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将“21天双陪伴”模式应用于青少年学业情绪问题的“系统整合式”干预中,可以帮助家长稳定自我系统和家庭微系统,提升家庭教育胜任力,为有学业情绪问题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具体工作方式包括首次线下访谈、在线文字陪伴、每周语音沟通和临别寄语赠送。
【关键词】“21天双陪伴”;青少年;学业情绪问题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48-0017-03
【作者简介】韩璐,南京市秦淮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南京,210016)负责人,高级教师。
一、“21天双陪伴”模式应用于青少年学业情绪问题干预的原因
家长是孩子的重要他人,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学业情绪问题的形成有很大影响。“21天双陪伴”模式由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杨静平老师提出,也称为“线上入户双陪伴”。陪伴师连续21天对家庭日志进行在线分析,示范科学的家教理念和浅显易懂的家教方法,引导父母读懂孩子的情绪,欣赏孩子的个性,理性平和地解决亲子冲突等。将“21天双陪伴”模式应用于青少年学业情绪问题的“系统整合式”干预,可以帮助家长稳定自我系统和家庭微系统,提升家庭教育胜任力,更好地陪伴孩子,为有学业情绪问题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更有效的帮助。
二、“21天双陪伴”模式应用于青少年学业情绪问题干预的工作方式
1.首次线下访谈
陪伴师和被陪伴家庭、学校开展三方会谈,告知活动目的和形式;了解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和对本次活动的期许;了解孩子的养育史、成长史、家庭主要成员、重要的养育者、成长中的重大事件等,对孩子目前的成长问题和家庭教育的困惑予以充分了解;同时,寻找家庭、学校及孩子自身的资源。陪伴师和被陪伴家长签订项目协议。首次线下访谈最重要的目的是陪伴师和被陪伴家长熟悉彼此,建立关系,取得家长和学校的理解、支持。
2.在线文字陪伴
陪伴师建立共享文档,家长每天以文字的形式在共享文档上记录家庭教育日志。文字或长或短,也不拘泥于形式,只要是真实的生活与感受记录即可。陪伴师每天就家长的家庭教育日志做出点评,对哪句话有想法,可以及时点评;篇末还要根据整篇日志写出“陪伴师的话”,对今天的交流主题予以总结和提炼。“21天双陪伴”的第一周,陪伴师要在稳定家长的情绪上做工作,平复家长的焦虑情绪。
3.每周语音沟通
除了每日文字交流之外,一周结束时,陪伴师会与家长进行电话语音沟通或线上视频会议。语音或视频的沟通更为直接,更有利于捕捉信息,是对文字沟通很好的补充。“21天双陪伴”共进行3周,每周的工作重点不同,每周结束时的语音沟通起到了过渡作用,即总结过去一周的互动,展望下一周的工作重点。当然,陪伴师若在家长的文字记录中发现家长有亟须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及时与家长沟通,适时予以指导。
4.临别寄语赠送
“21天双陪伴”结束时,除了结束会谈,陪伴师还会制作一张“临别寄语”卡片送给家长。卡片内容可以是对家长的由衷肯定和赞美,可以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要问题予以点拨,也可以是对家庭和孩子最真挚的祝福和期待。“临别寄语”卡片为整个陪伴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21天双陪伴”在青少年学业情绪问题“系统整合式”干预中的效果
1.加深对项目的理解
家长充分理解干预项目的实施目的及意义,对于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首次线下访谈时,陪伴师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向家长介绍本次系统干预项目的目的、意义及组织形式等,消除家长不必要的担心和疑虑。当家长理解何为系统干预及系统干预的相关理念后,配合度自然提高,这就为整个“系统整合式”干预项目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得到了专业的支持
紧密的在线文字陪伴和语音沟通让家长充分感受到:在这个时代,家庭教育不再是一个家庭的事情,家庭、学校与社会必须携手为青少年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在“21天双陪伴”中,家长可以得到陪伴师无条件的理解、全身心的陪伴和专业的支持,从而降低教养孩子的焦虑情绪。
3.看到了更好的自己
陪伴师把家长在具体生活场景中的家庭教育实践放大、定格,不断点拨,家长很快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在这一过程中,陪伴师帮助家长看到了自己的优点、特长,看到了为人父母的责任感,从而增强其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勇气。这时候的家长不会再因为孩子的成长问题自责,也不用再独自面对教养孩子的无力感。当家长看到了更好的自己,就能在家庭教育中获得更多的掌控感。
4.找到了调整的方向
写日志的过程是家长对自己进行觉察、梳理和调整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引导,家长在亲子沟通时就会重视对自己情绪的觉察和调整,先努力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看待孩子时也能从“问题视角”转变为“资源视角”,能更灵活地处理亲子关系。家长除了能切实体会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还能在“21天双陪伴”中及时从心理健康教师那里得到关于孩子脑电波干预和沙盘游戏辅导的反馈。这些可喜的变化让家长更加坚定了调整自己的方向和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信心。
5.形成了良性的互动
为了助力父母更好地教养孩子,陪伴师注重家庭关系的调整,帮助父母从自己的原生家庭中独立出来,强化核心家庭意识;促使父亲在家庭中,特别是育儿中更有担当,赋予孩子更多勇气和力量;帮助母亲更有智慧地协调好整个家庭的关系,让家庭成员间形成良性的互动。
在“系统整合式”干预实践中,其他几个维度的干预工作都是直接面对存在学业情绪问题的学生,而“21天双陪伴”则是对这类学生的家庭进行干预。各维度的干预工作既能各自发挥优势,又能密切配合,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干预系统,让存在学业情绪问题的学生获得全面的帮助与支持。
四、“21天双陪伴”模式应用于青少年学业情绪问题干预的反思
1.学业的问题往往在学习之外
学业情绪对青少年的学业发展、健康成长十分重要。本项目中,不少青少年学业情绪不佳的原因并不是厌恶学习,而是其他需求未得到满足,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去整合、应对,从而演化成完成学业时感受不佳,渐渐失去学习动力,不愿意学习的状况。学习成绩不理想又会进一步让青少年否定自我,导致恶性循环。及时、有效的“系统整合式”干预对存在学业情绪问题的青少年及其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其中,“21天双陪伴”模式能给予家长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在整个系统干预中显得尤为重要,不可或缺。
2.正视家庭教育的“退转”现象
心理健康教师在对青少年进行沙盘游戏辅导时发现,“21天双陪伴”结束后,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新的挑戰时会出现一些波动,又会回到以前处理问题的模式情境中。在孩子的身上就能感受到这种陪伴结束后的“退转”现象,这是正常的。任何事物的前进都是螺旋式上升的,并且在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家庭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各不相同。家长的成长不仅在“21天双陪伴”期间,更在自己现实的生活场域中。我们相信陪伴的效果,更相信家长自身具有前行和成长的力量。在“系统整合式”干预模式的推进过程中,干预团队借鉴认知行为治疗的回访方式,在“21天双陪伴”结束后加入周回访、月回访,通过回访促进家庭持续地学习和改进,这也是对“退转”现象的积极应对。
3.加强对陪伴师的专业培养
“21天双陪伴”是一项专业服务,配备有爱心又专业的陪伴师是保障此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因此,加强对陪伴师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除了相关理论的学习,还可以通过师徒制、体验式、项目式等实操练习,提升陪伴师的专业能力。陪伴师队伍的壮大和专业度的提升,将有助于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落实,有效促进整体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静平.线上入户陪伴:家庭教育指导新范式[J].江苏教育,2020(8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