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倩
摘 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战略部署,初中教育也随之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受疫情和学习方式影响,部分初中生出现了心理亚健康状态。文章总结了所任教的学生两年多的线上学习状况,分析和研究这期间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暴露出的心理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探索出积极有效的对策,旨在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种辅导思路。
关键词:线上学习;初中生;心理问题
因疫情影响,居家上课成为很多学生学习的常态,在心理上可能造成一定的焦虑,且因为观念、作息、认识及行为方面的差异,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部分学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心理亚健康状态。因此,持续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新时代初中班主任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加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探索心理问题疏导、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对策刻不容缓。
一、线上学习的心理变化
笔者任教的班级疫情爆发时正值七年级,经历了两年的疫情,学生、老师和家长们的心理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且在不同阶段暴露出不同的心理问题。
恐慌期。这一阶段家长对疫情没有正确和深刻的了解,担心孩子居家学习期间吃饭、水电煤气、学习效果等問题。教师们没有应对疫情的丰富经验和对策,每天忙于学习线上教学相关软、硬件,并时刻关注着疫情的发展态势。
兴奋期。学生对于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充满好奇,省去上下学在路上的时间也让他们有更充分的睡眠,心理上较为兴奋。家长在这一阶段也伴有较为轻松的情绪,家长也不必在早晚高峰接送孩子,感觉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时间。此时教师仍要学习熟练应用线上教学应用软件;准备线上教学资料;制作线上学习的教学课件等,应对线上教学猝不及防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网络延迟、回音等,研究线上教学策略调整等问题,虽居家办公,但压力较大。
疲倦期。与在校学习相比,一段时间的封闭的隔离环境使学生情绪变得异常敏感,长时间观看电子设备,眼睛、大脑包括脊椎的疲劳,网络卡顿、软件操作不熟等各种因素导致许多学生上课效果不佳。很多学生上课开始注意力不集中,偷偷浏览网页、打游戏。多数家长白天工作,疏于监督,部分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习成绩下滑,继而产生负面情绪。部分沉迷于游戏的学生更加缺少与人正常的交流,甚至出现了抑郁、自闭等心理问题。
焦虑期。家长认为中考冲刺阶段本应是教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答疑解惑,但是目前的线上教学显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家长内心存在焦虑;青春期的学生处世态度、表达方式、行为举止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渴望周围环境的信任和尊重。而在疫情面前,家长和孩子常常同时居家隔离,孩子不能像在校学习那样及时与同学、老师进行沟通,压抑的情绪得不到合理宣泄,常常因家庭琐事和家长发生冲突,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二、线上学习心理问题分析
心理学上有个专有名词叫“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指的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系列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通俗讲,应激源是一个激发事件,应激反应就是我们对于激发事件的反应。“应激”对应的英文是stress,翻译过来有压力、紧张之意,心理应激是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
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境变化或刺激对人施以影响,作用刺激被人感知到或作为信息被人接收,一定会引进主观的评价,同时产生一系列相应的心理生理的变化。通过信息加工过程,就对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如果刺激需要人作出较大的努力才能进行适应性反应,或这种反应超出了人所能承受的适应能力,就会引进机体心理、生理平衡的失调即紧张反应状态的出现。上述列举的线上教学各个阶段学生的各种反应症状即是疫情发生后个体出现的应激反应,包括社会大环境因素造成的因对疫情认知不足引发的恐慌;封闭式居家学习因素造成的压抑和“拘役”感;家庭因素亲子关系不和谐造成的心理压力和伤害;因学习压力、情绪管理不良等个体因素造成的焦虑和烦燥。不同应激水平对个体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一旦反应过度、持续时间过长则需要高度关注,必要时要进行教育疏导、专业咨询和危机干预。
三、线上学习应对策略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建立学校、教师和家庭的协同联动机制,合力构建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成才的生态环境。
(一)按学校部署加强宣传教育,引领学生认识疫情积极面对压力
疫情出现后,各级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严密部署,在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笔者所在学校积极应对疫情,合理安排线上教学,使毕业学年的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学校及时向全校教师宣传和通告疫情动态,并针对疫情期间不同学段的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定期给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召开培训和交流会。为班主任提供抗疫一线的事迹材料和主题教育班会PPT,指导并要求教师们在这一特殊时期注重向学生宣传“抗疫”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疫情,积极面对疫情带来的各方面压力。关心学生成长,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尤其要求对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警察、志愿者的子女,要给予额外的关怀和鼓励。
(二)训练学生心理免疫能力和心理应激能力
班主任是学生精神生活的引领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必须科学有效地把握学生心理,因势利导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晨起引领学生正视疫情,科学防疫。利用每天早班点名的时间,为学生播放主流媒体关于疫情的新闻动态、抗疫前线英雄事迹的视频资料。同时鼓励学生向抗疫英雄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人。
合理利用课间、班会,疏解身心压力。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通过腾讯视频,与教师、同学们一起做篮球操、眼保健操、手语操等适合居家的运动;每个小课间都为学生播放钢琴曲,帮助学生舒缓紧张情绪;班会课播放《偶像万万岁》《我相信》《骄傲的少年》等青春励志歌曲,组织学生跟唱。
课后开展丰富有趣的居家活动。组织学生制作防疫手抄报,并及时给予多元化评价,返校后第一时间张贴上墙。学生在制作手抄报过程中,阅读和摘抄钟南山院士等抗疫英雄的感人事迹,对防疫有了积极的认识。同时趁热打铁,适时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偶像”一词,引导学生认识到如钟南山、袁隆平、屠呦呦这样为国家、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国之栋梁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超级偶像。组织学生周末时“跟家长学做一道菜”“分担打扫房间等家务活”,并要求他们拍照上传到班级群里与大家分享。学生学做家务也学会了感恩,家长们也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坚持每天与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进行沟通,对其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引导,防微杜渐;对于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通过微信与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语音和文字交流,鼓励并指导他们在逆境中成长;定期联系其家长共同商量对策。带领学生参加中考百日拼搏誓师大会,抓住鼓舞学生的最佳契机。将任课教师及家长代表们想对学生说的话录成视频,与学生想说的话编辑在一起制作成短片。大会那天,当学生看到他们四年来在学校学习生活的照片、听见老师和家长们对他们的叮咛和祝福,激动了许久!
(三)与科任联手,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
严控学生课前预习和作业完成质量,加强听课笔记,重视错题整理,在“双减”政策下,既要保证学生休息时间,劳逸结合,又要提升学生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经过多次的疫情线上学习的探索与实践,我所带的班级学习风气浓,学习成绩非但没有后退,反而位居年级前列。
为学生精心设计包括预习、课堂、课后的学习课件和学习任务,这样的学习饱含情境性、趣味性。比如班级的化学老师在线上复习课中为学生们播放活泼的动漫课件来总结实验现象和规律;笔者在讲授作文课时,让学生用扫描全能王处理后把范文传至学习群,大家即时打印出来共同修改,课堂上现场评价、交流改进,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效果。
(四)建立家校协同机制,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疫情期间,有的家长对疫情恐慌,有的因家庭发生变故情绪不佳,与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关系紧张,这种不和谐的家庭气氛给学生和家长的心理都造成很大的伤害。作为班主任,定期召开线上家长会,邀请疫情期间学习进步大的学生和家庭氛围和谐的家长进行经验交流,通过听取别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唤起他们的同理心,鼓励家长和孩子互相理解,进行有效沟通。对于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邀请其家长参加班级腾讯会议,了解孩子线上学习情况;建议家长每天和孩子闲聊“五分钟”,了解孩子当天的感受。建议网瘾学生的家长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学习,帮助孩子平稳过渡;建议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定期找专家进行心理咨询,避免错过最佳康复契机。
经过几轮的线上线下教学和学习模式互換,学生们从最初对疫情的恐慌和对新学习模式的不适乃至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到现在已经逐渐适应了目前的学习和生活模式。他们在与疫情抗争的过程中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律性,相信这些都会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获益匪浅。家长们也能积极配合教师做好家庭教育,做好孩子的陪伴、抚慰和后勤服务。作为班主任,为学生和家长共同的成长感到欣喜。
编辑/李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