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颖
2020年5月21日,湖北一家医院的血液透析室。图/人民视觉
血液透析行业热起来了,很多原本不受关注的公司都有资本来问询。
最热门的消息来自两家血液透析产品企业。2022年6月10日,证监会披露山东威高血液净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威高血液净化”)提交境外发行材料。这意味着,威高血液净化距离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又近了一步。
另一家血液透析企业山外山,则从新三板退市后,在6月6日顺利通过科创板审核。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首选方案,因患者多、治疗周期长、次数多、医保报销比例和额度高,是个可“闷声发大财”的小领域。股神巴菲特也曾多次加持美国血液透析服务提供商DaVita(德维特)。
在中国市场,血液透析医疗服务主要由公立医院提供,企业的主战场在上游透析设备和耗材,其中技术壁垒最高的是透析机和透析器。
鼓励国产医疗器械替代进口的政策虽不断传出,上游透析设备和高值耗材的格局变化却不大,外资企业约占国内市场八成。要说明显的变化,高特佳投资人王海蛟对《财经》记者分析,“现在上市的门槛降低了,给了企业更多的融资机会。不少医疗器械公司选择分拆上市,能够让各板块得到好的估值。”
北京亿生康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琛,九年前开始考察国内外的血液透析企业,发现这个行业门槛高,外人不容易进入。
李琛考察后没有入局,能挖掘的“好的标的太少了”。血液透析企業的主营业务有三部分:血液透析设备、血液透析耗材和血液透析医疗服务。
在一些低端透析耗材领域,基本可以实现国产替代。如血液透析管路,国产品牌占约50%的市场份额,血液透析粉液进口产品占比仅为10%左右。
资料来源:医招采。制图:张玲
资料来源:JOINCHAIN众成数科
占血液透析市场70%的透析机和耗材透析器都是高技术活,大体还是外企的天下。医招采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五大外资厂商的血液透析设备(透析机)销售数量已经占据91.31%的市场份额。
尽管市场占比小,山外山的主要营收来源还是血液净化设备,2021年上半年占比60.01%,毛利率也达到54.35%。
但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山外山还处于亏损状态,其2018年、2019年均亏损,净利润为-2754.06万元、-3493.33万元。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山外山的连续性血液净化设备可用于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多器官衰竭的治疗,市场供不应求,整体价格处于高位,其血液净化设备整体收入比2019年翻了一倍多,公司净利润增加至1833.41万元。2021年上半年随着疫情缓解,连续性血液净化设备的市场回落,相应部分收入减少比去年同期下降22.96%。
另一家国产龙头威高血液净化,近两年也有所增长,根据医械洞察数据,威高血液净化在2021年的血液透析设备市场占有率上升到14.8%。
血液透析中成本最贵的是透析器。智研咨询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单次血液透析费用为400多元,其中血液透析器成本约110元,占比达27%。
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1》数据,透析器市场外资品牌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费森尤斯市场占比超过50%。
各地医用耗材集采推进对这个行业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这被视为国产品牌抢占市场的重要机会,另一方面,这也无可避免地导致压价。
2021年安徽省血液透析器集采,价格平均降幅53.9%,均价从110元左右降至50元左右。2022年5月,黑龙江、辽宁联合对一次性使用透析器等血液透析类医用耗材集采,整体平均降价26.46%。
山外山2021年耗材收入下降4.84%,主要受集采影响,经销耗材销售收入下降。
“集采中,进口透析器也可以把价格压得很低,而国产企业没有办法通过价格翻盘,原因还是核心技术没有突破,降价幅度有限。”李琛分析。
制约国内透析器竞争力的一项关键技术,是用于透析膜的聚砜膜纺丝技术。透析膜可以说替代的是人体肾脏,需要兼具生物安全性以及生物功能性。
这类核心技术握在德国、日本的一些企业手中,国内企业要进口原材料滤纸,自己再生产成透析膜。据李琛观察,国内不少高校在攻克透析膜,但进展不大。
国内企业的技术差距,从专利申请上可窥见一斑。2022年5月,一篇《中国血液透析膜专利情报分析》论文指出,中国血液透析膜领域专利申请集中度较高,前十位申请人中有五家国际企业上榜。并且,含金量高的专利集中在外资企业手中,中国还没有形成具有进攻性或保护性的专利布局。
在上述榜单上仅有一家国内企业,即威高血液净化,而其主要是引进日本企业的合成膜透析器生产技术,自主研发还是相对不足。
山外山也在研发。其招股说明书称,血液透析器的关键原材料(中空纤维膜)目前处于研发早期,存在研发失败的风险。如若失败,也可通过采购境外公司的中空纤维膜进行血液透析器的组装生产。
眼下解决的方式是合作。威高血液净化称,已和一家德国公司合作,基于此,可研发生产与进口产品效果相当的聚砜膜透析器。
国内企业最大的成本优势是人力成本低,近年来外资企业费森尤斯、贝朗医疗、日本旭化成相继在中国独立或合资建厂,因此成本正在全面与国产企业相近。
跨国企业已将注意力转向新市场——家用透析市场的腹膜透析。虽然这一高端市场目前只占血液透析市场约5%的份额,但在李琛看来,“前沿市场都需要逐步培养、扩展。而国内企业目前在这一领域,无论是设备还是服务都有较大差距”。
山外山即将登陆科创板,拟募集资金12.47亿元,用于血液净化设备及高值耗材产业化项目、血液净化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网络升级与远程运维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等四个方面。
“国产企业虽然价格优势不明显,但准备充分的企业还是有扩大市场的机会。”王海蛟认为,“集采是一次考试,如何答题要看企业策略,以及后续的实际操作能否按照计划执行。”
资料来源:《中国血液透析膜专利情报分析》,钱林,2022年5月,中国科技信息第9期
血液透析企业的另一条挣钱路,是与医院共建或自建血液透析中心,提供医疗服务项目,最好是连锁。
国际巨头费森尤斯最主要的收入,就是来自透析服务。2018年,在费森尤斯主要业务营收162.33亿欧元中,透析服务收割114.2亿欧元,占比近70%。
血液透析中心在中国原本也有不错的运营基础,患者数量稳定增加、医保支付政策明确。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3.27万人。
2012年国务院将尿毒症列入“大病医保”,各地血液透析费用医保报销比例不同,但总体报销比率能达到80%。之后,一些省份发布政策鼓励建独立血液透析中心。如威高集团旗下已有血液净化中心近100家,另有四家肾脏病专科医院。
然而,医保虽然为血透治疗兜底支付,但也严格限价。一方面规范血透门诊特定病种限额,如在年度限额基础上增加对月度限额的管控;另一方面加大检查力度,2022年6月國家医保局联合多部门的飞检,将血透作为重点检查领域之一。
加之,2020年《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出台,提出一家独立血液透析中心必须配备一名肾脏病专业的主治医师和一名副高职称的人员。根据央视新闻报道,目前中国注册的肾内科副高职称的人员不到3000人。招人难、成本高增加了血液透析中心的成本。
“连公立医院的血液透析中心也很难挣钱,除了卫健部门分配固定的患者,多一位患者都不想收。”一位业内人士说。
山外山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中披露,还在运营的九家血液透析中心中,仅九龙坡透析中心、铜梁血液透析中心在2021年实现盈利,其余七家均出现亏损。2019年至2021年,医疗服务板块接连亏损千万元以上。“北京一家连锁血液透析中心做了12年,至今亏损,这是行业普遍现象。”李琛感慨。
华润医疗集团采取合作策略。2017年与美国肾透析服务提供商DaVita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华润目前仍在增加对血液透析连锁的收购。”上述业内人士介绍。
由于服务成本占比的提高,血液透析中心能够留给设备、耗材的资金就更少,这对以卖设备为主的国产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个容易开拓的市场。
“能看到政策影响下,利润越来越薄是必然趋势,在和外资企业竞争中如果没有技术优势,局面很难扭转。”李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