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川剧弹戏音乐的学习与分析

2022-07-07 02:15周伟
现代艺术 2022年7期
关键词:声腔板子川剧

周伟

人类的心灵、人类正常的情绪(喜怒哀乐)是相同共通的。音乐擅长表情达意,而川剧弹戏音乐(声腔)在其表现形式上,同样有根可寻。

川剧弹戏自陕西秦腔(秦腔梆子)引入四川以后,由于四川特殊的地理风貌(天府之国),加之四川人的心理素质(活泼开朗、泼辣豪放、灵巧诙谐)、生活方式,以及四川方言(调值高亢)、美学观点和艺术趣味的不同,秦腔梆子逐渐演变成独具四川风格的川剧弹戏,俗名“川梆子”。梆子实为一件打击乐器,在梆子腔系列里,常击打节奏强拍,并与盖板子配合,辅之灵活多变的节奏,形成了一些固有的伴奏模式。

川剧五大声腔“昆、高、胡、弹、灯”,形成了川剧特有的声腔体系。其中弹戏与胡琴声腔同属板腔体。而川剧弹戏音乐(唱腔)伴奏中的川剧打击乐、主奏乐器“盖板子”以其独特的音色与演奏法,构成了一系列弹戏音乐(声腔)。五大川剧声腔,各显其独特的个性,同时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共性。其中的共性伴随着腔与腔之间(腔即各自的旋律),可以很好的融合、渗透、关联。如在川剧的演出中,同一剧目,创腔者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喜好,可用不同的声腔进行创作。

出现这一现象,究其本质是因为腔与腔虽是各自彰显其个性,在呈示其个性的同时,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共性(语言、音调值、川剧锣鼓等)。为此,使得创腔者可以选择不同的腔系进行创腔。虽说不同腔系的音律、调式、旋律、节奏、乐器、演唱、演奏方式各不相同,形式、体裁、风格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同一腔型结构的旋律也因演唱演奏出现千差万别)。然而,人类的心灵、音乐的思维方式是有共性的,加之川剧是一个综合艺术,因而使得他们的共同性能很好地融合。由于笔者从事川剧琴师工作,下面就川剧弹戏音乐所涉内容,作一些粗浅探讨。

一、川剧弹戏音乐(唱腔)的板式结构

川剧弹戏的音乐(唱腔)结构,有着同其它艺术作品相近似的音乐结构。弹戏音乐同样以时间与空间作为音乐载体,它仍然以呈示、展开(再现)、结尾的表现形式,演绎着所属音乐(唱腔)的内容。其间,独具特色的川剧打击乐与盖板子担当着呈示、连接、展开、再现、结尾以及段落划分的功能。

弹戏音乐(唱腔)常见结构表现形式:倒板 三板 散板→间奏 过门 架桥→一字唱腔→大过板→垛子 滚板→二流 齐腔 结束句。以上只是一个结构较全的表现形式。而在实际的剧目当中,可根据剧情发展在结构中增添、删减个中结构,同时也可互换其个中结构。如:倒板→二流→三板→二流→齐腔。

(一) 倒板

在川剧弹戏音乐(唱腔)板式结构中:“倒板”又称之为“导板”。在音乐与腔型上,分为“甜皮倒板”与“苦皮倒板”。它同其它戏曲音乐(唱腔)一样,有着特定的含义与功效。有学者认为它是川剧戏曲中的一种附属板式(拍子属散拍子,即有板无眼)。

导板的功效与功能:营造一种特定的情绪氛围。为演员建立调性音高。即音乐(唱腔)呈示中的开始部分。导板音乐(唱腔)呈示以后,该接什么音乐(唱腔),不同的剧种有着不同的用法,总的来讲,还是视剧情发展与具体音乐(唱腔)而定。

(二)弹戏一字唱腔过门(甜皮、苦皮)

“过门”即音乐、唱腔中的前奏、间奏。一字过门为:三眼板(拍子为四四拍子)。通常在一字唱腔开唱前,有着较为固定的一字唱腔过门,而一字唱腔过门因舞台、剧情发展等因素需要,其结构、篇幅可实时的进行调整,可长可短。

如弹戏甜皮完整一字唱腔过门:

弹戏苦皮完整一字唱腔过门:

从例2、例3分别可以看出:其小节长度为十六小节。其旋律为川剧弹戏一字唱腔(甜皮、苦皮)过门《八板头》。在这里,是为了识谱、记谱、演奏方便,扩大了一倍的记谱。弹戏过门在剧中的具体用法,非常灵活、机动,可根据剧中剧情的需要,灵活地增加与删减。

(三)一字唱腔(甜皮、苦皮)

弹戏一字唱腔在板式上仍为戏曲中的“三眼一板”,简称“三眼板”。

在弹戏一字唱腔里,同样有着“甜皮一字唱腔”与“苦皮一字唱腔”,男腔、女腔之分。弹戏一字唱腔其节奏规范,整齐划一,时而在规范的同时,又求着变化,它开始的行腔与节奏点,常在“三眼板”中眼处进行(即四四拍子的次强拍),并常在末眼处使用延留音延留至下一小节强拍处,从而形成较为典型的弹戏腔型,其后在其结音处,又有着与之匹配的固定过门。

提到腔型,自然离不开对唱词中字句的观察、理解与各字的安排,即老先生们常说的断字、断意、断句的关系(断即判断)。弹戏一字唱腔的唱词常以十字句、七字句等进行呈述(有时因剧情发展、人物性格的描写,也可逐字叠加与减少),而唱詞中字与字、句与句相互的重音位置、逻辑关系,直接影响着腔型类型的选择与演绎。如川剧弹戏折子戏《做文章》徐子元(丑)唱段中的一字唱腔唱词:

(四)弹戏中的二流

川剧弹戏中的“二流”,属弹戏音乐(唱腔)中的另一种板式结构表现形式。它有着固定的旋律音调与锣鼓奏法。

川剧弹戏中的“二流”,仍有“甜皮、苦皮”音调之分。在实际的演唱、演奏中,“盖板子”与“板鼓、木梆子、川剧打击乐”密切配合,形成了乐队以其固定的旋律、音型为演唱者进行伴奏。而声腔与伴奏形成一种很好的“复调”关系。伴随着声腔在乐句中的不同落音(结音),乐队以其巧妙的“顶真格、鱼咬尾”手法,灵活地进行旋律音调的转换,传统弹戏声腔中,把这一形式称之为“还过门”。川剧弹戏音乐(声腔)的记谱,采用四一拍子记谱。如弹戏甜皮二流:

传统弹戏二流的起奏种类较多,在实际的剧目中,它总是与川剧打击乐密切配合,辅之演唱者共同完成。传统弹戏一般是在司鼓的“发眼”中,进行演唱、演奏。期间的速度、呈示、展开、收束等,大都是根据司鼓的板鼓、手式(提示)进行演唱、演奏。传统弹戏中,无论是锣鼓、丝管、弦乐都有着一些较为固定的旋律模式。即:锣鼓牌子、曲牌、声腔等。

(五)弹戏音乐中的齐腔

川剧弹戏中的齐腔即结束句。弹戏音乐(声腔)中的齐腔,有着较为固定的旋律进行,齐腔中的齐,即为音乐、声腔的收束、终止。它可以是某个乐句、乐段的收束、终止,也可以是某首唱段、甚至全曲的收束、终止。

齐腔无论是在音响听觉上,还是理性分析上都具有明显的收束、稳定感。现代音乐理论把它归为终止式。

二、川剧弹戏音乐(唱腔)的调式色彩

川剧弹戏音乐(唱腔)中,其调式色彩是很明朗的,无论是从听觉或是音乐(唱腔)分析上,都是易于辨识的,而川剧弹戏音乐 (唱腔)在调式预置上,常采用徵调式、宫调式。川剧弹戏音乐(声腔),运用“甜皮”“苦皮”在宏观上把握剧目中人物的基本情绪,从而较为灵活地适应剧情的发展与需要。人类的心灵、人类正常的情绪(喜怒哀乐)是相同共通的,音乐擅长表情达意,而川剧弹戏音乐(声腔)在其表现形式上,同样有根可寻。

在现代作曲技术上,有一种称之为“换音技术”的作曲技法,而川剧弹戏音乐(声腔)合理的运用了“甜皮”与“苦皮”上的色彩对比,正是这一技术的较好体现。是“偶然”?還是“异曲同工”?不管怎样,甜皮与苦皮在川剧弹戏音乐(声腔)表现上:“色彩”是丰富的,而在音乐思维表现上,有着较好的逻辑性。

川剧弹戏音乐(声腔)对照:

三、川剧弹戏伴奏主奏乐器“盖板子”

“盖板子”是一件为川剧弹戏音乐(唱腔)伴奏的拉弦乐器。川人有时习惯把川剧弹戏音乐(唱腔)统称为“盖板子”。还有人称之为“川盖板”“川胡”等。

“盖板子”乐器发音原理与中国民族器乐中的拉弦乐器“板胡”极为相似,其琴筒、琴弓、琴码、琴杆比常见的“板胡”要大。它的音色高亢、明亮、厚实,极具穿透力,爆发力极强。在民族乐队配器中,把它划归为高音乐器。在川剧弹戏伴奏中,它担当着领奏与跟腔的任务。

“盖板子”常与川剧打击乐配合进行演奏,触弦时、左手手指需戴金属指套。由于左手戴有指套,使得该乐器的音准极难保证,要达到正常的音准,习琴者要依靠内心听觉,辅之以左手指在琴弦上上下滚动揉弦,调节其音准,并经过长期的训练与练习,方能达到其要求。

在川剧弹戏音乐(声腔)里,“盖板子”的演奏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川剧弹戏音乐(声腔)的一种符号、一种标识。该乐器无论从制作上、演奏技术与风格上,与以前相比较,都有着大幅度的提高,在现代民族乐队配器上,因它特殊的演奏技巧以及风格,已经成为一件不可替代的色彩乐器。所以,要谈川剧弹戏音乐(声腔),必讲川剧打击乐,必讲川剧“盖板子”。

(本文受版面所限,谱例、分析不再一一举例)

猜你喜欢
声腔板子川剧
关于川剧进校园传承经验的探索
助力川剧振兴事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论《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之声腔划分
我的川剧变脸娃娃
学川剧
打“板子”开“方子”,受处分人员“回头看”
苏剧音乐的曲调与声腔研究
浅析梆子声腔的当代发展
信息泄露谁该挨“板子”
浅析清代中后期以来的戏曲声腔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