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钟情篆书数载,常于反思中梳理,举隅数语在兹,仓促管窥之见,以飨同道,权作引玉之砖。
一、自然意蕴之态。汉字乃中华民族智慧之结晶,古代先民“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创造出神奇的表意符號,几经演进为系统之古汉字,质朴自然、古拙烂漫。篆书作为“三江之源”,熔铸象形意境,独具装饰表征,抽象中蕴藉意象。
二、因字立形之变。篆书具有规范、整饬之美。整体上布局规整、典雅平和;结构方正匀停,舒展大方;具言至篆书创作之上,则当力求规避上下齐整、大小等同、弧度单一之“状若算子”,而求其方圆、疏密、起伏、参差、收放诸变。
三、同字异形之美。书作中重复之字难于避免,其当求“同字形异”之变。《兰亭序》二十一个“之”字无一雷同,结体千变万化,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篆书创作亦然。
四、计白当黑之妙。篆书作品适当经营留白空间,此白非空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计白当黑,以“不言之言是为至言”,方寸之地能显天地之宽,能给予观者无限想象空间,天宇开朗,滋蔓落落有致之美感。
五、开创新风之责。笔墨当随时代,艺术来源于生活,书家视角聚当代,与时代同频共振,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从群众中积累素材,敢为人先,开创新风之责,为创作出有时代气息,反映现实生活,主题意蕴丰厚,笔下呈现精彩之优秀佳作而不懈努力,让古老篆书与时俱进,焕发出崭新的鲜活生命力。
马小杰
1970年生,重庆开州区人。西南政法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曾获重庆市第14届、15届“五个一工程”奖,重庆市“艺术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