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过多含糖饮料的摄入会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并提升青少年肥胖发生概率,干预含糖饮料的摄入有利于防治青少年肥胖。本文分析22条国内外文献,对青少年肥胖现状、含糖饮料消费现状进行探讨与研究,并对比国内外限制含糖饮料消费的防控措施,以期为减少我国青少年含糖饮料摄入,降低肥胖發生概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含糖饮料;青少年;肥胖;防控措施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Intake and Obesity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LI Ying
(Guilin Middle School, Guilin 541001, China)
Abstract: Excessive intake of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increases the risk of many diseases, and increases the incidence of obesity in adolescents, intervention in the intake of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can help prevent obesity in adolesc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22 domestic and foreign documents, and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dolescent obesity and consumption of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compare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o limit the consumption of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educing the intake of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and the probability of obesity among teenagers in China.
Keywords: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teenager; obesi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物质水平的提升,饮料制造业也在不断发展,含糖饮料的消费正在逐渐增多。含糖饮料种类众多,主要是指在制作过程中,饮料中添加有单糖或双糖,且含糖量超过5%以上的饮品[1]。目前,很多国家的肥胖人群所占比例有不断上升趋势,青少年肥胖问题也逐渐成为研究重点。现如今我国人们的健康意识在不断提升,为了降低肥胖发生率,人们开始控制高脂肪、高碳水食物的摄入,而含糖饮料的摄入对体重的负面影响也逐渐被大众关注[2]。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关键时期,该时期发生肥胖是成年后高血压、2型糖尿病、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且青少年追求口感,容易接受甜食,因此更应该控制含糖饮料的摄入量,降低肥胖的患病风险[3]。本文就含糖饮料摄入与青少年肥胖的关系进行综述,以便能为制定相关措施,控制青少年含糖饮料摄入提供参考。
1 青少年肥胖与含糖饮料摄入现状分析
1.1 青少年肥胖现状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地未成年超重人数的不断增加,控制青少年肥胖已成为全球学者需要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有研究报道,通过筛查发现我国青少年超重、肥胖在人群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4%与4.1%[4]。通过对泸州市城区的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存在超重、肥胖现象的占14.5%,而且膳食习惯是肥胖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5]。2017年江苏省青少年的超重率与肥胖率分别为17.8%与13.8%,其中男生超重肥胖率(37.0)%,高于女生的超重肥胖率(25.9)%;城市学生超重肥胖率(32.6)%,高于乡村的超重肥胖率(30.2%)[6]。超重肥胖不仅危害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对其心理、行为、认知和智力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为了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目前青少年的肥胖现状应引起多方重视。
1.2 青少年含糖饮料的消费现状
我国是含糖饮料生产和消费大国,市面上很多含糖饮料口感较好,受到青少年的广泛欢迎。世界卫生组织在2015年发布的《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中提出,儿童游离糖摄入量应减至摄入总能量的10%以内,最好的情况是下降至5%以内。有学者发现,现阶段青少年对于含糖饮料的购买以及摄入均处于较高水平。合肥市一项关于高中二年级学生的含糖饮料消费状况的3次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学生含糖饮料消费量每周小于1瓶的比例分别为31.5%、35.4%和38.6%,大部分学生每周含糖饮料的消费量均大于1瓶,而男生含糖饮料每周消费≥4瓶的比例为15.5%,女生为8.5%[7]。四川省富顺县中学的调查中显示,超过50%的青少年一周会购买或摄入超过1份的含糖饮料,12.26%的青少年表示家中随时都有含糖饮料[8]。从我国这些年对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情况来看,青少年普遍存在糖摄入超标的问题。
2 含糖饮料摄入对青少年肥胖的影响
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会影响青少年的体重,含糖饮料摄入过多不仅会增加体重,还会增加龋齿、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风险[9]。含糖饮料与固体含糖食物不同,它没有饱腹感,当青少年摄入大量含糖饮料时并未减少食物的摄入量,只是增加了糖分的摄入量,但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并未发生改变[10]。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含糖饮料多含有大量果糖,果糖代谢并不依赖胰岛素,能通过氧化直接进入糖酵解阶段,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进一步增加了青少年肥胖发生风险[11]。而现阶段青少年肥胖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为了减少青少年肥胖的发生概率,应以预防为主。为了解我国青少年含糖饮料的摄入与肥胖之间的关系,宋永晶等[12]在对上饶中学生的研究中发现,中、高频率饮用果汁类饮料的中学生超重或肥胖发生率为不喝果汁类饮料的3.93~6.97倍,中、高频率饮用含糖饮料与超重或肥胖呈正相关。景方圆等[13]通过对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含糖饮料消费及摄入呈现出增高趋势,含糖饮料消费频率和消费量与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并提出建议控制少年儿童含糖饮料的摄入量。受家庭条件的影响,青少年含糖饮料的摄入量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的青少年含糖饮料摄入量更高[14]。
3 干预含糖饮料的摄入有利于防治青少年肥胖
一项调查研究分析,组织者将超重肥胖的青少年随机分为两组,两组试验青少年每天常规摄入含糖饮料。试验开始后会采取多种方式对试验组青少年进行干预,以此来减少他们对含糖饮料的摄入量。通過对比分析发现,通过干预措施控制含糖饮料摄入量的青少年,能明显使体重减轻,获得良好的肥胖干预效果[15]。限制含糖饮料的摄入能有效减少机体游离糖含量,有利于减少机体脂肪的堆积,让青少年维持一个健康的体脂指数与体重,进而有利于防治肥胖[16]。从正常健康饮食获得身体所需葡萄糖,通过胰岛素进行糖类代谢,有效降低了青少年代谢性疾病发生概率,使其在食物中获得身体成长所需的能量与营养物质,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4 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的行为干预与控制策略
含糖饮料的消费量日趋增长,饮用含糖饮料可导致超重或肥胖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出台了多项决议,建议各个国家实施综合规划,采取对高脂肪、游离糖和/或高盐等食品和饮料征税,对蔬菜水果补贴等经济手段,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对健康食品的摄入,减少对含糖饮料的消费。含糖饮料征税政策减少了匈牙利19%含糖饮料消费量[17]。含糖饮料征税政策在法国生效后,饮料销售额在第一年下降了0.03%,可口可乐的消费量大幅度下降[18]。墨西哥于2014年实行含糖饮料征税政策,当年含糖饮料消费量平均下降6%,到2014年底下降至12%,而水的消费量有所增加[19]。随着我国青少年肥胖率的上升,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问题,我国出台的多种与肥胖相关的政策大多以预防为主,主要强调监测青少年的体重状况与运动情况。此外,针对含糖饮料的消费也采取了一定的干预措施[20]。国家卫生健康委员发布《关于印发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的通知》提出要求:“结合健康校园建设,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食堂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供应”。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年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21],在监测与评价学生超重与肥胖情况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委局在2019年2月联合发布了《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22],要求:“中小学、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确有需要设置的,应当依法取得许可,并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
5 结语
我国青少年现阶段在含糖饮料的消费上处于较高水平,青少年肥胖率逐年上升的趋势,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来预防和改善青少年肥胖危机。①在家庭方面,家长应营造健康饮水氛围,不主动、不鼓励孩子购买含糖饮料,让孩子能在日常活动中多饮用白开水,减少糖摄入。②在学校方面,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健康营养膳食的知识讲座,对学生有警示作用;学校还可以采取相关措施,校内不提供含糖饮料,并限制学校周边含糖饮料的贩卖,用白开水代替含糖饮料,鼓励青少年从正确的膳食中获取活动所需的能量与营养物质。此外,通过加强体育运动,增强青少年体质,进一步减少肥胖发生概率。③在社会方面,应通过创造健康的食品零售和服务环境,提高公众对无糖和低糖食品的可接收性,减少含糖饮料的营销、供应和广告宣传,以及增加含糖食品对健康危害性的公众宣传活动和干预措施。就目前在我国实行的一些管控政策来看,政府已经开始认识到“控糖”的重要性,但针对含糖饮料征税和广告限制的政策很少,进一步研究切实有效的政策仍然值得期待。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含糖饮料与肥胖的相关防控措施文献进行了分析,以便能为减少青少年含糖饮料摄入量的各种政策措施的提出提供参考,在减轻青少年肥胖的基础上,减轻因肥胖人群增多而为国家带来的社会负担与医疗负担。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张姝.沈阳市某区初中生含糖饮料摄入情况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9.
[3]王昕晔.吉林省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现状及综合干预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4]谭亚菲,辛秀红,蚁金瑶,等.我国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5):919-922.
[5]杨容芳,邱明,孙月琳,等.泸州市城区学校青少年膳食和超重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0):1776-1778.
[6]张静,张娟,杨婕,等.江苏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5):778-780.
[7]姚映澄,伍晓艳.合肥市某中学高中生含糖饮料消费情况随访调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9,25(2):139-141.
[8]牟莉,雷雅麟,肖成汉,等.四川省富顺县青少年含糖饮料摄入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20,41(5):779-782.
[9]王佳,邢小燕.含糖饮料摄入与肥胖及代谢性疾病风险的增加[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2):134-136.
[10]王劲东,孙宇,宋玮琦,等.1997―2011年中国7~17岁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摄入与中心性肥胖的关系[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1,25(5):534-540.
[11]蔡豪,何海蓉,张娜,等.北京市九城区中小学生含糖饮料相关知识和行为调查[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8,24(10):50-54.
[12]宋永晶,邓倩,杨茂林,等.上饶青少年饮料消费行为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20,41(4):91-594.
[13]景方圆,李迎君,范春红.中国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与肥胖的相关性研究[J].预防医学,2018,30(5):494-497.
[14]赵莉,黎隐豪,肖成汉,等.含糖饮料与儿童肥胖的关系及其防控政策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20,41(3):468-470.
[15]EBBELING CB,FELDMAN HA,CHOMITZ VR,el al.A randomizedtrial of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and adolescent body weight[J].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2,367:1407-1416.
[16]王宏亮,甘倩,張倩.控制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国际策略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21,42(3):471-475.
[17]ZÁMBÓ L,BAKACS M,ILLÉS,et al.Impact assessment of the public health product tax in Hungary[J].The Europe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20,30(Suppl.5):1231.
[18]BOUCKLEY B.Soft drinks stall in France as consumers trade down: Canadean [EB/OL].(2013-04-23)[2022-03-25].https://www.beveragedaily.com/search?q=Soft%20drinks%20stall%20in%20France%20as%20consumers%20trade%20down%20Canadean&t=all&p=1&ob=score&range_date=date.
[19]COLCHERO M A,POPKIN B M,RIVERA J A,et al.Beverage purchases from stores in Mexico under the excise tax on sugar sweetened beverages: observational study[J].Bmj,2016,352:1-8.
[20]辛军国,赵凯佳,季舒铭,等.中国儿童含糖饮料消费管控现状与对策建议[J].中国健康教育,2021,3(3):
281-284.
[21]佚名.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J].营养学报,2017,39(4):315-320.
[22]佚名.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17):23-30.
作者简介:李颖(1978—),女,广西桂林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学校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