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羽宇一郎
前段时间,我看到报纸上刊登的一则读者投稿,颇为震惊。那是一则来自一名男大学生的投稿,内容是询问“读书是非做不可的事吗”。
读书是非做不可的事吗?
居然会有人出此一问。读书的意义是如此明确,甚至根本不需要刻意探寻和解释。这是常识中的常识,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至少我个人的见解如此,所以对这样的问题惊讶不已。
事情的起因,是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一天内读书时间为‘零’的大学生占整体的比例约为五成。”对于这一调查结果,各界都传来了担忧之声。针对这种现象,这名大学生发声,表示他有“异议”。
他声称:“我从未感觉到读书是能使我生存下去的精神食粮。”“比起读书,我觉得打工和读大学更有必要。”“读书于我而言和乐器、运动等同,属于兴趣一类。”
假如他直接用这个问题来问我,我想我会这样回答他:
“读不读书是你的自由,你爱读不读。”
毕竟没有人强迫他。
读不读书完全由他自己决定。成年人为不读书的年轻人变多而叹息,但他既然选择无视,那就随他去打工、去学习,当下也好,将来也罢,让他去做他觉得更有意义的事便好了。
然而,读书的趣味知者自知。我们深知,读书会给予我们太多的回报:思考力、想象力、感知力,还有无尽的知识与智慧……读书会培养人的求知欲和生存力。我想,爱好读书的人们一定无法想象没有书的人生。
“读书没什么用”,我们总是听到这样的话。虽说对于读书是否必要见仁见智,但那些不读书的人也许已经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丧失了非常重要的东西。
我感觉,如今无论是政界人士,还是经济、文化行业的人,与从前相比,发言时都欠缺深刻的洞察力与反复考量的过程,措辞变得浅显草率。
这与现代人读书时间骤减不无关系。
也许是由于上述大学生的投稿激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在那之后,报纸上也继续刊登了各种立场、年龄段读者的意见及感想。
其中有一个中学生说,他赞同那个大学生的观点。
他写道:“读书对考试并无助益。我不想把时间浪费在做无用又低效的事情上。”
从这句话里很容易便能读出某种支配着如今社会的价值观。人们被这种价值观毒害,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不正是通过读书才能培养的“自我思考能力”的衰弱吗?
我认为,投稿的大学生和中学生并非个例,恐怕抱有这样的想法和感受的人的数量正在以迅猛的势头增多。
因此,这一现象已经上升到了教育层面,问题严重。
“读书没有用,根本不必读。”
抱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也就意味着,从小无论是游戏、学习还是兴趣爱好都是家人和周围人帮拿主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有很多。
自己做不了主,遇到問题全靠身处的狭隘圈子中的人来解决。这就是我看到的认为“不读书也无所谓”的人所生存的世界。
在被周围人裹挟的狭小世界中苟活,遇事急功近利,这样的生存方式,自然会使精神受到束缚,可身处如此不自由的环境中的人却浑然不觉。每想到此,我便更加迫切地想要伸手探知自由的世界。
人类为了寻求自由,经历了长期的奋斗。他们坚持不懈,努力尝试,创造发明,才终于有了如今自由进步的社会。
这个社会自由度之高,可以称得上是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
然而,在这个看似“一切都可能发生”的自由世界中,如果没有自己的基轴,也就谈不上自由。这就如同失去了指引方向的指南针和地图一般,只能在小范围内徘徊。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自己的基轴呢?
那便是锻造真正的“智慧”,而读书将赐予我们无穷的力量。
读书,会引领我们走向真正自由的世界。
2017年3月8日《朝日新闻》读者投稿详情如下:
读书是非做不可的事吗?
(大学生 21 岁·男性)
据统计, “一天内读书时间为‘零’的大学生占整体的比例约为五成”(《朝日新闻》 2 月24 日早报)。我听到许多因这篇报道产生的担忧和质疑的声音。当然,我也认为读书可以帮助我提高学识,接触新的价值观。但即便如此,就真的可以说不读书是不好的行为吗?
我到高中为止从来没有看过书,但丝毫没觉得有什么困扰。最多也就是阅读速度慢,导致高考时吃了些苦头罢了。
我大学就读于教育系,因此读了很多有关教育及日常社会领域的书。但我从未感觉到读书是能使我生存下去的精神食粮。说实话,读书也许有用,但不读,我也可以活得很好。比起读书,我觉得打工和读大学更有必要。
读书于我而言和乐器、运动等同,属于兴趣一类。读与不读都无所谓。不读书为什么会被社会看作问题而引起重视呢?请告诉我非读书不可的确切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