才能明白,黑色的使用会影响对不同风格和色彩差异化的追求,每幅作品都会成为个体实践色彩表达的成功范例。本文的重点在于合理利用黑色,而非探讨是否使用黑色。中国画“黄山派”的创始人石涛认为:“古之人未尝不以法为也,无法则于世无限焉。是一画者,非无限而限之也,非有法而限之也。”因此,我们既要利用语言规律和黑色的特殊表达开拓自己的思维,以及色彩表达的力度、自由度,又要使黑色成为一种影响画面风格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290.
[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法)弗朗索瓦丝·培尔.马奈:真实的深度[M].李磊,译.1版.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9.
[4](法)西尔维.吉拉尔-拉戈斯.莫奈:光的印象[M].管筱明,譯.1版.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11.
[5](美)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M].蒋剑峰,张程程,译.4版.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264.
[6]道济.石涛画语录[M].2版.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5:4.
(李继:西安美术学院造型艺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