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绿色TFP视角下川东北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2-07-06 09:22张涵
客联 2022年11期
关键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张涵

摘 要:农业绿色TFP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本文从投入、技术、产出三个方面,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条路径分析农业绿色TFP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机制。结合川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现状提出提升农业科创能力,激活技术潜力、巩固优势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升级、完善现代农业设施,加强制度保障、树立绿色兴农理念、鼓励生态农业的对策提议。

关键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农业高质量发展;川东北地区;机制分析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跨越式成就。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653亿t,较2021年增加368万t,增长0.5%,我国粮食实现“十九连丰”,谷物自给率在90%以上,口粮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有力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为经济发展筑牢了安全底线。与此同时,农业增长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条件约束,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此背景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以下简称TFP),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现实任务[1]。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现有文献从提质增效,贸易开放,农地规模经营,绿色发展等角度探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但鲜有文献关注农业绿色TFP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川东北地区是我国农产品主产区和国家级生态功能区,在农业发展中更需兼顾环境保护。因此,本文尝试在农业绿色TFP视角下研究川东北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全要素生产率是索罗生产函数中的“增长余值”,即“索罗余值”,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常用此方法衡量“技术进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将非期望产出(污染)包含在内的全要素生产率。农业绿色TFP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绿色TFP的测算,学者们从对不同地区的农业绿色TFP进行了详尽的测算。如潘丹(2012)运用SBM-ML方法,以农林牧渔总产值作望产出,农业面源污染作为非期望产出,测算我国农业绿色TFP,而吴传清等(2018),运用GML指数,以种植业总产值作为期望产出,测算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TFP。二是农业绿色TFP影响因素的研究。如财政支农政策能显著提升农业绿色TFP(肖瑞,2017);农村水电等基础设施对农业绿色TFP提升有显著作用(李谷成,2015);农村人力资本及初等教育能促进农业绿色TFP增长(韩海彬等,2014)。农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对其内涵的界定及在此基础之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刘涛(2021)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王静(2021)从高品质、高效益、高效率、高素质四个维度,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且集中在宏观领域,学者们普遍认为农业绿色TFP提升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如刘志彪等(2020)认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稳步提升。

由上可知,第一,现有文献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界定及水平测度,缺乏对路径的探索。第二,对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的研究大多只强调绿色TFP提升的重要作用,对二者关联性及作用机制鲜有论述。第三,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全国层面,忽视了我国区域间农业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川东北地区作为国家级生态功能区,同时也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农业绿色TFP提升如何促进其农业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又应怎样进行路径选择?本文试图对农业绿色TFP提升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进行研究,结合川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现实条件,探究川东北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

二、机制分析

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创新是第一动力,协调是内生要求,绿色是普遍形态,开放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根本目的;以提质增效为方向,在“保产”的同时注重“提质”,依靠技术创新合理配置生产要素驱动农业增长。农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在提升农业绿色TFP,农业绿色TFP是兼顾资源环境约束下TFP的增长,它以技术革新为驱动,节约生产要素,提高单位产出,减少非期望产出,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升。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农业绿色TFP提升将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以下分别从分别“技术”“投入”“产出”三个角度就农业绿色TFP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

如图1所示,从某种意义上看,农业绿色TFP提升就意味着技术创新[2]。依靠技术驱动,一方面减少要素投入,优化要素配置;另一方面,提高期望产出,减少非期望产出,实现要素使用效益的提升,进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从技术角度看,传统农业模式依靠要素高投入维持增长,导致资源的浪费无法持续,而农业绿色TFP的提升从要素驱动转向技术驱动。TFP常被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大于1代表前沿面技术的进步,换言之就是农业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如良种培育成功,管理技术创新。技术效率大于1代表技术扩散及技术应用取得进展,如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的提升意味着农业科研机构获得技术突破,输出技术解决方案且技术推广应用至农业生产管理的各环节,推动发展动能转换,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支撑。

从投入角度看,農业生产中的要素投入主要包括土地、资本、人力等。长久以来农业发展面临土地不足和土地资源浪费并存,农业资本匮乏,人才流失等问题,农业绿色TFP提升将改善要素错配,畅通要素流动渠道。在制度保障下,农业绿色TFP提升有助于促进土地流转,引导适宜资本下乡,提升乡村人口数量和质量。要素的高效流动又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力水平,消除要素流动壁垒所产生的超额收益,使各要素所有者获得正常的平均收益,实现农业参与主体共享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从产出角度看,农业产出不仅包括期望产出(产值),非期望产出(污染)同样不可忽视[3]。绿色TFP提升首先是农业总产值的提高。农业总产值的提高不是依靠产量的提升,而是在“保产”的基础上“提质”。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生产布局。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形成金融、服务、人力资源及农业实体协调同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在国际竞争激励中,提升品牌力,提高竞争力,攀升国际农产品价值链,不断提高农业经济开放水平。其次是非期望产出即包括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碳排放在内的农业污染的减少。非期望产出的降低要求树立绿色兴农意识,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全面绿色转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模式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4]。

三、川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现状

川东北地区位于川渝陕甘结合部,是四川北向东向的重要开放门户。该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十三五”时期依托特色农业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茶叶、水果、中药材为主的优势产业,农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提升,产品辐射能力增强,但川东北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多因素制约。

(1)产业基础薄弱,优势不显

川东北地区虽然形成了优势产业,但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首先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仍以简单的农业种养为主进行规模化,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阻滞,产业融合发展任重道远。其次是产业链短,产品品牌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导致低端产品供给过剩,但中高端市场占有率低,优势不足,产品不足以满足消费升级后的市场需求。最后是产业体系不健全,农产品安全认证标准,产品溯源机制尚不完善。

(2)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应用水平低

一方面农业科研能力不足,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农业技术研发人员不足,农业R&D投入经费匮乏导致农业技术产出不足以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另一方面,更为关键的是农业技术应用水平低,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使得适宜技术难以本地化,无法有效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3)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公共服务缺失

“十三五”时期川东北地区农村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趋于完善,但物流、互联网等现代产业设施配套不完善。以电商物流为例,川东北地区农产品物流网络规模小,体系不健全,截至2021年。巴中,南充尚未建成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其余地市农产品年网销额不足100亿元。此外,农产品互联网销售平台建设缓慢,无法适应市场需求。与此同时,农村公共服务缺失现象严峻,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金融保险支农力度弱。农业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弱,制约了特色农业的发展。

(4)国际竞争力不强,开放程度不深

川东北地区农产品虽具有特色优势,但在销售端发力不够。未能精准匹配国际市场需求,构建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因而产品仍处于国际贸易产业链底端,缺乏竞争力和话语权,出口产值低。农产品出口受阻又减缓了产业规模化的进程,抑制了对外开放。

(5)环保意识薄弱,绿色发展水平低

川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仍存在对“高投入,高污染”的传统模式的路径依赖,农业经营主体环保意识不足,生产生活方式尚未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农业废物利用率低,农业资源养护投入少,绿色发展水平低。

四、川东北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农业绿色TFP提升为抓手,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之路,结合川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现状研究,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提升农业科创能力,激活技术潜力

创新既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核心,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動力[5]。一方面要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柔性引进、签约合作、本地培养等方式多措并举打造区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高地,持续输出适宜技术及管理方案。另一方面要加强技术应用,建立并完善政府为主导,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及管理方式的应用推广体系,使技术迅速渗透至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2)巩固优势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升级

以需求为导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产业结构。通过要素市场优化改革和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淘汰低效产能,提高优势产业投资回报率、利润率;实施品牌战略,发挥品牌效应,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促进特色产业规模化经营;以龙头企业为载体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开发乡村旅游、康养服务、文化创意等新业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高标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完善产品溯源机制,接国际认证标准,倒逼产品品质提升,攀升国际农产品价值链促进产业升级。

(3)完善现代设施,加强制度保障

通过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有针对性地扶持重点领域,集中力量整合完善区域物流体系,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增强农业信息处理能力和稳定性,推动向农业数字化、信息化转型,降本增效;发挥政策性银行作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引导资本下乡服务农业发展。完善涉农保险制度,鼓励地方保险企业依据产业特点定制保险服务,增强农业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

(4)树立绿色兴农理念,鼓励生态农业

加强对农户、企业的生态知识宣传,绿色理念教育,同时加大监管与处罚力度,严控农业污染,牢固树立农业绿色发展理念;鼓励农户发展循环农业,减少生产中资源的浪费,并给予相应税收优惠;构建农业品绿色认证体系并与国际绿色指标接轨,提升绿色产品附加值,保障绿色产品市场价值,激发企业发展生态农业动力[6]。

参考文献:

[1]赵剑波, 史丹, 邓洲.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研究[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9, 40(11):17.

[2]刘志彪, 凌永辉. 结构转换,全要素生产率与高质量发展[J]. 管理世界, 2020, 36(7):16.

[3]葛鹏飞, 王颂吉, 黄秀路. 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 28(5):9.

[4]吴传清, 宋子逸. 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17):7.

[5]徐光平, 曲海燕. "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 经济问题, 2021(10):7.

[6]金书秦, 牛坤玉, 韩冬梅. 农业绿色发展路径及其"十四五"取向[J]. 改革, 2020(2):10.

注:南充市社科联规划项目:南充农业绿色发展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NC22C215)

猜你喜欢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贸易开放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我国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研究
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创新方式选择与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实证分析
政府干预、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黑龙江省四煤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强“波特假说”存在产业异质性吗?
黑龙江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省际空间学习效应实证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