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化痰通络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观察

2022-07-07 03:37吴金云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通络缺血性西医

吴金云

(淳安县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17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多发人群为中老年人群,具有起病急、进展快,致残率、致死率高、并发症复杂等临床特点,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虽然血管再通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人群对该病认知度低、院前救治能力不高、院内急诊延误等因素及溶栓治疗时间窗的限制、出血并发症等因素,影响了溶栓的疗法应用及成功率[1-2]。中医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上历史悠久,中西医结合在该病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3]。笔者2019年4月—2020年4月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了自拟化痰通络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淳安县中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1∶1比例通过随机数字表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患者29例、女患者21例;年龄65~83岁,平均(77.69±6.56)岁;病程24~72 h,平均(38.5±9.5)h。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患者30例、女患者20例;年龄65~85岁,平均(78.29±6.72)岁;病程26~72 h,平均(40.5±8.5)h。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相关诊断标准[4];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中“中风病”中分型标准,证属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5]。

1.3 入选标准 1)符合上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2)年龄65岁以上;3)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3)由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风心病、冠心病合并房颤等引起的脑梗死者;4)过敏体质者及对本临床观察用药过敏者;5)合并主要脏器及系统严重疾病者;6)伴精神疾病者;7)依从性差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4]入组后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吸氧,心电监护,调控血压、血脂、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组织代谢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对症等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医常规辅以自拟化痰通络汤进行治疗,方药组成:天麻、白术、丹参各15 g,胆南星、全蝎、桃仁、红花、茯苓各12 g,半夏、陈皮、赤芍、香附各9 g,大黄6 g,随症加减,日1剂,水煎两遍,两煎混合,共得药汁约300 mL,分早、晚两次口服。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连续治疗3周。

2.2 疗效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风病”的临床疗效评定分级标准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疗效进行评估[6],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

2.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NIHSS量表[7]评定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其涵盖意识与定向力、凝视、视野、面瘫、上下肢运动、肢体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等,NIHSS量表评分在0~42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大。2)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8]来评定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其包括进食、穿衣、洗澡等10项日常生活能力考察,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佳。3)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采用脑卒中患者专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S-QOL)[9]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及计量资料分别采用t与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 结果

3.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各项评分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ADL评分及SS-QO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ADL评分及SS-QOL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组患者各项评分比较分)

4 讨论

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患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变化趋势。由于其病死率处于较高水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及生命安全。因此,临床上应采取强有效的措施对该病进行治疗,探寻最佳治疗方案。西医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目标是通过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缺血半暗区脑组织血供,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常规治疗方案为溶栓、抗凝、降纤、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治疗、康复治疗、改善脑循环等[10]。中医通过针灸、中药等方法整体调节、辨证施治,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上亦发挥了显著作用[1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属中医学“中风病”范畴,主要表现有猝然昏扑、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以及意识不清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昏迷。临床上常采用的西药常规降颅内压、抗感染、抗凝血以及抗血小板等联合治疗方法,效果尚不够理想。因此,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体征[12-13]。从中医学角度分析,该病多因患者年老体衰、或素体亏虚,加之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欲过度、内伤劳损等因素,导致患者阴阳失调、气血逆乱,风火相煽、痰瘀互结,病机不外不外风、火、痰、瘀、虚、气诸端[14],几者常相互影响,相兼为病。本文讨论的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为临床常见证型,笔者针对患者痰浊内聚、风痰相兼,阻滞经脉,血脉瘀阻的病机特点,确立了祛风、活血以及化痰通络为主的治疗原则,拟方化痰通络汤与西医常规疗法相配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方中天麻味甘、性平,入肝经,有息风化痰通络之功效;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半夏与天麻相配化痰息风,为治疗风痰之要药。胆南星味苦、微辛、性凉,可清热化痰、息风定惊,《药品化义》云其:“主治一切中风、风痫、惊风,头风、眩晕……”。陈皮味辛、苦,性温,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可使气顺痰消。白术味苦、甘,性温,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之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有健脾利水渗湿、宁心安神之功效;白术与茯苓相配健脾利湿,杜生痰之源以治痰之本。香附味辛微苦甘,性平,有理气解郁、宁心安神之功效,可使气机顺畅以助气血畅行。全蝎咸辛,平,其性善走窜,善搜风通络,有息风止痉、通络止痛之功效,《开宝本草》载该药疗:“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涩,手足抽掣”。桃仁味苦、甘,性平,红花味辛、性温,桃仁与红花相配活血祛瘀;红花黄色素具有扩张血管、抗凝血、抗炎、抗氧化应激作用[15]。 赤芍有祛瘀止痛、凉血消肿之功效,《滇南本草》记载该药:“泻脾火,降气,行血,破瘀,散血块,……”;芍药苷具有神经保护作用[16]。丹参味苦,性微温,具有活血祛瘀、凉血养血安神之功效,日华子本草》记载丹参:“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四肢不遂”;丹参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循环等作用[17]。大黄逐瘀生新,通腑泄热《日华子本草》记载大黄可“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全方共奏清热化痰息风、活血祛瘀通络之功效。

本文结果显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汤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0%,显著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之总有效率72.0%,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ADL评分及SS-QOL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表明自拟化痰通络汤可显著提高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同时可更显著促进患者神经损伤程度的改善,更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化痰通络汤辅助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通络缺血性西医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脑脉泰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丹参通络解毒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tg5、Beclin-1及LC3表达的影响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滋阴养血通络贴对痛风肾蛋白尿影响的临床观察
两手
洪昭光:中西医将相和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
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脑卒中
通络熄风汤治疗面肌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