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的《成都曲》,描写眼前之景,使用平常之语,却意味深远,有弦外之音,味外之味。“蜀江水碧蜀山青”,诗情画意两交融。我胸中的琴弦,顷刻间被拨动。于是铺开一张宣纸,手捉毛笔,落下浓厚重墨的一个“锦”字。锦江那浩渺的绿水烟波,一场新雨初晴后,山头荔枝轻垂,飘溢清香,这一切,就在笔墨的挥运中逐渐显露出来。行进中的笔锋顺势而下,时左时右,时上時下,如音符在跳跃。空间中悠扬的节奏转换,起伏升降,或疾或缓,或收或放,纵横交织,但总体并不狂野,也无粗糙,而是萧散、洒落、轻松、雅逸。
巴蜀书风,自清末、民国以来,一直是碑帖并重,我亦延续了这种传承。此次创作的这件书法作品,既有碑的质朴古意,又有帖的清丽流动,刚柔相济,方圆并施,干湿相间,枯润交替,既有丰富的墨色变化,又借此展现了作者内在情感在书写过程中的自然流露。
“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衂挫于毫芒。”孙过庭《书谱》里的这句话,主要说的是笔法的精妙之处。但精妙的笔法是作什么用的呢?《书谱》里的另一句话,就清楚的回答了,“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有高超的技术,才能准确地传达出作者内蕴的画意诗情。我的这件作品,有了这种努力,但能否走到这一步,技与道合,当祈观赏诸君明察评判,自无须我来赘述也。
舒 炯
满族舒穆禄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成都市文联副主席,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成都市九三书画研究院院长,成都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蜀都书画院副院长,四川致公书画院副院长,四川大学书法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四川民族学院客座教授,成都大学客座教授,成都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成都市政协第10、11、12、13届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