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交通规划体系框架下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

2022-07-07 09:14
工程与建设 2022年3期
关键词:自行车道分区步行

孙 茜

(安徽国顺交通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51)

1 案例概况

2018年伊始,安徽省政府就提出对步行、自行车交通进行统一规划,在加快慢行网络体系构建速度的基础上,使试点项目得到贯彻落实。该规划强调以治理交通堵点为前提,以绿道标准为依据,对原有步行道、自行车道进行改造,使居民的出行环境得到改善。有关部门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将新增绿道长度定为500 km,新增停车泊位数量约5万个,力求打造集主道、次干道和支路于一体的路网体系。

2 交通规划设计原则

2.1 连续性

本项目强调以城市道路等级和现有布局为依据,对相应交通网络进行打造,保证该网络可将自行车道、步行道涵盖在内,使骑车人、行人的出行变得更加通畅且高效。在设计相关道路穿越小区和公园所采用方案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通过对网络密度进行提升的方式,为出行连通性提供保证。对过街设施、交叉口进行设计的重点,通常应当落在连续性上,最大限度地避免断点出现。

2.2 舒适性

无论是改造道路还是新建道路,均要确保通行环境及空间质量符合居民要求,尽量提高所设计系统的舒适度,使其吸引力得到显著增强。结合旅游系统还有城市景观对交通系统进行设计,科学整合旅游热线、景观走廊与交通系统,通过对公共空间、城市景观进行串联的方式,使环境品质得到显著提升[1]。

2.3 安全性

一方面要为骑车人、行人安全提供保障。切记不可通过将机动车道拓宽或其他方式,对自行车道还有步行道进行抢占,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做到完全隔离各交通系统,优先选用物理设施对不同分区进行隔离。

3 城市步行规划设计

3.1 网络规划

步行网络的基本构成要素为过街设施、步行道路,其中,步行道路又分为专用路和步行道。本项目所涉及景区、公园内部的步行道路为专用道路,对专用路进行设计的重心应放在景区和公园内部道路上,此类道路对社会公众开放,即使需要进行封闭管理,相关人员也应当考虑到开放后公众所提出的需求,调整设计方案[2]。

3.2 空间及环境设计

3.2.1 空间设计

综合考虑功能定位、用地属性还有安徽区位条件,在保证行人所提出的停留及通行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对步行道的横断面进行设计。相关人员应对横断面进行科学划分,确保不同分区间具备应有的连续性,无分区冲突或是分区重叠的情况存在。

在设计过街设施时,以下内容需要引起重视:一是除快速路主路的其他道路,均可采取平面过街方案,由相关人员以机动车、行人流量为依据,判断是否需要安装信号灯;二是尽量缩短行人过街路线的长度,如果人行横道线的跨度较大,可酌情对阻车桩或其他设施进行安装,避免出现机动车借道行驶的情况,为行人安全提供保护;三是对安全岛进行设置时,通常需要在恰当区域设置减速标志,避免机动车与行人发生冲突。

3.2.2 环境设计

步行路面应做到铺装平整,根据现场情况调整排水坡度。本项目的现场高差变化明显,要对其进行缓坡处理,以保证行人安全。铺装所用材料应满足经济、透水性佳和舒适防滑的要求。对于分岔口、起止点以及步行道转折处,施工人员应对路面色彩或铺装材料进行变化,确保行人能够做到准确区分各决策点。

作为组成步行系统所不可缺少的部分,绿化所用植物应以地被植物、乔木和灌木为主。在实际施工时,大范围种植遮阳效果理想的乔木,确保乔木与周围停车设施、座椅充分结合,为行人停留以及等候提供便利。行道树的绿化形式应为平树池,该形式强调以人行道高度为依据,对树池缘石、覆盖板进行铺装,为行人通行创造条件(图1)[3]。另外,本项目所种植绿化植物均为本地植物,无根系发达植物及名贵植物,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保证植物成活率,使施工效果达到预期。

图1 平树池

4 自行车交通设计要点

4.1 公共系统

自行车公共系统的服务对象是公共交通和短距离通勤。作为公共服务的一种,该系统的作用主要是为公共交通提供补充。因此,无论是在前期规划、中期施工,还是在后期运营方面,相关人员均应对其所具有的公益性加以考虑。安徽省对该系统的定位是共享机制,这也决定在本项目中,该系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公益性和使用便捷。对自行车结构及外观进行个性化调整,为日后的管理还有运维提供便利。为确保该系统可长时间处于稳定运行状态,设计人员以当地情况为依据,对监控系统进行了设置,优先选择电车作为调度车辆。

4.2 网络规划

自行车网络的构成主体为自行车道路,通常分为专用路以及自行车道。对自行车交通进行分区的目的,主要是对各区域所存在的交通差异进行体现,以有关部门所颁布的发展政策为依据,综合考虑出行特征和其他相关因素,对个性化规划进行设计[4]。

现阶段,安徽省内的自行车交通主要分为三类,各类分区均有明显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Ⅰ类分区以自行车出行为主,其特点是相关设施完善且网络密度较高,通常覆盖政务区、商业区等区域;Ⅱ类分区需要同时考虑机动车与自行车,往往配有自行车所需的专用设施,网络密度相对较高,如大型居住区和城市副中心;Ⅲ类分区仅配备基础设施,作为上述分区的补充分区而存在。

4.3 空间及环境设计

目前,国内仅有快速路主路不需要对自行车道进行设置。在设置自行车道时,相关人员需要将重心放在功能分级以及道路等级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保证自行车道所具有的宽度符合使用需求[5]。

表1 自行车道推荐宽度(单侧)

在设计过街带时,有三方面内容要引起重视:首先是尽量缩短过街路线的长度;其次是在交叉口附近设置停止线,根据自行车特点安装可独立控制的信号灯;最后是对过街带进行彩色铺装,通过设置醒目标志的方式,为自行车提供有效引导。

5 结束语

结合实际案例可知,对自行车、步行交通的设计工作进行贯彻落实,可为城市交通当前还有未来的建设工作提供全新思路。相关人员应做到以专项规划的设计为立足点,综合考虑规划管理、现有规划体系,打造将宏观及微观涵盖在内的技术流程,使自行车、步行交通所具有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城市交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自行车道分区步行
魔方小区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全球最长”太阳能自行车道投入使用
太阳能自行车道(环球360)
步行回家
法投资4300万建自行车道
修建自行车道有助于提高市民健康水平
大型数据库分区表研究
大空间建筑防火分区设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