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对初中生学业倦怠影响因素的调节作用

2022-07-07 01:13马晓静胡一博张宝山
健康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完美主义同情消极

林 瑶,马晓静,胡一博,张宝山,2

(1.陕西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2.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分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1)

0 引言

学业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心理亚健康状态。当学生长期处于较大学业压力之下,就会导致低自我效能感,并且出现逃避学习的行为,也就是说,学业倦怠会对学习效率及最终成绩产生负面影响。Guidetti等的一项研究指出,学业倦怠程度越严重,学生越难集中注意力。而在长时间学业倦怠无法缓解的情况下,学生极有可能表现出不良学习行为,甚至损害其心理健康引发抑郁、焦虑等问题。Wang等的研究也表明,学业倦怠的增加正向预测青少年抑郁水平的增加。因此关注学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完美主义被认为是对青少年学业倦怠有重要影响的人格特质,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它是指一种力求高标准地完成任务的认知行为倾向并伴随批判性自我评价倾向的个人特质和思维方式,是一种多维度的心理建构,另外青春期又被称为完美主义发展的潜在关键时期。Gaudreau等指出完美主义是影响学业倦怠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一项聚合交叉研究中,Garratt-Reed等以126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现完美主义忧虑与学业倦怠的所有要素(疲惫感、缺乏感和愤世嫉俗)直接相关,并通过反复消极思考与疲惫感和愤世嫉俗间接相关。但是,以往许多研究都将完美主义视作一个整体来探讨其对学业倦怠的消极影响,而完美主义并非总是对个体产生消极影响。有研究者将完美主义细致划分为消极完美主义(对自己行动的怀疑、对错误的过分担忧等)和积极完美主义(乐于从事艰苦的工作并获得乐趣),并指出积极完美主义能够带给个体积极影响。Kanten的研究发现,那些具有消极完美主义特质的员工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工作投入更少、生活和工作满意度较低,且他们的痛苦、抑郁和情绪耗竭水平高于积极的完美主义者。由此可见,完美主义的不同维度对个体的行为与感知有不同的影响,且消极完美主义可能成为中学生学业倦怠的风险性因素,而积极完美主义则可能是其保护性因素,例如,双过程模型就认为消极完美主义总是与学生的学业倦怠高度相关,而积极完美主义总是与学生的学业卷入高度相关,这一模型得到了以482名中国大学生为被试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的支持。然而,通过检索前人文献,很少有研究关注完美主义的维度与中国中学生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尤其考虑到当下中学生面临相当大的学业压力,因此有必要就此进行探讨。

和积极完美主义相似,自我同情也被认为是学生学业倦怠的保护性因素,它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主要指在经历失败时进行自我关心而非自我批评的态度。自我同情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如情绪幸福感、好奇心、心理弹性,均有积极影响。而当青少年面对压力时,自我同情也能作为一种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来应对压力,自我同情把个体从评价体系中剥离出来,并在建立共同人性的基础上认同自己,是对自己的一种积极情感立场,代表了对自己的善意和关怀,使得个体更有可能抵御危害身心健康的风险因素。Narimani对373名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在面对学业压力时,自我同情会给学生的学业带来积极影响,降低他们的学业倦怠。因此,在中国,当中学生面临学业压力时,自我同情很可能也是其学业倦怠的保护性因素。

社会性别角色理论是理解性别差异的重要理论依据,该理论认为正是社会文化环境对不同性别角色有不同的期待和预期的认知,才造成了性别角色之间的差异。有研究发现,中学生在女性性别角色观上,女性得分普遍高于男性,表现为女性对自我的期待要比男性高。考虑到现代社会男女平等观念的发展使得女性比任何时候都更关注自我的成长,以及中学阶段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得女生意识到性别偏见的存在并渴望打破,因此她们同样面临学业倦怠的问题。其次,女性相比男性会更多使用情绪调节策略,因此在面临学业压力时,女生可能通过向好伙伴倾诉的方式缓解学业倦怠带来的巨大压力,而男生可能会采取“硬扛”的方式来应对学业倦怠,反而加剧了学业倦怠对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然而通过检索前人文献,我们发现,性别因素对个体倦怠水平调节的结论并不一致,有研究表明个体的倦怠水平会受到性别因素的影响,但也有研究表明性别对学业倦怠各维度均无显著影响。考虑到男女生在性别角色上的差异以及学业倦怠对中国中学生身心健康消极的影响,有必要就性别在不同因素对学业倦怠的影响中扮演的角色作进一步研究。

综上,以往的大量研究关注了中学生学业倦怠的问题,探讨了完美主义对学业倦怠的影响。然而,作为对中学生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的心理特质,完美主义的不同维度以及自我同情对中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却鲜有关注,且性别在学业倦怠与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调节机制尚不明晰。基于此,本研究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拟系统地探讨初中生学业倦怠的特点及其相关的保护因素和风险因素,为制定缓解初中生学业倦怠的方案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法,在陕西省西安市3所中学以班级为单位对初中生被试进行团体施测,共收回问卷907份,整理后得到有效问卷88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02%。

1.2 测量指标

1.2.1 完美主义 采用美国心理学家Frost等编制的多维完美主义量表(FMPS),中文版由訾非等修订,共有27个题目和5个维度,其中担心出错、行动疑虑、个人标准、父母期望属于消极完美主义维度,条理性属于积极完美主义维度。项目采用5点计分,1 = 完全不符合,5 = 完全符合。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4。

1.2.2 自我同情 采用宫火良等修订的中文版的Neff的自我同情量表(self-compassion scale, SCS)。修订后的量表共包含12个项目,其中5个项目为反向计分。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1 = 完全不符合,5 = 完全符合。量表得分越高说明自我同情水平就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77。

1.2.3 学业倦怠 采用吴艳等编制的《青少年学业倦怠量表》,该量表包含情绪耗竭、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3个分量表,共16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1 = 完全不符合,5 = 完全符合,其中7个项目采用反向计分法。量表得分为所有项目的平均分,总均分越高表示学业倦怠情况越严重。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6。

1.2.4 一般人口学资料 自编人口学信息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是否独生、是否住校、是否为班干部。

1.3 数据分析 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使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初中生学业倦怠的保护因素和风险因素;利用PROCESS宏中的Model 1建立以性别为调节变量的调节模型,探究预测变量对初中生学业倦怠影响可能存在的性别差异。<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被试的一般情况 被调查对象的年龄11~17岁,平均(13.07±0.89)岁;其中男生467人(52.53%),女生422人(47.47%);独生子女617人(69.40%),非独生子女272人(30.60%);住校生66人(7.42%),非住校生823人(92.58%)。

2.2 量表得分及学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测量结果显示,被试的积极完美主义、消极完美主义、自我同情和学业倦怠的得分平均数为(3.96±0.68)分、(3.19±0.60)分、(3.38±0.63)分、(2.69±0.68)分。以学业倦怠为因变量,以年龄、是否独生、是否住校、是否为班干部、积极完美主义、消极完美主义、自我同情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为班干部、积极完美主义、消极完美主义和自我同情均显著地预测初中生学业倦怠(<0.001)。见表1。

表1 初中生学业倦怠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2.3 性别的调节作用 以学业倦怠为因变量,以年龄、是否为班干部、积极完美主义、消极完美主义、自我同情为自变量,性别为调节变量(女性编码为0,男性为1)构建调节模型,检验不同性别群体中5个变量对学业倦怠预测效应量的异同。结果如表2所示,是否为班干部与性别的交互效应、自我同情与性别的交互效应均显著,能够显著预测初中生学业倦怠(<0.01)。简单斜率分析的结果表明,班干部身份、积极完美主义、自我同情对女性初中生学业倦怠的负向预测更强(<0.001)。

表2 性别的调节作用

3 讨论

学业倦怠是与初中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当前,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受到由于学业倦怠的困扰,不仅从个体层面造成青少年本人心理和行为的不良发展,甚至进一步影响其同伴关系和家庭关系。因此,更加全面地了解学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青少年学业进步、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发现班干部身份是初中生学业倦怠的保护性因素。这一结果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即相对于未担任班干部的学生,担任班干部的初中生的学业倦怠程度更低。而这可能与学生干部具有更高的成就动机水平有关,当学生担任班干部时可能会赋予自己更多的责任与义务,希望可以在校园生活中以身作则成为同学的表率,这可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他们的倦怠行为。

多重线性模型结果还显示,积极完美主义可以显著地负向预测初中生的学业倦怠水平,而消极完美主义则正向预测了初中生学业倦怠水平,即积极完美主义是初中生学业倦怠的保护性因素,而消极完美主义是初中生学业倦怠的风险性因素,与相关研究一致。根据压力缓冲假说,个体的积极特质会缓和压力对心理健康的潜在负面影响。因此,积极完美主义作为一种典型的积极个人特质,其越明显就越容易缓和学业压力带来的消极后果,从而减少学业倦怠倾向;反之,消极完美主义增加了学业负担带来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增强学业倦怠倾向。此外,结果显示自我同情对初中生学业倦怠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是初中生学业倦怠的保护性因素。这一结果与自我同情理论一致,自我同情可能会通过调节对痛苦情境的情绪反应来促进复原力从而减少个体消极情绪,避免消极行为的萌发。也就是说,当中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我同情时,他们在学业压力之中会有更多的自我关爱对压力进行缓解,他们对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更高,对失败的恐惧也更低,从而降低学业压力给中学生带来的挫败和疲劳以及学业倦怠产生的可能。此外,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对初中生的学业倦怠的预测边缘显著,初中生的年龄越大越容易产生学业倦怠,这与薛绍聪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相对于低年级,高年级学生的学业难度、课业负担、升学压力都更大,因而更容易出现学业倦怠。

本研究还发现,不同性别对学业倦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相比于男生,女生的学业倦怠更容易受到班干部身份和自我同情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文化中权威、能动性、理性和其他与成功领导相关的特征被认为是男性化的,这使得人们认为男性比女性更自然地成为领导者。当女生成为集体中的领导时可能促进了一种男女平等的信念,使女生获得了充分的自信,增强她们的成就动机,并且打破了自性别意识成熟所意识到的性别偏见,因此班干部身份对女性学业倦怠的影响更为突出。另一方面,由于在青春期,女生相较于男生往往具有更加强烈的情绪易感性,且更加善于使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来缓解学业压力,从而增强了积极特质如自我同情和积极完美主义对倦怠行为的影响。

综上所述,初中生的年龄越大越有学业倦怠的倾向,且非班干部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业倦怠,消极完美主义是初中生学业倦怠的风险因素,积极完美主义与自我同情则是初中生学业倦怠的保护因素;相比于男生,初中女生班干部身份、积极完美主义和自我同情对学业倦怠的影响更加敏感。本研究结果启示,教师和家长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个人特质,了解内在因素对学业倦怠产生的影响,对不同特质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干预,如培养积极完美主义和自我同情,以减少学业倦怠的发生。此外,学校与家庭需要给予不同性别群体不同的关注与引导,及时了解其情绪和行为的发展变化。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一,本研究采用横断研究的方法,无法严格论证因果关系,未来可以采取纵向研究方法得到更为明确的结果。其二,本研究侧重研究内部因素对学业倦怠的影响,缺少对外部环境因素的考虑,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更加全面地对学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完美主义同情消极
消极的后果
完美是个坑
不该有的同情
完美主义的内涵和分类
完美主义害死人
Apologizing
让自己发光
同情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
中国人同情苦难加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