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玥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媒体融合的战略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广为应用。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当前,智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工具,要合理引导智媒体的使用,不断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建构。
关键词:智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智媒体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人机交互以及5G等新技術为支撑,旨在创造媒体的智慧化、智能化与智库化。目前在技术应用上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效果,各个高校都迅速建立了自己的公众号、微博平台,使得校园信息传达的更为高效;授课形式更加多元,运用多种媒介提高大学生课堂体验感等。但就技术的发展而言,智能化将会不断促进媒体的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智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智媒体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遇
智媒体能承载大量信息,形成可视化数据,帮助教育者根据学生特点制定课程方案。智媒体基于大数据技术,能够辐射整个校园范围内的学生,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结果,精准地生成群体人物画像。无论是从大学生课堂授课角度出发、还是日常的校园管理、舆情监控等方面出发,都为教育者提供了现实依据,以便教育者能够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智媒体能进行信息匹配,根据大学生需求进行性化、定制化、精准化的信息推送。新时代大学生在多元化环境中成长,思想呈多样化发展,智媒体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智能化的信息推送。当前的媒体传播比较单一化,高校相关渠道管理人员整理内容,通过媒体平台传播信息,学生可以在平台进行留言回复形成互动。而智媒体不同于这种媒体传播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传导信息,节省了管理人员的筛选工作以及学生的信息过滤时间;同时也能够将学生的问题快速分类,提高高校行政部门的效率,使得信息传导更加精准高效。
二、智媒体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
智媒体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分组交换技术、TCP/IP通信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等技术的运用,使互联网呈现出鲜明的去中心化、超时空、无限延展等特点。智媒体依托于互联网,使得去中心化的特点进一步扩大,海量的信息容易消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定制性内容容易分散大学生的注意力,以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智媒体弱化了大学生的思考能力。智媒体能够为大学生思政课提供更加丰富的课程体验。但与此同时,由于内容是基于学生数据画像而进行筛选的,学生容易沉溺其中,长期沉浸在经过净化的信息中,而缺乏了全面性、整体性的思考,陷入“信息孤岛”之中。长此以往,大学生如提线木偶一般,逐渐失去了辨别、筛选信息的能力,思政课的成效也会大打折扣,不利于大学生的长期发展。
智媒体监管力度有待加强。就当前高校的媒体应用而言,存在一些“网络爆破”现象。一位教师在给学生上网课时多次遭到匿名骚扰与刺激:有人潜入直播课堂,通过语音辱骂、共享屏幕等方式扰乱课堂秩序。目前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上海法制报、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都对此进行了报道,并且这一乱象得到了基本的整治。智媒体相较于目前的媒体而言更加依赖于计算机、智能算法,这些程序很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如何预防此类问题的出现对高校来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智媒体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
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算法当中。当前,我们仍然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智能推荐更依赖算法模型。就目前情况而言,可将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添加到算法模型中,并且提高优先等级。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算法的不断优化,能够对大学生更加精准的进行推荐,更加符合大学生群体特征,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引领。媒体平台的应用最终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教育者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与教育内容紧密贴合,发挥思政课的引领作用,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利用智媒体把握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教育者要加强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合理运用智媒体,结合自身丰富的理论知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增强思政课效果,使大学生在智媒体环境中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及网络监管。2022年11月4日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对建立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强化网暴当事人保护、严防网暴信息传播扩散等作出详细说明,保护了当事人的安全,以防上述提到的情况再次发生。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完善有关算法运行的保护机制,预防智媒体在校园中被恶意篡改程序,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阻碍。立法部门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健全完善法律制度,为建立良好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论党的宣传宣传思想工作[M].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2] 李峰.主流媒体的智媒体转型发展之路[J].传媒,2021(3)
[3] 黄再胜.人工智能时代的价值危机、资本应对与数字劳动反抗[J].探索与争鸣,2020(05)
[4] 孟健. 斩断“网课爆破”黑手 法律该如何“亮剑”?[N]. 南方日报,202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