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消化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三)

2022-07-07 12:41巫协宁汪佩文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胆红素淋巴细胞肿块

这里我们继续介绍8例罕见消化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患者,女,28岁,咳嗽气急起病有弛张型高热,听诊左下背第七肋底部有支气管肺泡呼吸音,为Ewart征阳性,提示有中量心包积液,二膝以下也有水肿;其手背、颈部、二腋、脐周、肛周、外阴皮肤有色素沉着,皮肤纹理粗,触之有摸毛毯感,皮肤活检为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其真皮层浅表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为黑棘皮病

,这是一种癌肿的标志,可发生于癌前多年,最长的1例为20年。该例患者肺部有颗粒变,心包积液中白细胞2.00×10

L

、血红蛋白20.00 g/L、蛋白质49.00 g/L,有淋巴细胞、红细胞、间皮细胞与瘤细胞。血ALT 120 U/L、A/G 36.00/30.00 g/L,心电图有广泛T波变化。体检心界向两侧扩大、搏动弱,有颈静脉充盈,肝颈回流阳性,肝肋下4 cm质中偏硬,有腹水与下肢浮肿,诊断为恶性腹膜间皮瘤累及心、肺和肝脏,还伴有黑棘皮病。恶性腹膜间皮瘤有石棉吸入史,CT扫描腹壁有饼形肿块的特点,但并非每例患者均有这些表现。

患者,女,22岁,有反复呕吐隔宿食物,体检有振水声、消瘦乏力,胃肠钡剂透视有幽门、十二指肠不完全性梗阻,十二指肠球后部有狭窄,胃镜示幽门前有结节隆起镜身不易进入,胰头及淋巴结有肿大。胃镜活检有郎罕细胞、淋巴细胞及萎缩性胃炎,手术见十二指肠有环形狭窄,球后有4 cm×4 cm×6 cm硬块,作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病理见:十二指肠有干酪性坏死及郎罕细胞样上皮细胞,胃窦有结核性肉芽肿,胰腺也有结核病变,患者幼年时曾患肺门淋巴结核有钙化。治疗采用抗结核四联,此例的确诊依赖胃镜与病理。

目前,国内外研究应力腐蚀的方法主要有恒载荷法、恒位移法、慢应变速率法等[2]。其中,恒载荷法试样耗材多、周期长,其经济性比较差;恒位移法则对试验装置的要求非常高,操作起来也很复杂;而慢应变速率法克服了前两种方法的不足,且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一方面,慢应变速率法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较高;另一方面,用慢应变速率法可以定量地测量出钢材应力腐蚀敏感性的大小。

患者,男,65岁,因腹痛便秘行肠镜检查发现降乙结肠交界处有狭窄,活检病理为腺癌,癌细胞已浸润至黏膜肌层而行降乙结肠切除术,横结肠与直肠吻合术。手术后有水样泻,为3 000~5 000 ml/d,出现低钠、低钾血症,血钠最低为116.00 mmol/L,血钾最低为1.8 mmol/L的危险水平。肠黏膜无充血水肿或溃疡,腺体与杯状细胞均正常,腺体间有成簇的淋巴细胞及少数浆细胞,CD4

T细胞增多、CD3

与CD8

T细胞减少。服用泼尼松15 mg/d直至缓解,减量又复燃,自服野山参粉后便次减少,以后泼尼松逐步减至5 mg/d,维持3~6个月,该病病因不明,病理有成簇的淋巴细胞的特征而以此命名。

患者,女,79岁,有胆石史多年,这次发病有右下腹痛而右上腹有2个液平段,小肠有扩张积气。CT扫描示回盲部肠壁增厚局部有渗液,结肠也积气,回肠内有一结石引起肠梗阻。大胆石损伤胆囊壁导致结石与回肠粘连而破入回肠不能排出至结肠,需手术取石。

另1例也系老年女性,80岁,有胆石破入十二指肠引起出血,该患者因呕血黑便入住我院。γGT 293 U/L、 ALP 382 U/L、A/G 22/28 g/L、CA19-9 1 000 U/L。CT扫描示肝内胆囊窝有软组织影、胆囊壁增厚,手术取出该结石6 cm×6 cm大小、黄褐色质硬如石。

患者,男,42岁,有寒战弛张型高热1个月余,同时有肝肿大,左肝叶有轻压痛,白细胞(6.00~24.00)×10

L

、红细胞2.4×10

有中度贫血,γGT和ALP均正常。B超示肝内有多个结节,肝左叶有肿块,胃镜示胃底部有外来肿块压迫,服消炎痛后热退。肝穿刺为血性液,4 ml内未见癌细胞,剖腹见右肝有多个黄白色结节,左肝肿块向后生长,肝与胃融合在一起。肝门也有肿块,向后生长的肿块浸润横隔有少量血性腹水,肿块有液化、波动易破裂,病理为恶性黄色肉芽肿,一位老专家称不像癌、不像肉瘤、不像炎症结核的三不像多半是肉芽肿。我们还见1例肺与纵隔的黄色肉芽肿侵犯肺动脉引起血栓形成,其肿块也是黄色与灰白色相间,有异形巨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少许纤维细胞,病理诊断为恶性黄色肉芽肿,这是一种组织细胞源性肿瘤、色黄。文献报道有低度恶性但预后差,被称为malignant fibrous xanthoma,该病罕见生前确诊。

患者,男,76岁,为区中心医院外科主任,因皮肤病在外院接受高压氧舱治疗出现进行性黄疸,大便一度呈陶土色,迅速即恢复黄色但尿色仍深,巩膜呈金黄色,血直接胆红素数值超过总胆红素的50%,尿胆红素++,提示有肝内胆汁郁积,B超CT均未示肝内外胆管扩张,ERCP正常均支持这一诊断。高压氧引起肝内胆汁郁积无先例,当年也无法解答,现知氧化应激是其产生原因,氧的释放也释出氧自由基,其中活性氧有毒性,会损伤肝细胞内各微器,包括产生能量的线粒体、与胆红素代谢有关的光面内质网、胆汁酸与胆红素转运过程的高尔基复体以及排出胆汁酸、胆红素的毛细胆管。授予中药茵陈、生山栀、金钱草、黄芩、连翘、丹参、黄芪、谷芽、炙甘草,清湿热方能降酶退黄与谷胱甘肽抗氧化剂合用1.5个月黄疸尽退,肝酶也恢复正常。

患者,女,39岁,为儿科医师,有胆绞痛发作,4年前作胆石症手术后仍有间歇性腹痛发作。这次伴有黄疸,ALT升至200~400 U/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15/40 μmol/L,手术证明胆总管扩大至2 cm,管壁增厚内有结石0.5 cm×1.0 cm大小,肝、胃、十二指肠连成一片,Oddi括约肌仅1 mm粗,但切开后可扩大至1.5 cm,肝外表良好无硬化。胆汁培养有绿脓杆菌但无症状,是10年前手术治愈后所遗留的,而在这次胆总管手术时才发现,这一情况颇为少见,因为Oddi括约肌狭窄胆汁流不畅易致胆石形成而反复发作。

3.2 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患者,男,60岁,因食欲减退、乏力、消瘦7.5 kg已1个月,膝以上皮肤麻木有外周神经病变。胃镜示:有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呼气试验阴性,舌面光红为镜面舌,血红蛋白51.00 g/L、血小板35.00×10

L

、白细胞5.3×10

L

、网织细胞10.00%、血清铁20.30 μmol/L,铁蛋白7 500 ng/ml,铁结合力66.00,血清维生素B

14.00 pg/ml,叶酸22.00 nmol/L,骨髓呈增生象。治疗予维生素B

与叶酸,血红蛋白升至103.00 g/L、血小板升至200.00×10

L

该网络模拟实验共包含两个操作页面,页面一(图略)包含光源、伊乐藻和一把直尺,学生可以调整光源与伊乐藻之间的距离;页面二(图略)包含实验现象(伊乐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气泡)、一个计数器和计时器、使用说明三部分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计时器和计数器检测出“光源与伊乐藻之间一定距离时,伊乐藻产生的气泡速率,即光合速率”。

这些胆石性肠梗阻均有几个特点:(1)多见于老年女性;(2)结石损伤胆囊壁破入十二指肠或回肠可引起出血或肠梗阻;(3)需要手术取石。

病例1为恶性腹膜间皮瘤可有石棉吸入史和CT示腹膜饼形块为其特点,合并黑棘皮病是以皮肤色素沉着及乳头状增生为特点,好发于颈、腋、外生殖器皮肤褶皱部位的少见病,其恶性型常伴有内脏癌肿尤以腺癌为多见。病例2为胃十二指肠、胰腺结核伴有十二指肠梗阻很少见。病例3为病因不明的淋巴细胞性结肠炎,肠黏膜病理可见成簇的淋巴细胞的特征性表现,其水泻量为3 000~5 000 ml/d,易致低钠、低钾血症,这也是一种少见病。病例4为萎缩性胃炎伴恶性贫血,在中国比西方国家远为少见,可能与种族有关。病例5为壶腹乳头炎引起Oddi括约肌狭窄,较引起胆总管梗阻远为少见,Oddi括约肌纤维化所致此例的狭窄仅1 mm宽须切开治疗。病例6为高压氧舱治疗引起肝内胆汁郁积,并无先例报道,由于氧化应激活性氧产生脂质过氧化累及肝细胞各微器的膜系统,导致微器功能障碍发生肝内胆汁郁积。中药清湿热退黄降酶方与谷胱甘肽合用抗氧自由基有相辅相成之效。病例7为肝恶性黄色肉芽肿的三不像假说,为老专家经验之谈,病例8为大胆石未引起胆管梗阻而导致肠梗阻,也很少见且需手术治疗。

故障被清除后系统应能恢复正常运行且不发生过流及过压现象。从图5的拓扑结构容易看出,接地电阻值越大直流电压的恢复速度将越慢。

以上这些病例是我们数十年医疗实践中所仅见的少数几例,说明这些病的罕见性。

[1]杨国亮. 黑棘皮病//现代皮肤病学[M].上海: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6: 721-722.

猜你喜欢
胆红素淋巴细胞肿块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低氧暴露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研究腹部超声在临床诊断盆腔肿块中的价值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联性*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
乳腺肿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征与病理学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