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埃唐·苏佩蒂诺
法国公共卫生局的调查显示,法国青少年越来越瘦了。2006至2015年间,6至17岁的青少年群体中,过瘦的人数比例由8%上涨至13%。在11至14岁的女孩中,过瘦比例尤其高,十年间几乎涨了四倍(由4.3%涨至19.6%)。来自法国公共卫生局营养监测部门的流行病学家伯努瓦·萨拉纳弗强调:“大多数青少年只是轻度过瘦(较正常略瘦),还不是‘病态瘦’,也尚未到患上‘厌食症’的程度。”虽说如此,家长仍应谨慎对待这个问题。
一个人是过胖、正常还是过瘦,均由身体质量指数界定,低于18.5,则是过瘦。过瘦的儿童机体能量明显不足,身体难以正常运转,可能缺乏营养,经常感到疲劳,甚至会出现发育迟缓等问题。不过,专家表示,过瘦的最大风险在于容易患有心理疾病,体重过轻往往是心理疾病的表象,而父母能在此类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儿童精神病科医生斯特凡娜·克莱热表示:“四岁的孩子就已经会为自己的‘小肚腩’而烦恼。从五岁起,体形稍胖的孩子会遭到同学嘲笑。”在孩子小时候,家长就应制止他们过分追求“瘦瘦的身材”。因此,给家长的第一条建议,就是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克莱热分析说:“家长应以身作则,切勿过分迷恋自身形象。若家长时时谈论体重与减肥话题,孩子也会注意到的。”营养学家阿丽亚娜·格伦巴赫补充道:“比如一个小姑娘,要是天天看见妈妈称体重,她也会学着这么做。因此,家长必须作出表率,把饭菜全部吃完,避免说出‘你看,我的大腿好粗’之类的话语。”
如今,四岁的孩子就已经会为自己的“小肚腩”而烦恼,身材稍胖的孩子会遭到同学嘲笑。
同时,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向他们灌输“身材审美多元化”的观念,提倡健康运动、均衡饮食、尊重他人体形等,学会质疑那些将“瘦”作为美的标准的言论。“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太胖了,请安抚他们,告诉他们没有关系,他们现在就很美,而且,美并不等于瘦。”格伦巴赫说。
克莱热建议:“若孩子吃了份甜食,家长不要表现得很焦虑。避免孩子过于肥胖,这的确很重要,但不能焦虑过度。如果孩子在学校遭到嘲笑,应告知老师,并联合其他学生家长制止这种行为。”
“瘦”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有的青少年天生就瘦,即使饮食均衡,体重也依旧过轻。格伦巴赫认为:“家长需要注意孩子的行为,防止他们为了保持苗条身型而节食减肥。”
青少年节食往往是出于心理原因。建议家长关注孩子的社交环境,了解他们能否融入校园生活。“身型过瘦或许是因为感到焦虑,比如缺乏自信,因时间流逝而忧心忡忡,或因恋爱问题而受到困扰。青少年一般不会主动开口谈论这些问题,他们往往会选择节食等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自己做主’的行为。”克莱热说。
家长应从孩子小时候起,就向其灌输“身材审美多元化”的观念,提倡健康运动、均衡饮食、尊重他人体形等。
若发现青少年对自身体重感到不安,家长首先应避免在日常生活中评价孩子的外表。克莱热表示:“‘你太胖了’或‘你太瘦了’这种话毫无意义。家长要做的是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是什么让他们感到困扰。青春期孩子身型过瘦,也可能是叛逆的表现。他们就喜欢和家长对着干。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应该和孩子好好谈一谈,倾听他们的想法,看看他们难以客观看待自己身材的原因何在。”
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能会感到“势孤力薄”,无法为他们排忧解难,这个时候,可以寻求专家的帮助,比如营养学专家。克莱热认为:“面对体重问题,孩子可能会不知所措,专家却可以提供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另外,还可以向儿童精神科医生或儿童心理学家寻求帮助,他们都能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在孩子面前,家长享有权威,可以命令青春期的孩子把饭菜全部吃完。但是,也有部分情况超出了家长的能力范围。比如,孩子班上有一个又高又瘦的女孩子,所有学生都想变成她那样,因为杂志、博客、社交平台等各类媒体构建了‘以瘦为美’的标准,而青少年希望向这个标准靠拢。”格伦巴赫说。
青少年节食往往是出于心理原因。家长首先应避免在日常生活中评价孩子的外表,要多关注孩子的社交环境,聆听他们的心声。
家长应鼓励孩子多运动,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不再因身材而感到焦虑。
那么,是否應该禁止孩子接触社交媒体呢?“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好方法。”克莱热直截了当地表示,“更好的办法是,鼓励孩子多运动或参与其他活动,让他们建立自信心,不再因身材而感到焦虑。增加活动时间,减少孩子刷手机、看电视的时间。”
格伦巴赫建议:“家长要了解孩子在上哪些社交平台,看什么杂志和视频,并可提议与孩子一起看,和他们聊一聊其中的内容,有些内容或许还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正面效果。”
[编译自法国欧洲第一电台网站]
编辑:侯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