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
①一位青年朋友来访,说他近日读到一篇文章,说过去受木桶短板原理的影响,认为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因而对人的成长,总是着重于补短板,改善薄弱环节。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协作也越来越完善,人只有充分展示其“长板”,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方能显示其独特价值,因而更应重视发扬自身的长处,这叫长板原理。
②他问我的看法。
③我说,木桶的短板原理,确实影响很大,其论述也自有其道理;不过,它也只是一种观察角度。它提出不久,就有人提出新的看法,认为木桶效应要从多方面考虑,比如将木桶倾斜后,木板倾斜面越长就能装下更多的水,因而不能只看重补短板,同时也需要重视加强长板。人的成长,要避短与扬长并举,既要全面发展,又要学有所专。
④青年朋友说,我国的教育方针,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似乎更倾向补短板。我说,全面发展是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要达到做人的基本要求,既不能少智,也不可缺德,还不宜成为病夫美盲,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才能上都要平均发展。由于人的天资禀赋不同,有人喜工,有人乐文,有人善逻辑推理,有人长形象思维,因而同时强调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受教者的特长,培养造就各式各样的专才。扬长与补短并不相悖。
⑤不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从历史上看,没有“短板”的全才,是不多的,推动历史发展的多是那些虽有“短板”但具有特定专长的人才。他们并非样样有“才”,而是存有“短板”,但其“长板”特别突出,在特定的领域独领风骚,呈天才之姿。学者季羡林说过,许多被称为天才的人,实际上是偏才、专才,而不是没有“短板”的全才。历史上虽出现过像达·芬奇这样在多个领域都精彩出众的“全才”,但数量极少,寥若晨星。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学术领域的不断扩大,一个人倾其全部的生命和热情,也难于成为没有“短板”的“全才”,因而专心致志于某个心仪的领域,深耕细作,着重拓展自己的“长板”,成为特定领域的杰出“专家”,则是一条有益于成才的路。
⑥当前,网络的快速发展加速了我们前进的步伐,行业的分化越来越细,相互的协作越来越方便,每个人既可以依靠组织和协作去发挥自身的光与热,也可以成为自由职业者挥洒自己的才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更需要重视发展自身的“长板”,只要将自身的长处发挥到极致,不管你在体制内外,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很好地呈现自己的价值,得到社会的尊重。即使你在某些方面存有“短板”,比如你一心研究科技,并不关心那些网红时尚,显得有些“孤陋寡闻”,这不要紧,只要你拥有独特的“长板”,或有精巧的手上功夫,或有奇妙的创新设想,都能受到关注与认可。当今,越来越多的事例显示了这样一个趋向:决定一个人的水平与价值的,是其“长板”,而非“短板”。铁拐李腿瘸是其“短板”,但他有高超的“长板”,依靠拐杖就可以立在水面过海,因而成仙;孙悟空尽管争强好胜、急躁冲动,但瑕不掩瑜,凭着火眼金睛、七十二变等长板,出色地护送唐僧到达西天,终登佛榜。
⑦任正非创办华为的成功,也印证了是长处决定水平,“长板”促进成功。任正非戏称自己在家里经常被太太和女儿骂“笨得要死”,但他说自己一生就奉行一条:“我的‘短板’,去你的,我不管了。我只把我这块板做长,再去拼别人的‘长板’,拼起来不就是一个高桶了吗?为什么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完美的人呢?”在公司,任正非说华为从来不要求人完美,也从不用完人,反而重用那些虽有弱点但有突出优点的人。这就是重视人的长处胜于短处,因为如罗丹所说,真正的大师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这些人不是四平八稳的没有“短板”的“全才”,而是一些特别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⑧基于此,我说:处于当今改革创新的时代,在人才的培养使用上,确实要使原来的木桶短板理论让位于木桶长板理论,让“扬长”重于“补短”,这也是社会变革前行的一种必然要求吧。
(选自《今晚报》2021年3月28日)
阅读
练习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何要在题目中加上“也说”两个字。
2.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3.为什么说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更要重视自身的“长板”建设?
4.阅读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子,任正非的这番话给你哪些启示?
5.有人说,既然人生的“长板”如此重要,那不如让“补短”完全让位于“扬长”。你同意这一观点吗?简述你的理由。