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纪丽,郭二涛,仝甲钊,张云鹤,宋慧琴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病理科;2.消化内科,河南 开封 47500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作为炎症性肠病的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由于该病的慢性、易复发性等特点,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增加社会经济负担。目前,国际上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包括基因遗传学研究、肠道微生物学研究、免疫病理学研究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较多的发展方向。本研究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黏膜活检组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比较不同年龄UC患者病理特征,以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和合理用药。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16例,均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70例、女46例,年龄13~84岁、平均(50.00±16.26)岁。
1.2 黏膜活检及病理特征评估 应用电子肠镜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全结肠检查。退镜时,取直肠炎症最明显部位的黏膜3~5块送活检。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后病理学观察。慢性炎症细胞主要评估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急性炎症细胞浸润指中性粒细胞。根据固有层细胞浸润程度分为无、轻度(轻微但明确的增加)、中度(中等增加)和重度(明显增加)。隐窝结构的改变主要从隐窝扭曲、分支、萎缩、表面不规则几个方面进行评估,分为4个等级:无;轻度(轻微但明确的结构改变);中度(中等改变);重度(明显改变)。由2名资深病理科医师读片。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年龄UC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16例患者活检病理结果提示,3例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为黏膜内癌,病理结果符合溃疡性结肠炎共112例,临床与病理符合率为96.6%。不同年龄组患者间,性别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男性在青年组(<44岁)和老年组(>60岁)的比例偏高,女性在中年组(44~60岁)比例偏高,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患者的性别比例和取材部位比较[n(%)]
2.2 UC患者病理特征 112例UC患者中,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达100.0%,急性炎症细胞浸润为92.0%,出血为98.2%,溃疡/糜烂为90.2%,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89.3%。腺体方面排在首位的是腺体萎缩(75.0%),其次是隐窝炎(71.4%)。见表2。
表2 UC患者主要病理特征表现
2.3 不同年龄UC患者病理特征比较 不同年龄组UC患者慢性炎细胞浸润程度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中年组以轻度慢性炎为主,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UC患者病理特征比较[n(%)]
黏膜活检的病理分析可对炎症性肠病进行早期诊断。本研究结果显示,UC患者黏膜的病理变化主要为急慢性炎细胞浸润、出血、溃疡/糜烂及隐窝炎症细胞浸润。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精神心理因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同时溃疡性结肠炎症状可加重患者的精神心理负担。本研究结果显示,44~60岁的女性UC患者比例较高,原因可能与该年龄段的女性处于围绝经期、激素分泌不均衡有关。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中年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主要以轻度慢性炎细胞浸润为主。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尤其在大多数轻中度患者缓解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目前缓解患者腹痛、腹泻的药物主要为胃肠解痉药,但抗胆碱能药物可诱发中毒性巨结肠。因此临床可结合病理结果合理用药。
综上所述,性别可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流行病学参考指标之一,患者黏膜活检的部分病理学指标可反映溃疡性结肠炎的严重性。但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样本例数过少,可能会对统计分析造成一定的偏倚,影响结果的可信度,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也会进一步增加样本例数进行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