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君
中图分类号:G87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6-258-02
摘 要 竞技场上,面对紧张环境及竞争对手的挑战,射击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容易出现波动,这种波动对射击运动水平发挥至为关键,由此可见心理训练在运动员的训练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射击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出发,对射击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诊断,拓展其价值,并对心理训练的具体实践路径进行分析,望对后续竞技体育事业研究者提供有用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射击运动员 心理训练 实践路径
一、射击运动员心理训练诊断与训练问题的提出
从目前射击运动的发展趋势来看,其已成为运动员之间内心对抗、以稳定性力量发挥为主的竞技项目。在参赛过程中,运动员取胜的关键越来越归向于稳定的动作发挥和平稳的竞技心态上面。当前无论是国际比赛还是国家级比赛,运动员想取得较高的名次,基本要朝着破纪录或者近乎满环的成绩努力,才有机会突破重围。
基于这样的需要,从目前的河北省射击队调研情况来看,除了进行常规的体能、动作、姿态等系列专项训练外,其安排的心理调节训练和干扰训练也占到了相当的比例。从河北射击队取得的历史成绩来看,不难看出河北射击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先后培养除了系列奥运冠军、世锦赛冠军和大批的全国冠军。通过了解,这些冠军选手除了具备高水平的射击技能外,其中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他们的心理素质在比赛期间表现的极为稳定,都能够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发挥出较好的训练水平,最终站上最高领奖台。
现有的研究资料显示,当前我国针对体育心理学亦或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关于射击运动的专向心理研究还相对较少。实践角度来看,我国射击界目前已初步形成心理调节和注意力训练的体系,且在实践中对射击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状态的调整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省一级的射击队伍来讲,竞技心理的专门训练和研究仍然属于一项富有创新性的工作。
为此,在综合了省射击队教练员和运动员关于心理训练的意见和建议后,针对当前不断变化的竞赛规则,对射击运动员心理诊断和训练的思考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要充分分析射击运动员与其他项目运动员在心理训练上的存在的差异,深刻剖析出射击运动员的心理特点;二是,针对射击运动员的心理特点,研究攻克心理问题的针对性路径和方案;三是,针对射击运动员的训练,要在日常训练中加大新联训练的强度,并融入技术训练之中;四是,心理训练要尽可能实现个性化,发现不同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做出训练区别;五是,增强运动员对心理问题的自我处理水平,以充分保证针对比赛中不可预见的情境变化和心理变化做出稳定的反应,从而保证训练水平得到充分发挥,甚至调节兴奋的节奏,取得超长发挥的表现。
二、射击运动员的心理特点
射击运动员需要保持较高的稳定性,确保在实际的射击过程中提高精确的水平,所以极高的心理素质是成为一名合格运动员的必要前提。在赛季之前,运动员往往会伴随激动、兴奋、等状态,但比赛过程中要求运动员能够保持最佳稳定的竞技状态,为了能够在比赛过程中呈现出极佳水平,甚至超常水平。因此,射击运动员在实际比赛中的心理特点,将作为重点论述。
(一)盲目自信
适当的自信心能够让运动员保持良好状态及信心,但是如果自信心的激活水平过高,可能会在比赛前产生盲目自信的不良心理状态,执着于射击环数,从而导致盲目追求胜利的心理。当出现这种畏惧失败的情况,运动员的内心将会感受到强烈的冲击力,导致技能质量不规范,肌肉存在紧张感,这一状态最终会造成运动员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二)缺乏自信
倘若在赛季开始之前,运动员的信心激活水平过低,则很容易导致缺乏信心的消极心理问题,容易产生强烈的自我放弃心理,在该阶段运动员会存在较大的压力,产生紧张、消极情绪,甚至对自己产生怀疑,这种心理状况会导致注意力分散、情绪焦虑等现象,在运动员比赛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求胜心切
在比赛过程中,由于较强的求胜意识,自我表现会大大降低。其对自身压力的施加,会导致兴奋点过度集中,不易转移,造成过分激动,动作不协调,从而产生失误增多,如若没有达到运动员所预期的环数,那么在后期比赛中,其自身会产生无法控制的急躁心理状态,从而对最终比赛产生严重影响。
三、射击运动员心理诊断和训练的必要性
(一)射击运动员心理诊断
当比赛过程中出现不利的变化时,运动员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障碍。为了减轻这种影响,有必要在赛前对射擊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诊断,确保及时自我调节,稳定情绪,继续保持技术发挥。因此,用心理测评技术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诊断,是调节竞技体育造成不良心理素质的必经之路。
其依据射击运动员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差异,采用心理学的技术以及方法,进行心理活动水平,按照各个运动员心理素质程度,来选拔对体育后背人才。其中,我国心理学家利用心理学技术进行射击运动员的心理诊断和选拔针对个性特征的内容方式,利用16PF对我国优秀射击运动员进行了测验,经研究得出了“优秀射击运动员预测模式”该模型通过对各级射击队人格因素的比较,找出了形成各级射击队心理差距的主要人格因素,为提高各级射击队心理素质和竞技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然而,现阶段心理测量技术的应用相对简单,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之间的相关性较低,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他们对心理测量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二)心理训练的必要性
根据当前体育竞赛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趋势,射击队已逐渐成为一支世界性的射击力量。为改善射击运动员多变的心理状态,巩固和完善其射击技能,针对优秀运动员自身训练的特点发现,赛场上的心理状态取决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因此心理训练是基础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作为一名运动员,如果能够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平稳的情绪状态,那么再加上刻苦执着的训练,最终能够克服射击运动员在紧张的比赛中过度心理障碍。事实证明,射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与其表现水平和最终的比赛成绩有关,所以通过心理基础训练,体现出强大的心理优势,是成为一名优秀射击运动员的重要前提。
四、射击运动员训练的方法和策略
(一)心理训练方法
赛场上,射击运动员若想充分发挥自己的射击水平,那么,赛前的心理基础训练发挥着重要作用。心理训练根据不同项目特性、不同任务分布、不同对象水平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一般包括稳定而积极的情绪、自身的意志力和承受力、坚定理想与必胜信心、突出的具体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优秀的人格素质和其他方面的培训。
在我國研究范围内的心理训练方法有很多,每种方法又具有独特和具体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及训练步骤。如:(1)认知训练法,通过技术训练系统建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这种方法致力于培养积极的心态,增强胜利的信念。(2)作为最广泛的放松训练法,通常采用调节呼吸和转移注意力两种方式来缓解运动员的紧张情绪。(3)模拟训练法,通过情境创设或再现,进行对手模拟、环境模拟,使运动员能够身临其境,切实感受比赛状态、适应比赛过程,培养运动员应变能力,使其在心理上做强大的准备。(4)集中注意力训练法,是指利用辅助工具,将注意力集中在射击动作或某个具体的射击步骤上,放弃干扰,专心练习。(5)专项心理训练法,将心理训练全面落实到体育训练、技术训练和心理训练的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处理不稳定因素,使心理得到系统、全面的调整。
(二)心理训练策略
实践表明,对于射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历程,需将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结合运动员自身的现实情况,分析每名运动员的优势和劣势,从而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切实提高心理训练过程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1.基于运动员的现实情况。受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双重因素影响,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在意志力、耐力和训练经验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而运动员训练强度的可接受性对训练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制定训练方案时,要注重紧密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时刻关注运动员的心理变化状况,充分了解运动员各方面机能,制定出更高效、更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从而激发运动员赛场上的潜能。
2.构建理论基础之心理学。从心理训练的意义来看,运动员比赛前的心理状况会对整个比赛的状态产生重大影响,而心理训练的过程就是摆脱赛前紧张心理,以使全身心投入比赛。此时,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构建的训练体系,使团队对不同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开展系统、高效的心理训练。
3.开展系统的专项训练。专项训练是心理训练开展中的重要途径,针对运动员的意志力、抗压能力等各个影响心理的因素进行有指导、有分析、有改善地分析与训练,可以达到在短期内速成的效果,这也是标准流程的拆分训练模式。具体来说,运动员的心理耐力、抗干扰能力和注意力集中能力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以确保运动员在赛场上排除任何外部环境和内部情绪,顺利完成比赛。
4.增强心理训练体系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一般来说,射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过程有其独特的特点,心理训练也有其周期性。首先要培养运动员最基本的心理功能,建立有效的运动员适应比赛能力训练体系;其次进行专项心理训练,如对前期训练过程中心理状况不佳的情况进行专项训练,使运动员能够系统地提高;最后要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形成系统健全的训练机制。
五、结语
回顾心理训练在体育赛事中的发展,不难发现自信心是获得比赛胜利的内在源泉和动力,积极的思维方式是战胜对手的关键。因此,赛场上运动员需保持自信,以完善的技术和体能为基础,以高昂的斗志和热情迎接挑战。
综上,运动员的心理诊断及训练是运动员训练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尤其对射击运动而言,最大的压力来源于自身的不稳定因素以及自我期盼。所以,了解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的最佳心理状态、实施有效的训练方法和策略,可为运动员在比赛中达到预期的运动效果、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基础,也为今后我国解决竞技体育中面临的种种问题提供新思路、开辟新路途。
参考文献:
[1]包俊.浅谈射击运动员心理调控训练的重要性[A].西部体育研究(2020年合集)[C].2020:4.
[2]单雪.射击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的实证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4,35(06):72-74+82.
[3]佟林.射击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9,41(06):126-128.
[4]杨鑫辉.射击运动员心理特性测试与反思[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2):62-66.
[5]孙安.射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实践路径解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1):53+55.
[6]邹军.射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实践路径解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8):59-60.
[7]周成林,赵洪朋.心理技术在我国竞技体育运动中应用的回顾与展望[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02):59-64.
[8]刘淑慧,李京诚,李四化,等.一个奥运冠军的诞生——记射击运动员邱健的奋斗历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04):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